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相反问一句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为什么要阻止驴友们玩穿越?就因为危险?有生命安全危险?平坦的大道有什么挑战性?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这才是驴友们探险、穿越的真实意义所在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他们是成年人了,他们早就体悟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折腾的真谛,他们的非法穿越活动就是在探寻生命的刺激,如果一点也没有挑战性,你想他们会去吗?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在他们的眼中脑中和身体实践中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穿越无人区、罕有人知、人至的地方,才最有意义。怕?这个字就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字典中。要知道,每当挑战成功一次,会给他们以极大的荷尔蒙刺激,会更加增强他们的信念。

秦岭鳌太线

虽然他们也担心死亡,但是,挑战的冲动早已占据大脑,虚幻的成功成就感,可以炫耀的虚荣可以抵挡一切。

所以,对那些自己都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的驴友们,我们不必苛求他们会遵守穿越禁令,但我们可以严加事前监管,穿越可以,但请先签订一份责任告知书,后果自负,如果可能,加收救援服务费保证金。

驴友们在鳌太线露营。

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堵不如疏,由他们去吧。

历史上,有一个叫李贽的人,思想之前卫简直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穿越者。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李贽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认为所谓的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是因为这个万恶的社会把女人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怎么让女人和经常出门闯荡的男人比见识。

十大穿越者灵异事件:又有驴友遇难,为什么层出不穷的伤亡事故也没能吓阻非法穿越者?

他还反对固有的纲常,封建纲常把人伦顺序排列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他认为夫妇才是第一等伦理,其他都在后面。

还有,关于寡妇问题……李贽提倡婚姻应当自由恋爱,失偶妇女也可以再嫁,没有必要去枯守空房。

他在湖北麻城开坛讲学,公然收女人为徒,他还夸女徒弟梅澹然是“须眉所不及”,在他的作品《初潭集》中,他专门记录了25位女性的事迹,赞赏她们有才识、有见识。

从这些思想上看,李贽的思想确实跟现代人比较接近,说他是思想的穿越者也不为过。

但是,他所设想的理想社会,过于强调个性,过于强调自由,从政治实践的角度,很多都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

比如他抛出“童心”理论,所谓的“童心”其实就是人的本性、本能。他认为人靠“童心”就能和谐共处,就能达到社会大治。而儒家传统的“德礼刑政”式的治国体系,只会摧残人的本性,因此应全部废除。

哪怕是政治文化昌明的现代,我们依然需要道德与法制并行,光靠本性,社会岂不是乱了套?

不得不说,这跟近代法国的启蒙思想家还真有一拼,想的倒挺好,却无法在现实中进行操作。

李贽思想的局限

李贽的思想然有许多闪亮的思想火花,但究竟抵挡不了旧思想的束缚,跳不出时代的窠(kē)臼,也造就了他矛盾的人生。

他总是表现出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倾向,按理说,既然弃官归隐,就应该像陶渊明那样过着文墨自娱的生活,但是他的著作,又充满了功利思想。

明白没?李贽不见容于社会,又保留了“为万世开天平”的愿望。

他最得意的著作《藏书》中,一面非议儒家思想,一面又自豪得说,谁能真正读懂里面的思想,出将入相,名垂青史不在话下。

在这本书中,李贽对经济、财政颇为关注。他认为古今的贤臣不是那些满口道德说教的人,而是那些实际做事,帮助政府发展经济和寻找财政的人。

按照他的标准,他称张居正为“宰相之杰”,可见,他的思想仍旧是构建在传统儒家“圣人之治”的基础上。

但是,张居正这类人要达到目的,需要铁腕手段,必然追求整个社会的铁板一块,思想自由是无从谈起的。要是张居正这样的人物出现,哪还容许李贽这样的异端存在?

李贽欣赏的前辈何心隐就是被张居正给除掉的。

可以说,希望出现那种能干大事,又不钳制自由的“圣人”,这是不可能的。

李贽还没想到专制皇权下的能臣干吏涉足经济的危害。

大一统国家都有财政饥渴症,多少钱都不够皇帝和朝廷花,每到朝代中后期,总会出现一些理财专家,打着政府指导经济的名义,实际上是帮皇帝从民间抽取财富。

李贽评价道德标杆人物海瑞,就跟那万年青草一样,在霜雪中屹立不倒,可是做不了栋梁。

但是海瑞却意识到了皇帝开矿加税对百姓的危害,还提出了与其开矿,不如开放海外贸易的措施,在这个层面,李贽还不如海瑞。

李贽对海瑞的评价,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在现实层面,张居正和海瑞都能够给明朝续命,李贽则不行。

被下狱后,在大牢里,他趁侍者不备突然抢过剃刀,朝自己的脖子上来了一刀。

鲜血喷涌而出,溅了老者一身,但是这一刀还没有致命。

侍者惊呆了问道:和尚痛否?答:不痛。然后侍者接着问:和尚何自割?老者答道:七十老翁何所求?

李贽亲手给自己纠结的人生划上了一个句号,然而,他是那种对社会问题有敏锐认识的“诊断者”,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治疗者”,因为定位不清晰,造成他现实中不得志,恐怕他到死也没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