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六月份拍摄了一连九集的台湾灵异特辑,近日网上流传一段名为「香港电视禁播片段」的短片,相信就是关於该节目第三集被删除的片段台湾神明灵异事件。

有说,拍摄第三日,主持人梁思浩的助手被灵体上身,需要即时到台湾某神坛前作法驱赶灵体,招回助手灵魂回肉体。,还有其他更惊人的事件台湾神明灵异事件!!

话说约凌晨四时许,梁思浩在对稿时,隔壁房间的工作人员突然冲入来,拉著梁思浩表示他的助手有异样,於是要求思浩过去了解情况台湾神明灵异事件。当思浩问候助手助手时,助手态度呆滞,没有任何反应,而且面色极之难看。工作人员见势色不对,立即请同行的师傅过来,经师傅了解过后,确定思浩助手被灵界朋友侵扰。之后师傅先为助手烧一个符,暂时镇压,然后著其他人将助手扶上床。说也奇怪,助手比起平常听见的鬼上身传闻显然平静得多,没有叫嚣,也没有手舞足蹈,唯独是身体变得异常沉重,三个男士险些不够力捧他上床。

上床之后,由於助手身体发冷和冰冻,故披上了大毛巾。师傅著工作人员电召车辆,到他台湾的徒弟的神坛那处为助手驱赶邪灵。天已经亮了,附身的邪灵没有退避,下车之后,助手又作出异常的反应:助手整个身体软弱台湾神明灵异事件,差点倒在地上。助手的身驱再次变得沉重,今次要四个男士很吃力下才能将他扶起。法事未完,台湾师傅拿出一条类似皮鞭的东西出来,走近助手。此时思浩大为紧张作出阻止,经过师傅解释后,又再继续法事。师傅将皮鞭挂左助手头上拉了一下,然后在无人站立的地方一边念咒,一边鞭打。不消一会,助手终於清醒过来,不过面色仍然很差。师傅在神坛手持护身符,拜过神后,递给助手袋著。事后仍然有手尾,为了令助手不再被邪灵上身,需要再多做一场法事,目的是请天上阳神为助手增加阳气,避免再次被灵体入侵。

明清以来,在大量闽粤居民迁徙到台湾的过程中,也将其民间信仰带到台湾,并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一些区域性特色。

  第一,民间信仰所崇拜的神祇种类繁多且以人物崇拜居多。据《台湾省寺庙教堂调查表》记载,台湾地区的主祀神多达247种。除19种佛教神、13种道教神、20种自然崇拜神、1种庶物崇拜神外,其余194种都是诸如妈祖、关帝等灵魂崇拜之神。真正与民众生活密切,影响巨大的是民间信仰,例如妈祖,台湾岛内就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同时,台湾民间信仰的神明以闽籍居多且相对比较集中。据1981年统计数字,台湾民间信仰近300种神明,其中前20位神明的寺庙占总数的83%以上。妈祖、王爷、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开漳圣王、广泽尊王、开台圣王等闽地或闽籍神明位置明显靠前。

  第二,台湾民间神明大多被赋予救助海难权能且神通广大。险恶的台湾海峡因受季风影响,海水流速高,漩涡大,海面伴有不同颜色的斑纹,素有“黑水沟”之称。往来船舶一旦陷入漩涡,不是触礁沉没就是不知去向。即便侥幸登岛,大多也因为不适应那里的水土而生病致死。为摆脱各种恐惧不安,渡海移民者只能祈求和依靠神灵的护佑。由于地理上的海洋性特点,使台湾民间信仰神明大多被赋予 “入海能搏浪救生,进山能扶伤治病”的职能,即便是原本从河洛地区传来的神灵也是如此。如关帝爷本为军神(或兵神、武神)、财神,传入闽粤等地后已变成无所不能、无所不管的保护神。奉祀入台后同样神通灵验,在台湾为数众多的神明中位置明显靠前。又如城隍,本非海神,可是在平潭等地,人们出海前均向城隍祈求平安。至于海上保护神妈祖,在台湾民间信仰中的地位及影响更是远远超过妈祖的故乡福建。这些都是移民为适应新的环境所作的权益性调整。

第三,台湾民间信仰区域特色鲜明且具有较强的祖籍乡土观念。由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迁入台湾的闽粤移民比较零散,不易组成较大的家族集团。所以,台湾的民间信仰不像大陆那样具有明显的宗族性,而是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和祖籍乡土观念。如漳州的开漳圣王、三平祖师,泉州的清水祖师,嘉应州的三山国王,汀州的定光古佛,福州的五福大帝等彼此间带有较明显的排斥性。在台湾,泉州籍人一般不奉开漳圣王,漳州籍人一般不奉定光古佛。来自不同地域的移民一旦发生纠纷,对方的神像神庙往往成为攻击和破坏的主要对象。如在清代台北漳泉分类械斗中,泉州籍人故意攻击漳州籍人的开漳圣王庙,并捣毁其庙宇,损坏其神像。这表面上是为争水争地发生的械斗,实质上是不同地域移民的信仰意识冲突。

  第四,台湾民间庙宇普遍存在诸神合祀现象且多教融合趋势明显。在台湾、马祖、金门、澎湖等地同一个庙宇中,佛、道、儒三教及众多民间神祇往往同时受到供奉。这种现象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精神,彰显了多教合流的发展趋势。如台北慈护宫的正殿祀妈祖,陪祀孔夫子、释迦佛、太上老君及王母娘娘,东西庑侧分祀水仙尊王、福德正神、神农大帝、关圣帝君等。马祖列岛民间庙宇,在祭奉主神外也有从祀、寄祀等信仰习俗。桃园县的闽台宫妈祖庙,除主祀妈祖之外,还供奉威武将军、通天府、铁甲将军、临水夫人诸神位。南竿山陇的白马尊王庙,除了祭祀白马三郎和白马夫人之外,还祭祀华光大帝、五灵公、福德正神、临水夫人等神灵。

  第五,台湾民间祭祀活动多由地方富绅把持。如云林县玄天上帝庙“于嘉庆年间,街长卢光顺、何春梅出首捐缘公建。至道光年间,街长刘深池、江腾仁、何房先等,出首捐缘再建后进一大间”;开漳圣王庙于“道光甲子年,富户薛大有倡首捐金,绅民公建”。一些有钱人往往通过庙务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组织各种信仰活动增强其在地方的号召力,并通过操纵民间宗教活动来控制乡村社会的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