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在部队时,曾经听过老连长讲述他们在六十年代参加抗美援越(担负为越南修建飞机场)时亲历的故事,所以不是传说了。据老连长讲,当时他们住在野外的帐篷房里,周围都是茂密的灌木,老鼠东平白佛山灵异事件、蛇特别多,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不习惯。有一天早上,他们正在洗漱,突然听到旁边的炊事班有人惊叫起来,那声音极具惊骇感。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争先恐后地快速跑去那里。到那里后,见炊事班的两位战友已跑离开屋子,吓得个个面如土色啦。他们指着炉台惊恐地说:“蛇,蛇——”大家随靠前看那里,只见那口大铁锅里盘动着无数条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花蛇。那场面谁见了都几乎心惊胆战,身上立时生起鸡皮疙瘩了。大家从来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场面。怎么办?一时,大家也都束手无策。这时,越南的一位当地民工找来一个大口袋,他竟然赤手空拳地几把就把那些花蛇装进袋子里面,然后跑到几十米远的一条河道里放生了。据越南人说,在野外居住生活的人,经常会遇到蛇聚团的情况,好在都不是有毒的蛇。
那天清除了蛇后,大家和炊事班的战友一起又仔细地查看了屋子里的角角落落,把那些盆盆罐罐东平白佛山灵异事件、已打开的米袋子等等都检查了一遍。把那口锅盛满了水烧开后清洗了好几遍。有此经历后,每次做饭、吃饭后,炊事班的战友都把锅盖好并且压上一块大石头,把盆盆罐罐等等也都收拾的严严实实了。老连长说,那次经历至今想起来还有些颤栗呢。
东平历史悠久,西周时境内就有须句国。秦代,境内有须昌(今埠子坡)东平白佛山灵异事件、无盐(今无盐村)、张县(今霍庄)等县。西汉,增置富城(治所无考)、章县(今鄣城)、东平国(国治宿城)。东晋,改东平国为东平郡。唐代,设节度使(治所须昌),宋设东平府,元设东平路,明、清称东平州。
在东平大地上,建立最早东平白佛山灵异事件、时间最长的是须昌城,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实行郡县制,至公元1000年须昌城沉入湖水中,须昌古城延续使用了约1200年。现在我们看到的东平县城是1982年从明清时期的东平州城迁来的,州城则是一千多年前从须昌迁城徙的。可以说须昌城是东平的根。
隋末唐初,须昌一度成为天平军节度使使治、东平郡郡治、郓州州治、须昌县县治四级政府所在地,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省会济南。民国《东平县志》记载,须昌故城西南12里有洄源亭。唐代郓州太守苏源明曾邀四太守游小洞庭湖(今东平湖),并于此亭宴请。
须昌城南距寿张县城(今新湖乡霍庄)30里,东南距汶上县城90余里,西距长安(今西安)1694里,城北隔鱼山与东阿县相望。须昌北翊燕赵,南控江淮,秦汉至唐宋时期,这里舟车四通,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不过,昔日的须昌城地势低洼,是古济水、汶水汇流区。五代至唐宋,黄河下流不断决口改道,多次流入钜野泽。泽底淤高,泽水分流,使须昌城水患频仍。唐代诗人高适在《东平路大水》诗中曰:“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形象记述了当时的水患。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黄河决口,淹没须昌城,从此形成了《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须昌则沉入水底。
须昌城的遗址位于东平县的西部,金山东南、土山以东、埠子村旧址以西,如今淹没于东平湖中,已难见旧址。据清代进士蒋作锦所著《须昌城考》记载,埠子村西有东岳庙,系须昌城东关,埠子村西南有石刻“南门”二字,系县城南关。县城西门外二里有古济水,横跨济水建清水石桥一座。
2015年7月,由国家文物局立项的东平湖水下考古项目正式启动。东平湖水下考古项目涉及东平县老湖镇埠子岛以及周边大面积水域,水域内淹没着须昌古城和隋代清水石桥。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东平湖水下考古项目非常重视,将其作为中国内陆水下考古第一站。山东省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源地之一,2015年6月24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成立,更是为东平湖底考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东平在整个泰安市属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和宁阳县并称难兄难弟,相较泰山区,新泰市,肥城市相差甚远。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东平依托东平湖的区域旅游和相关农产品产业,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东平有名的旅游点一个是东平湖,另外还有水浒影视城,另外还有新建的白佛山,虽然旅游设施还不够完善,但大体还可以一玩。东平湖是比较大的湖面,可以乘坐专门的快艇进行游览,比较刺激。水浒影视城建的比较久了,影响力一般,关键东平还是没有依托水浒城将产业规模扩大,眼光有限。
而依托东平湖的水产业在泰安周边区域还是比较有名的,比如东平湖的野生鱼以及东平湖的咸鸭蛋,都非常可口,正和吃货的胃口。并且东平咸鸭蛋以其独特的腌制方法,让鸭蛋更加浓香。
东平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县域,相信未来的东平会更加漂亮富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