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怪事举不胜举,只是有的现象是现在科学无法解释灵异事件都能用科学解释。并不代表未来不能解释。真正的科学高速发展只有300多年。又怎能完全解释上万年的人类发展史。
至于农村的怪事,我就随便说说一个中医学中的祝由术灵异事件都能用科学解释。
大概是2004年的时候,我的邻居一对结婚不久的夫妻去给丈母娘祝寿灵异事件都能用科学解释。当天是大月瓮气,就玩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途中经过村上的国道线,(这道路交结口刚好两年前摔死一个年轻女子)刚过路口不远,妻子无意中回头一看,就看见一个长发的白衣女子立在路口,脸被头发盖住。妻子马上对丈夫说那里有个人,可丈夫左看右看就是没有人影,半分多钟后,妻子说还在,丈夫就调侃一句你是看见鬼了。回家后第二天,妻子生病了,到了晚上胡言乱语。没办法只好去医院,可医生说她没病,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找祝由先生。
祝由医师到他家一看说没问题,叫主人找6个铁犁铧用大火烧红备用灵异事件都能用科学解释。医师摆好祭品,口中念着咒语,拧着手势,脚踏禹步。时而用八卦在桌上一拍,拋向天空中,落地看看卦意,如此这般三四次之后。就叫拿出烧红的铁犁平排在地上,只见他脱去鞋袜,把赤脚在清水里(专业词叫雪山水)放一下,就用一双赤脚在红火铁犁上行走,口中念念有词,反复走来走去,直到铁犁退色,随后叫主人取一件妻子的衣服在十字路火化。几天过后,奇迹出现了,他的妻子就这样没用任何药物就好了。
其实祝由术也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乃是蚩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经过民间口口相传,一直传承至今。虽然它的现象不可解释,但是在遍远山村,它的作用却不可小视。
存在即有道理,科学永无止境,现在的四维空间,五度空间,不正科学家所热衷破解吗?
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写出来供大家娱乐,科学才是真理,迷信并不可信。
首先,科学并没有证实有灵魂存在,从科学的本质上来讲,科学也不会去证明灵魂到底存不存在,这不是科学的范畴,或者甚至可以说科学概念上根本不存在灵魂这种概念!
有人肯定站出来信心满满地辩解:科学怎么证明灵魂不存在呢?
这种质疑的方式本身就是对科学本质的不理解,认为科学就应该是万能的,就应该能解释万事万物。殊不知科学知识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了解世界上方式有很多,比如哲学和神学都是一种方式,你可以用神学解释灵魂,干嘛非要强迫科学去解释灵魂呢?况且科学概念里灵魂这种东西就不存在,这种解释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即使不正确,也不能说科学就是错误的,因为科学并不能与正确划等号!
说了这么多,科学到底是什么?
本质上就是一种假设,通过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不断观察总结出来一套大自然法则,也就是科学,然后对这种法则不断地进行验证修正!
说白了,人们必须首先观察到某种事物的存在,然后去总结为何而存在,存在的规律是什么(注意这里的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同时,科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不是个案!
说得再直白点,科学研究的不是“灵魂存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是“灵魂具有什么特性,具有什么规律?”,这就要求必须确定所谓的“灵魂”真的存在,然后用科学研究灵魂的特性,那么如何确定灵魂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我们连灵魂存不存在都不知道,就要求科学去解释灵魂,又有什么意义呢?(注意,证实灵魂存不存在,不是科学的范畴!)
所以说,我们必须确定灵魂真的存在(或者不存在),然后再用科学的方式去探索解释灵魂,而确定灵魂存在或者不存在并不是科学需要做的事情,这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畴!说点不好听的,你随便想找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就让科学去证明它存在或者不存在,岂不是很没劲?
最后再说一遍,科学只是人们认知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已,它远不是万能的,也不能与正确划等号,所以不要说“科学为何解释不了灵魂?”这样的话,一方面,科学概念里没有灵魂这种定义,至于你相信不相信那是你的选择!科学从来不会强迫某人必须相信科学!另外一方面,科学解释不了的太多了,灵魂又算“老几”呢?
科普:量子力学的单粒子双缝实验,它是否隐藏着量子世界的奥秘?
单粒子双缝实验可以说是人类史上得到的最奇怪的实验结果之一。这也是最令人震惊的例证之一,它说明了量子世界与我们经典物理中的宏观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它表明了现实的本质可能完全不是物质的,至少与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大相径庭。
图注:光波
水波干涉实验的简单原理
图注:水波干涉实验
先从大家熟悉的说起,假设我们有一个皮球,它在水池里上下摆动,就会引起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扩散。在一段距离外设置一道中间有两条缝的挡板,然后当波纹碰上挡板时,大部分的波都会被挡板挡住,但波纹会从缝隙处穿过,然后开始新的波纹叠加,就会形成波的干涉条纹图案,也叫作干涉图。为什么会显示出这样的图案呢?这是因为当波纹穿过缝隙时,一个波纹的波峰刚好与另一个波纹的波峰重合,就会导致更大的波峰。当然两个波谷的叠加也能导致更剧大的波谷,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相长干涉”。但当一个波的波峰与另一个波的波谷相遇时,它们就会相互抵消,不会留下任何波纹,这就是“相消干涉”,所以在水面上有些地方会是起伏的波浪,有些地方是平静的水面并且交替变换。而且任何类型的波都会产生相似的干涉图,例如电磁波和声波以及光波。
单粒子双缝实验原理
图注:双缝干涉实验
1801托马斯杨年首次观察到了光的双缝干涉。一束光经过两条很窄的缝隙后产生了数条明暗条纹,屏幕上交替出现相干和相消干涉的区域。麦克斯韦告诉我们,光是电磁场中的一种波。所以,干涉条纹的出现再合理不过了对吧。我们也知道光是由称为“光子”且不可分割的一小束电磁能量组成的,而且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定律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每个光子都是电磁场的一小段波,且每段都不能被分解成更小的部分。这说明每个光子都必须决定要穿过的是哪一个缝隙,且无法一分为二穿过缝隙后再重新合成。所以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光子就会出现干涉条纹,各个光子分别穿过两个缝隙,然后光子在缝后相互干涉,进而形成干涉条纹。但在这里,我们将看到所有物理学中最疯狂的实验结果。随后科学家们改进实验,在每次只发射一个光子的情况下,干涉条纹依然会出现,这里我们再说的详细点。固定光源发射光子,第一个光子在屏幕上一个特定的位置被检测到,第二个,第三个以及第四个也一样,它们将其能量传递在任意一个点上,进而表现出有固定的位置的粒子特性,但是如果你一直不断地发射单个光子,你就会看到干涉条纹的再次出现。开始有点诡异了吧。干涉条纹与每个光子的能量传递没有任何关系,就像水波的例子一样,每个光子都只固定在一个点上释放能量。所以干涉条纹的出现在是由许多完全不相关的光子的最终位置组成的。这怎么可能呢?每个光子都不知道上一个光子在哪里落点,也不知道下一个光子会落到哪里,然而每个光子在落向屏幕时好像就已经知道了哪里能落哪里不能落。它好像知道平均穿过两条缝隙的干涉条纹图案,它会根据这个选择落点。并且结果显示,光子并不是唯一这样做的粒子,发射单个电子穿过一对缝隙,它会出现在屏幕上的一个点上,发射许多电子,它们会形成了同样的干涉条纹。如果发射整个原子也能观察到这样奇怪的现象,甚至是整个分子、富勒烯都可以。每个光子、电子或分子都是以某种波穿过两个缝隙。然后这个波与自身相互干涉产生了干涉条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图注:不同光源双缝实验结果
图注:托马斯杨双缝实验原理
波函数究竟是什么?
图注:波函数想象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科学家们认为当粒子经过两道缝隙时,由于某种原因,这种波坍缩了,然后它在某些地方“选取”了一个确定的位置落下。并且这种现象在研究量子隧道效应时也能看到。实际上,一些量子具有属性的比如动量和能量都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类似的特性,我们把这种属性的类波状分布的数学行为描述为波函数,描述波函数的特征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它描述了微观系统下粒子的状态,也就是说它告诉了我们微观粒子出现在概率密度,但是波函数存在于哪里呢?这就要从双缝实验中我们已知的说起,在两端,我们知道粒子的起点和落点位置,它从我们放激光或电子枪发射器的位置开始运动,并在屏幕上一个确定的位置释放能量,这个过程中粒子在两端上更具有粒子特性,但在这两者之间粒子显现了出波的特性。这个波包含了关于粒子所有可能的最终位置的信息,也包括了行程中每一个阶段可能的位置信息。实际上,这个波必定描绘出了粒子可能走的所有路径。这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但由于某种未知原因,当粒子到达屏幕时候,它会选择一个最终的位置,这也表示它在这些轨迹中做出了选择。现在我们仍然无法得知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多可能性的波与固定位置的具体物之间的转换。波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答案也仍然是未知的。
图注:波函数的含义
哥本哈根诠释:波函数坍缩?
图注:波函数坍缩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种哥本哈根诠释,作为量子力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海森堡和波尔认为,波函数并不具有物理性质,而是由纯概率组成。这说明双缝实验中的粒子只以一种波存在,这种波最终包含了所有可能的路径。只有当粒子被探测时,其位置和所走的路径才被决定,哥本哈根诠释把这种空间的可能性转变为确定性的过程称之为“波函数坍缩”。它说明在坍缩之前,试图定义一个粒子的属性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像是说宇宙允许所有的可能性同时存在,但不到最后的一瞬间,它不会选择什么真实发生。更诡异的是这些不同的可能路径,这些不同的可能现实,会与其自身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得一些路径成为现实的几率增加而另一些几率会减少。在粒子最终未知的分布情况或是干涉条纹正是这些可能现实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在干涉过程中大部分区域的粒子几乎没有现实性可言,但干涉条纹是真实的,在哥本哈根诠释中,实验的最终选择在波函数的约束条件下是完全随机的。量子力学理论对现实的预言惊人的准确,这也与与哥本哈根的解释是完全一致的。
图注:震动的波函数
如果你觉得这已经让你感觉到非常奇怪了,那我们下期讲述的双缝延迟实验则会让你感觉更加诡异。保持好奇心,让我们有逻辑的思考,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