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中记载清清东陵灵异事件,孝庄太后对后事留有遗嘱给康熙:“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这段文字不难理解,但“安厝”这个词是很特殊的,指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安葬。所以孝庄太后对自己的最后葬地也没有给出准确的指示。

清清东陵灵异事件:孝庄为何葬在清朝皇陵之外?是因为她改嫁多尔衮吗?

康熙帝遵照奶奶的遗嘱清清东陵灵异事件,并将孝庄太后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放棺椁于其中。这个暂安奉殿的位置是在顺治帝清孝陵的风水围墙外的,规避了尊卑的关系。清东陵是以顺治帝孝陵为中心的,后世皇帝都是子孙,陵寝围绕孝陵周围,以孝陵为尊。但孝庄太后是顺治的母亲,只能置于风水围墙外,不算是一个陵寝体系。清朝祭祀东陵时,都必须先祭奠孝庄太后陵,之后才是顺治孝陵,以显示对老祖宗的尊崇。

孝庄太后的棺椁在暂安奉殿中是明摆室内还是浅埋于地下,官方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一些学者分析应该是浅埋地下清清东陵灵异事件。无论怎样,孝庄太后的棺椁一直“安厝”了三十八年,在康熙帝去世前都没有解决奶奶“入土为安”的问题。

雍正继位后的第三年清清东陵灵异事件,终于解决了太奶奶孝庄太后的陵寝大问题。雍正帝指出孝庄太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圣祖在位历数绵长、子孙蕃衍,此地颇吉,故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雍正三年初二月初三日动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将孝庄太后棺椁葬入地宫。雍正三年是公元1725年,恰好是庄妃与皇太极结婚一百周年。昭西陵的名字是依照皇太极昭陵而起的,孝庄陵位于河北遵化,在皇太极陵所在地沈阳的西侧,虽然远了点,但也是西边,故叫昭西陵。

60后、70后对唐山大地震都有模糊的记忆,清东陵位于唐山遵化,没有去过的人很少,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清东陵没有损坏,一方面是因为遵化距震中远了一些,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皇家建筑肯定比平民百姓要抗震一些,另外地质构造好也是一方面原因。

清清东陵灵异事件:孝庄为何葬在清朝皇陵之外?是因为她改嫁多尔衮吗?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笔者制作了一张唐山大地震震波示意图,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震中位于唐山与丰南一带,清东陵位于唐山北偏西方向,大约78公里处。天津位于唐山西偏南大约102公里处,但是清东陵和天津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可大不一样,天津64%房屋遭受破坏,伤亡人数高达11万人,而遵化清东陵房屋不仅毫发未损,人员也没有伤亡。

清清东陵灵异事件:孝庄为何葬在清朝皇陵之外?是因为她改嫁多尔衮吗?

不仅遵化清东陵是这样,唐山北部迁西、迁安、丰润一带,房屋有倒塌,但人员伤亡很少,几乎是零伤亡,而唐山南部的几个县,灾情非常严重,滦南、丰南、滦县三个县伤亡最重,至今还有爷爷、奶奶这一辈家庭结构不全的还不少。也听学生说过,他上面有一个姐姐在地震时遇难了,而且还不止一人这样说,所以唐山南部地震灾情较重。

清清东陵灵异事件:孝庄为何葬在清朝皇陵之外?是因为她改嫁多尔衮吗?

为什么距离唐山震中南北相等的距离,地震灾情相差这么大呢?

清清东陵灵异事件:孝庄为何葬在清朝皇陵之外?是因为她改嫁多尔衮吗?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心烈度是11度,华北理工大学校内还有地震遗址,至今校内图书馆倒塌力学分析难以解释,成为了人们对建筑物抗震研究的活教材。

唐山南北地质构造相差特别大,北部为燕山山脉区,南部为渤海,北部为中生代花岗岩侵入,之后受到挤压抬升,形成了燕山山脉山系,而清东陵正好位于昌瑞峰山脚下,这里的岩石结构非常坚硬,基础特别好,抗震性能非常好,所以同样的地震波可以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这是清东陵完好无损的主要原因。

唐山大震后,城市中心整体向北移动,开辟了一个唐山新区,位于唐山25公里左右的丰润县内。这里的地质结构要好多了,地震被震怕了,人们终于醒悟了,唐山越往北地质结构好,抗震性能好,所以新建的唐山城市中心往北迁移了。

唐山市内有一座凤凰山,是一座突起的小山,岩浆侵入后形成的,凤凰山距离震中直线距离也就是3~4公里,可是这里的房屋倒塌最少,人员伤亡也是市区最少的,至今生活在唐山的老市民还会经常谈论起此事。

唐山南部是随渤海一起属于断陷区,地质历史时期,大约30万年前,渤海还是一处淡水湖湖泊,之后进一步下陷,到今天才演化成为渤海。所以天津、唐山南部地震破坏程度最严重。

由此看来,地震破坏程度小除距离震中较远之外,地质构造对房屋的影响也有很大关系,清东陵完好无损 ,既有距离震中较远的缘故,也有地质构造较好的原因。

房屋结构也是抵抗地震破坏程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唐山新区有一座塔,周边房屋倒塌一大片,虽然此塔也遭受一些损坏,但它却屹立不倒,这座塔成为了地震中的坚强。什么原因呢?塔中每层之间都有立柱,另外塔的结构上小下大,呈圆形立体结构,这座塔的抗震性也给了我们启示,现在我们建筑超过30层的高楼时,就有一些塔式结构了。

清东陵当然没特别高建筑,但这些建筑都有一个特点,立柱特别多,如果你去任何一处皇家园林,房屋立柱很粗,而且经过特殊处理,没有变形,上图。这恐怕是抗震性能最好的设计。

为什么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那么多呢?

与房屋结构有很大关系,70年代,我们国家经济建设还处于恢复时期,那个时候房屋非常简陋,人们居住的房屋普遍没有立柱支撑,横梁就搭在墙体上,墙体也非常简单,多是用砖砌成的,里面没有钢筋,更不用说有抗剪切力构造了。那时唐山地震少,这样的房屋结构并没有暴露致命弱点。民间建筑风格就是这么一个特点,家家户户如此。

可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来了,这些没有立柱的房屋根本没有支撑,一眨眼间,墙体坍塌了,整个房屋粉碎性坍塌,导致人们来不及做出反应,就被埋在废墟中,唐山南部广大的农村地区伤亡人数特别多,多是吃了这种房屋没有立柱的亏。

清东陵没有遭受破坏,这与房屋结构有很大关系,另外去过东陵的朋友们也会看到,这里多是木质结构房屋,特别轻,加之木质结构房屋缓冲能力强,与现代楼房相比,还是占有很大优势,并不是说清东陵有仙气,更多的是地质构造与房屋结构等多重原因造就了它们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