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盗墓类小说自然都是假的,是人想象出来的考古现场发生灵异事件。文学作品不要与纪实作品相混淆,只是为了让你看得爽,看得舒服,编写出来的。

你真以为拿个洛阳铲一铲就能穿到个古墓,你真以为古墓下去就是几百丈大的空间,里面还有会吃人的鸟兽,还有守墓的石头兵,随便走到什么地方,一个密室里面有金银珠宝,有古代的符咒,能让你羽化成仙,长生不老哦考古现场发生灵异事件?那你还打败了这些奇怪的物种,带了很多的宝藏出来卖掉了,并且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者揭露一个惊天的阴谋,当然都不会了。你就是老老实实的挖土,然后老老实实的挖土,然后老老实实的画图,然后老老实实的写田野考古日记,然后老老实实的交日记上去,然后回到学校,回到实验室,老老实实的编写记录。

大部分的考古项目和工地,不是要你去发掘坟墓,而大部分时间是在发掘遗址,例如城市聚落村庄等等,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记录,辨别土质土色,辨别道路夯土柱础这些原来的建筑和人类遗传所留下来的痕迹,而不是去发现文物考古现场发生灵异事件。更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挖宝贝了。

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发现资料考古现场发生灵异事件,可以试想一下,我们考古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把文物挖出来,然后拿去卖吗?当然不是,我们就是为了能够真正的还原历史,从古代遗迹的道路痕迹,宫殿遗址,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制造的各种各样的文物器物,我们想真正的把历史还原出来,让我们真正的能领略到中国古人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的场景。

1995年,山西省高平市永录村村民李珠孩在自家的梨园里锄地,突然间感觉锄头好像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李珠孩出于好奇,接着往下刨,一锄头下去,竟然刨到了一节尸骨,李珠孩顿时害了怕。更令他毛骨悚然的是,再往深处刨,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尸骨、头颅等,一层叠着一层,好像永远也刨不完。

考古现场发生灵异事件:真实的考古是怎样的?会遇到盗墓类小说中说的事情吗?

惊天发现李珠孩赶紧回家告诉了自己的妹夫田贵生,田贵生上过学,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古墓,第二天就去了县里的文物局,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文物局的工作人员。

考古现场发生灵异事件:真实的考古是怎样的?会遇到盗墓类小说中说的事情吗?

一个星期之后,正在赶会的李珠孩被家里人匆匆叫回了家,原来是省市里的考古学家找上了门,向他了解情况。

考古现场发生灵异事件:真实的考古是怎样的?会遇到盗墓类小说中说的事情吗?

永录尸骨坑

接下来,考古工作者就在永录村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他们先将表层泥土一层一层地清理干净,然后露出了一个长11米、宽5米、深1.2米的深坑轮廓。深坑里白骨累累,全都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层层叠压,有的仰面,有的侧面,有的头骨和躯干分离,还有的头部有钝器、刃器、石块造成的创痕,据专家估计足有数百具之多。考古学家都被眼前触目惊心的场景震撼到了,心痛之余,他们根据坑内出土的刀币、铜镞、铜带钩、陶盆残片等文物,经研究后确定此坑即为两千多年前长平之战中赵国将士被坑杀的尸骨坑,编号为一号尸骨坑。

一号尸骨坑发掘完毕后,考古学家又在它旁边发现了一个长55米、宽3至4米的更大的尸骨坑,他们将其编号为二号尸骨坑。除此之外,在永录村方圆几公里内,还至少发现了十多个尸骨坑,都是长平之战留下来的尸骨坑。

长平之战在永录村尸骨坑被发现之前,人们只能在寥寥数语的正史中大概了解长平之战秦国大将白起坑杀四十五万赵国战俘的那段历史。《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源于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对于韩国上党十七座城池的争夺。秦国实力最强,而赵国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成为当时六国中唯一能够抗衡秦国的大国。在长平之战前,双方已经进行了长达三年的鏖战,赵国逐渐支撑不住,于是赵王向秦王求和,结果被秦王戏耍。

赵军实力弱于秦军,赵军主帅廉颇就采取固守不出的防御策略,秦军对此束手无策。秦国便派间谍前往赵国散布谣言,一方面诋毁廉颇是投降派,另一方面声称秦国怕的不是老将廉颇而是赵奢之子赵括。蔺相如和虞卿都劝谏赵王不要听信谣言,而赵王对谣言深信不疑,把赵军主帅更换为毫无作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接手数十万大军后,马上推翻了廉颇的固守防御策略,急于求胜,四面出击。秦军主帅白起将计就计,采取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然后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再予以歼灭的策略,最终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

赵国战败,四十五万赵军被俘,而后被坑杀殆尽。

为什么考古学家最害怕“万人坑”古代战争

除了长平之战永录尸骨坑,还有日军侵华时期南京雨花台“万人坑”、江东门“万人坑”,大同煤矿“万人坑”等。

考古学家在考古中最害怕的并不是什么牛鬼蛇神、暗器机关,而是类似于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这样的尸骨坑、万人坑。每一个尸骨坑、万人坑的发现,都代表着一段不堪回首、泯灭人性的历史过往,生灵惨遭不可承受之重,只为了让那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