我认为是周星驰执导的电影《新喜剧之王》我们总结一下周星驰参演的电影加上客串,跑龙套,执导的影片,算起来也有60部有余扎纸人的灵异事件。
从1986年的《英雄本色》跑龙套,周星驰就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1988年的《霹雳先锋》正式出演男二号;1990年,这一年是星爷最高产的一年,凭借喜剧片《一本漫画闯天涯》确立其无厘头的表演风格。以《赌圣》打破香港地区票房纪录而获得关注,从此以后星爷的电影之路可以说是一路坦荡,星光熠熠扎纸人的灵异事件!
之后的两部作品更是走上了人生巅峰扎纸人的灵异事件。
2002年扎纸人的灵异事件,他凭借《少林足球》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杰出青年导演奖,而该片亦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最佳电影奖、日本电影蓝丝带奖最佳外语片等奖项,并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世界史上25部最佳体育电影之一。
2003年,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入选该杂志评出的“29位亚洲英雄” 。
2004年,在喜剧动作片《功夫》中担任导演、编剧兼主演;该片创下华语电影在北美上映的单厅票房纪录 ;获得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周星驰个人则获得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当一个人有这么多的头衔加身,也是作为一个演员,导演最辉煌的时期。有些人就会说什么江郎才尽,炒冷饭之类的话。我只想说星爷还是那个星爷,其实他一直都没变,我心目中的喜剧之王。而有他执导的《新喜剧之王》也是严重被低估的影片之一。一 商业片统治下的小众电影
电影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技术对电影特效的加持,画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刷新的我们的眼球,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观影体验。人们现在到影院观看电影的需求侧重于视觉的体验,听觉的享受。像《新喜剧之王》这类以叙事为背景的电影自然而然的被低估,被冷落,剧情类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小众化。甚至有人说这种屌丝逆袭的电影是毒鸡汤。我想说的是,难道只有《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这类影片,才能传递正能量的吗?在我看《新喜剧之王》的时候,也会为主角如梦那处处碰壁的遭遇感到同情,为身边不想做演员,反而成为演员的小米感到命运对她的不公;还会为他直到宇宙灭亡都不放弃的心态感动到泪流鼻涕。星爷的电影都是小人物塑造银幕形象,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永远的周星驰。
二 演员阵容的严重失衡
《新喜剧之王》是2019年周星驰导演的作品,相比1999年的《喜剧之王》,星爷本人并没有参演其中。那很多人看电影也是去看主角的,自然而然也就不再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了。
大陆的电影宣传的噱头一模一样。要不就有一名或多名最当红大碗撑起整部电影,要不就群星云集,扎堆出现客串片场。还有电影请一些既没演技,有没职业操守的小鲜肉出演,但有流量啊,最后呈现的票房也不错。
《新喜剧之王》你们看看用了什么演员;鄂靖文,王宝强主演。单说演员阵容就不值得一提。但这是星爷一贯的作风,星爷真的没变。仔细回想,星爷的电影都是以新人搭配老演员这种方式,从张柏芝,黄圣依,张雨绮,林允所参演的电影,都是这种模式,无不例外。星爷喜欢提拔新人,因为他说:这样可以给电影注入新的血液。但这些新人都是从海选万人名单中,一个一个淘汰出来的演员,在演技方面是有保障的。就想着两年所流行的一句话: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三 春节档影片扎堆上映
当时,定档大年初一的电影有11部之多,分别是:《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流浪地球》、《廉政风云》、《神探蒲松龄》、《小猪佩奇过大年》等等。相信大家也看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影片,相比排片量也是影响一部电影的关键所在。星爷用《美人鱼》创造了大年初一的票房神话,而第二年这么多影片都来分贺岁档的一杯羹。
总结:在我看来,好的电影是会撞击心灵的,和视觉震撼是不一样的体验。前者会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性格,生活;而后者只是过眼云烟,浮与表象。好的影片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我是《Tiger聊电影》自媒体影视领域创作者,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面留言。如果对你有些许帮助,欢迎转发,点赞,加关注。谢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