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潮州韩江的灵异事件、关于这个问题,应该说很大一部分确实是这样的:

潮州韩江的灵异事件:潮汕人是从福建走出来的吗?

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之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这两个地区潮州韩江的灵异事件,常常也会疑惑两地之间是否有所关联。毕竟无论是风俗还是饮食习惯等等都十分相似,事实上的的确确存在着巨大的渊源。

一句“嘎己郎”说出多少历史故事

祖先

潮汕人的祖先大多数确实来自于福建,与闽南人一样自称河洛人,当然这个称呼在现在已经十分少见,除了老一辈知道的人也不多了。但是潮汕人的族群自我认同很强,或许是因为潮汕地区半封闭的地理状态以及与广东其他地区迥异的文化有关,所有潮汕人通常还是以潮州人潮州韩江的灵异事件、汕头人或者揭阳人来自称。

语言

潮州人所讲的潮汕话确实属于闽南语系潮州韩江的灵异事件,虽说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但是想要正常的聊天说话还是比较困难,毕竟属于两种不同的方言。

移民

在明朝中期以后,潮汕一带就和福建一样成为了人口密集的地区,而且自身也开始逐渐往外移民,如今世界各地的潮汕人不在少数。与其同时,福建也开始逐渐减少往潮州地带的移民,转而向台湾、粤西、海南以及东南亚进行新的移民潮。

文化

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之间山水相连,很多文化其实也都非常相似,但是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潮汕戏剧、音乐、宗教等都自成体系。也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的文化是从属与闽南文化,而闽南人在说自己的文化的时候,也不会把潮汕文化包括在内。

这两个地区风俗、方言语调几乎一样。为何又互不认同,确实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潮汕根在闽南,闽南根在中原,台湾根在闽南,闽南根在中原,潮汕人大多是福建移民的后裔。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就曾说过:“我们祖先有几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过,我可以说是半个福建人。”就是因为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福建莆田人开始移民到潮州汕头。

中原移民由闽入潮汕,主要有三次,即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和南宋末年。因为福建地少人满,不少先民继续往南迁徙到潮汕地区。可以说,每一次中原移民潮,都会大大增加潮汕地区的人口。

简单来说,潮汕和闽南本身同处于一个文化圈内,两者之间的紧密程度可以用兄弟关系来形容,毕竟两者之间差异的地方并不大,无非就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省份。

闽南属福建,潮汕属广东,一个是哥,一个是弟的关系罢了。

原创编辑:Rooster

转载请注明

-END-

潮州市自隋代(591年)开始即为州衙所在地,同时也是海阳县(1914年内政部通令更名为潮安县,同址)县城,唐、宋继续是州衙所在地,元为潮州路总管府城,明为潮州府城,淸沿之。民国为广东东区、广东第五区、广东第七区、广东第八区专员公署驻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12月3曰在潮州成立潮汕临时专署,50年2月在潮州成立潮汕专署,52年7月在潮州潮安成立粤东办事处及粤东区党委,汕头市隶属行署,潮汕专署撤销并入,52年11月成立广东省粤东行政公署(粤东办事处撤销并入),行署迁到潮州市区。1953年设省辖潮州市,与汕头并列。粤东行署管辖原惠潮梅三专署所属21县及潮州、汕头2市,至1955年9月。自公元591年起,潮州城为州、郡、路、府、道、镇(总兵)署城,同时也为潮安(海阳)县城,1992年9月迁庵埠镇。不管州、府机关迁哪里,但自591年起,这潮州民系族群就打下了"潮州"烙印,人民也是"潮州人“,讲的方言也是“潮州话“了,任何妄图改变称谓的阴谋都注定是徒劳的,国内人民不答应,全球潮州人不答应!

我是无锡人,无锡为什么叫无锡,这里边有个传说,我给大家说说。

太湖明珠无锡,山水秀丽、人杰地灵,物产丰饶、鱼米之乡。无锡原名其实叫有锡,早在周秦时代就有,当时我们这里有一座锡山,盛产锡矿,因此得名有锡。到了汉代,由于过度采掘,锡矿资源枯竭,无奈只得将地名有锡改成无锡,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这个传说还引出了另一个传说,这与一个名联有关,这句名联是:"无锡锡山山无锡"。相传清代末年,有个无锡人到浙江平湖去做县令,此人才华出众,只是贪心很重,巡抚本来要制裁他,但惜他有才,于是出了上联让他对,如果对仗工整便免他其罪。上联是:平湖湖水水平湖,未魇所欲。这位县令一看,显然是巡抚大人在讽刺他的贪污行为,惊出一身冷汗,好在他腹中有经伦,思前想后,以自己家乡无锡为题,对了一个绝妙的下联:无锡锡山山无锡,空得其名。巡抚看到下联,心想这个下属果然了得,点头称赞,惩罚一事也便不了了之。

无锡锡山山无锡一联的传说还有一个版本,相传无锡有个秀才擅长对联,他一直为此联只有上联而苦恼,自己冥思苦想,寝食不安也想不出合适的下联。碰巧江南才子唐伯虎从苏州来锡游玩,秀才早就慕名其机智多才,于是前去请教。听到上联,唐伯虎一时颇感棘手,盯着湖水沉思良久,突然灵感出现,对出了平湖湖水水平湖的对仗工整的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