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存在着的一个群体洛阳埋葬关羽后灵异事件。他们之间绝对信任,密切合作,从墓穴中获取大量金珠宝。
我们知道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洛阳埋葬关羽后灵异事件,其人侠肝义胆,武艺高强。而且勇猛异常,不怕疼。华佗给他刮骨疗毒的时候还能喝酒下棋,谈笑风生。
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向来以忠义闻名洛阳埋葬关羽后灵异事件。既然盗墓贼敢于偷盗布满重重机关的王侯将相的墓穴获取财宝,那为什么不敢盗没有设置任何机关的关羽的墓穴呢?
答案很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洛阳埋葬关羽后灵异事件:
第一,关羽的名气关羽名气如此之大,已经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在我小的时候,老师就会在假期布置读《三国演义》书籍的作业,语文考试的时候也会考和《三国演义》相关的题目。
记得当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一个题目就是问“义绝”是哪个人。很明显,答案就是关羽。现在的孩子课业更严,读书更多,不知道关羽是何人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更何况除了正史之外,《三国演义》的描写也给关羽增加了不少光环,关羽已经被神化到一定境界了:他的谥号越来越长,甚至能和不少帝王不相上下,直至成为我们今天所称的“武圣”。
关羽的名气如此之大,盗墓贼自然也不敢打他的主意,尽管只要出手就能获取大量财宝,但他们依然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第二,关羽的义气前面说过,关羽的称号是“义绝” ,他也是刘关张三兄弟中最早为大哥的事业奉献出生命的那个人。
在追随刘备的过程中,他一直忠心耿耿,尽职尽责,鞍前马后,不曾起过一丝一毫的异心。三兄弟中,他比刘备勇敢,比张飞镇定。
他做出的贡献太多太多,后世舞台上的戏子们也竭尽全力将他这一特点演绎的淋漓尽致,还用红色的脸谱象征忠义这一性格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关羽。
综上所述可知,关羽在中国人的心中的英雄地位已经是不可撼动的了,要是谁敢挖了他的墓,那岂不是要受到所有人的谴责和谩骂,遗臭万年。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寻死路。
盗墓贼虽然贪财,但也十分在意名节,挨骂这种事情谁都不想摊上。因此,这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关羽的身份我们知道关羽除了是人们口中的“武圣”之外,更是财神爷。
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在许多商户中看到被供奉起来的关羽的雕像和画像。商户们将关羽视为财富的象征,这样的做法也是祈求自己可以财源广进。
所以这也成为了盗墓贼不偷关羽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盗墓贼盗墓就是为了钱,谁敢去挖财神的坟呢?敢这么做的人岂不是发了疯?银子那么好的东西,人人都想要,而且是多多益善。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传说关云长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乡。这是因为天下最大的三座关庙位于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和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这三处地方,运城是关羽的故乡,而洛阳埋葬的是关羽的头颅,当阳埋葬的是关羽的身躯。这是因为当年孙权杀害关羽后,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造成的。那么孙权既然杀害了关羽,为何还要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呢?
一、 孙权嫁祸给曹操。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攻打襄樊。在取得了水淹七军的战果后,曹操的襄樊防线危在旦夕。当时在曹操的统治区,对曹操不满的百姓到处揭竿而起,以关羽的旗帜进行战斗。曹操甚至想要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
在这个时候,曹操的手下劝阻他,让他利用东吴来对抗关羽。孙权也同时给曹操写来密信,要求讨伐关羽来为曹操效劳。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对关羽发动了夹击。由于众寡悬殊,再加上孙权袭取了荆州,关羽在撤军途中,军心混乱造成了大军离散,被迫带着数百残兵败将走保麦城。不久,关羽在逃往蜀中的路上被东吴伏兵俘获,随即被杀。
在《三国演义》中,对孙权送关羽的首级给曹操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嫁祸曹操。在孙权夺取荆州,杀害关羽,志得意满的时候,他的部下张昭提醒他要防备刘备报仇。孙权采纳了张昭的建议,将关羽的首级送往曹操那里,以表明自己袭夺荆州、杀害关羽的行为是受到了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就会把报仇的矛头指向曹操。
曹操在得到关羽的首级后,他的手下也不是笨伯。司马懿就马上看破了东吴的企图,建议曹操厚葬关羽,来摆脱孙权的计谋。于是曹操用香木为关羽雕刻了一具身体,与首级一起,以王侯之礼合葬在洛阳关林。这也就是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的由来。
如果按照嫁祸于人的说法,确实可以解释孙权送关羽首级给曹操的目的。在当时的三国鼎立局面中,刘备在最鼎盛时期拥有益州、汉中和荆州一部,实力不容小觑。在汉中之战中,刘备率领的蜀中军队打败了曹操亲自指挥的军队,蜀军的战斗力也得到了验证。
再加上蜀汉位居东吴上游,在地理形势上占有先天的优势。再加上吴军在曹魏、蜀汉眼中只是水军占有优势,在陆地作战中是不值一提的。在逍遥津之战中,孙权的十万大军被张辽的七千人马打得大败,自己也险些落入曹军之手。这种战绩早就成了曹魏和蜀汉君臣眼中的笑话。
如果刘备率领蜀军顺流而下攻打东吴,孙权是很难抵挡的。刘备和他率领的蜀军身经百战,本来是作为北伐秦川的主力,十分精锐,不要说还有刘备、张飞、马超这些优秀将帅。孙权的部下吕蒙病入膏肓,自然无法抵御刘备。
这样一来,如果刘备真要与孙权决战,东吴将面临十分危险的境地。在后来晋朝灭吴的战争中,首先冲入建康的晋军就是从蜀军出发的军队。因此,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往曹操那里,想要嫁祸于人就是自然的了。
不过,如果仅仅从嫁祸于人这个角度解释孙权送关羽首级给曹操这件事,就有点肤浅了。因为这个伎俩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曹操和他的手下立刻就能够看破。曹操以王侯之礼埋葬关羽,就轻易破解了孙权的这个计谋。曹操君臣能够看破的事情,刘备君臣自然也会看破,孙权再送关羽的首级给曹操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孙权送关羽首级给曹操是他的投名状。孙权在出兵荆州之前,在濡须口之战的时候就向曹操秘密投降了。但是在此之后,曹操并不相信孙权,依然把他当做自己的潜在敌人对待。在淮南方向上,曹操一直保留着以张辽为首的兵力,即便是襄樊之战情况危急,也不调动这支军队。直到孙权出兵荆州,和关羽彻底翻脸后,曹操才调张辽前往襄樊。张辽没有到达前线,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在孙权向曹操写密信,说自己要出兵袭击荆州的时候,专门在信中向曹操提醒,不要把这个秘密泄露出来。可是曹操根本不理睬孙权的请求,他把孙权的密信一式两份,一份用箭射入樊城,一份则射入了关羽的军营。可惜关羽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错失了曹操给他的良机。在关羽撤军的时候,曹操又再次下令,禁止襄樊前线的曹军对关羽进行追击,放关羽安然离去。
曹操的这些举动目的十分明显,那就是要看关羽和孙权火拼。如果不是傅士仁、麋芳的轻易投降,关羽很可能会和东吴在荆州进行一场大战。不过虽然曹操没有达成坐山观虎斗的目的,他不信任孙权,把孙权当做敌人的心理向世人暴露无遗。
这自然给孙权造成了压力,他投降曹操就是想借助曹操的势力,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现在曹操表明不信任自己,那么自己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于是,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表明自己与刘备已经一刀两断,关羽的首级就成为了孙权的投名状。
三、 孙权送关羽首级是他的一场外交博弈。除了向曹操送交投名状,取得曹操的信任之外,孙权还有着他更深一层目的。在三国鼎立的状态下,外交是各国重要的手段。孙权要夺回荆州,并保有荆州,就必须在其他两国国家之间周旋,来为自己创造最佳的外部环境。
首先,孙权要为自己取得大义的名分。无论孙权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撕毁盟约,袭击盟友的行为还是让人不齿的。为了摆脱背信弃义的恶名,给自己争取大义的名分,孙权采取投靠曹操的办法。
在当时,曹操虽然已经加九锡、晋位国公,但他还是没有迈出篡汉的那一步。他依然是汉献帝朝廷的丞相,打着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可是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一时间志得意满,自立为汉中王。这明摆着是与曹操公开对抗,不承认曹操设立的汉献帝这个傀儡和他的朝廷。这在当时引起了曹操的大怒,甚至不顾疾病要带兵攻打刘备。
刘备自立汉中王的举动,只有袁术自立为帝可以比拟。不管刘备采取什么借口,当时汉献帝的朝廷还存在,刘备的这个举动是不合法理的。这让孙权抓住了借口,他向曹操投降讨伐关羽,就是以向汉室效力为借口的。这样,孙权就用效忠汉室的名义,掩盖了他背弃盟约的不义之举,获得了大义的名分。
其次,孙权想要获得曹操的支持。孙权夺取荆州的时候,已经察觉出曹操的态度,这让孙权十分担心。因为他夺取荆州后,已经与刘备撕破了面皮,而且擒杀关羽,又让刘备必须对他进行报复,否则不能服众。那么,如果在即将面临的蜀吴之战中,曹操继续采取暧昧的态度,东吴将会凶多吉少。
因此,孙权就必须将曹操绑上自己的战车,送关羽的首级就是逼迫曹操表态。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把曹军打得落花流水。而孙权的出手,正是为了帮助曹操渡过难关。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不仅仅是向曹操报功,也是向天下表明,自己和曹操是站在一条船上的。
这样,即便是曹操用王侯之礼埋葬关羽首级,也不能甩脱孙权的攀附。曹操在将来蜀吴发生冲突的时候,即便是不帮助东吴,至少也会保持和平的状态。这就会为东吴抵抗刘备的进攻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孙权想要对刘备施加压力。孙权送关羽的首级给曹操,也是摆给刘备的一种姿态。那就是自己和曹操共进退,让刘备在发动对东吴的进攻前有所考虑。因为经过事实的证明,三国中无论任何一方,不管你的军事实力再强,也抵挡不住另外两方的夹击。
原本三方中曹操的实力最强,刘备和孙权结成联盟,就是要共同抗击曹操。这个战略实施之后,让曹操遭遇了很多的麻烦。在长达十几年的岁月中,曹操的势力不但没有扩张,还多次遭受挫折。但是在荆州之战后,孙权袭击荆州,和刘备反目成仇。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就成了双方都需要拉拢的对象。
如果曹操和刘备、孙权中的任何一方联合,那么就会给另一方造成严重的压力。孙权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拼命讨好曹操,来稳固双方的外交关系。他送关羽首级给曹操,就是向刘备表明自己和曹操的关系。这暗示了刘备,如果他要向孙权发动报复行动,就会遭遇曹操和孙权的共同抵抗,这会使得刘备的报复行动不可能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就不可能发动对孙权的报复。事实证明,刘备在关羽死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发动军事行动,只有在曹丕篡汉,曹魏内部未稳的情况下,才发动了夷陵之战。这说明孙权的外交行动是成功的。
结语:孙权在荆州之战中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后,专门派人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他用这个举动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出自曹操的指使,企图将刘备报复的怒火引向曹操。当然,老奸巨猾的曹操不会上当,他用王侯之礼埋葬了关羽,粉碎了孙权的阴谋。
除了祸水东引的企图,孙权还有获取大义的名分,解除自己背信弃义的骂名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孙权要以此死死攀附住曹操,把曹操绑上自己的战车。他依仗曹操的势力,对刘备施加压力,使得刘备对出兵东吴抱有谨慎的态度。直到曹丕称帝,曹魏初创的时候,刘备才发动了夷陵之战,不过这个时候已经给了孙权相当长时间来做战争准备,为夷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