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冠英胡同40号溥仪晚年灵异事件,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因为它是大清国末皇帝溥仪的故居,溥仪就是在这座胡同里度过余生的。

溥仪晚年灵异事件: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东冠英胡同,位于西城区中北部,东起赵登禹路,西至南草场街溥仪晚年灵异事件。在明朝的时候,它并非这个名字,而被称为观音寺胡同,因附近有一座观音寺而得名。清朝的时候,它被称为东观音寺胡同,和位于它西侧的西观音寺胡同,也就是今天的国英胡同相对应。及至1965年,因“冠英”二字和“观音”二字属谐音字,人们于是改其名为东冠英胡同。

爱新觉罗.溥仪溥仪晚年灵异事件,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曾是紫禁城的主人,住在红色的高墙之内,但在变为普通百姓后,他和夫人李淑贤就居住在东冠英胡同40号院。

40号院呈坐南朝北的方向,在院门口有两扇朱漆大门,在院内有五间北房和左右耳房各一间,北房正中一间是客厅,东边两间为卧室和卫生间溥仪晚年灵异事件。东厢房一间是厨房。南房一间是厕所。溥仪在这里一直居住到1967年10月17日他去世那天。

东冠英胡同的建筑虽然不是古建筑,但其40号院是溥仪度过最后人生的地方,是新中国将皇帝改造成公民的见证,具有特殊意义。

因为,溥仪“能屈能伸”!溥仪这个人很厉害,特别会适应周围的环境。你让他当皇帝,他就当皇帝。你让他下台,他就乖乖的当良民,连满洲话都说不会。无论哪方势力来找他,他都不会给人吃闭门羹。

溥仪晚年灵异事件: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溥仪晚年灵异事件: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溥仪晚年灵异事件: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看看溥仪的几次复辟,都是很随缘。谁来找他,他都不得罪。张勋找他复辟,他很激动。复辟不成,自己也不在意,继续当自己的良民。

张勋跑了,他马上继续给民国政府当良民。在旧北京的那些达官显贵,也大都以认识溥仪为荣。这说明,溥仪来者不拒。

后来,日本人抛出橄榄枝,他马上去了满洲。甚至,见到裕仁天皇的母亲时,他也会像对待父母一样那么尊敬,主动上前搀扶。即使后来,溥仪的媳妇被日本人害死,他也不会跟日本人翻脸。

在日本人溃败前,他怕日本人杀他,还经常在日本人面前表示衷心。(日本人让他退位后,他愧疚的说:

我太对不住天皇陛下了!尽管我退位了,我仍和日本一心一德!--------《我的前半生》

后来,溥仪被苏联俘虏了,马上开始想尽方法跟苏联人搞好关系,主动上交很多私藏的宝贝。甚至,他还写信给斯大林,表示不想回国,想留在苏联,太喜欢苏联了。

但是,回国以后,溥仪很快就自觉地“认罪和检讨”。经过新中国改造以后,一项不干活的溥仪,竟然自己缝补衣服参加劳动了。溥仪说自己又获得了“新的生命”,言辞间充满感恩。进入新生活后,溥仪为了和之前的事划分界线,甚至说自己不会满语。

这样强的生命力,不服不行。

(文|勇战王聊历史)

溥仪无疑是幸运的。

溥仪晚年灵异事件: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他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幸运的十个人之一!

溥仪晚年灵异事件: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且听我说——

溥仪晚年灵异事件: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这个世界曾经生活过六十多亿人,有君主命的,能有多少?几率比狂中亿元大奖的机会还要低许多吧!而一个人只要做了皇帝,不管他做了几天,都会被写入史书,自有文明以来,又有多少人能幸运的被载入史册?

溥仪晚年灵异事件:溥仪的后半生是怎么过的?

溥仪很意外地被选为大清的继承人,三岁即位,在至尊的宝座上坐满了三年。许多人不是说,只要做一天皇帝,死都愿意吗?三年天子,还不幸运?虽然溥仪年纪还小,他是不知不觉中即位,又不知不觉中失去……不是皇位,而是他的帝国。

溥仪逊位后,根据与中华民国签订的协议,他的皇帝尊号得以保留,但皇帝的权利只在紫禁城的后三宫有效(前三朝属于民国)。直到1924年被冯玉祥撵走,溥仪还是皇上!是没有政治权力的皇帝。

1917年时,他已经长为少年,在辫帅张勋的拥戴下,又复辟了一回,再次坐上太和殿的宝座上,享受了几天发号施令的快感。

至此,他已经创造了历史:此前从来没有哪位皇帝能安然退位,退位后还接受新朝优待,优待还不满足,还要借机复辟,复辟不成功,仍旧回到后三宫的小巢里,继续做关门皇帝。史上从来没有这样的幸运事,失去了天下的君主,个个死的很惨!

溥仪不能只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大清到我这里就亡了!亡大清的,又不是他!他如果不做皇帝,清亡后他会像所有大清的王子一样,把家产府邸零拆了卖,在羞辱和窘迫地度过余生。至少他安享尊荣,衣食无忧,得到大清遗老遗少的崇拜以及民国人士的尊重(就连新文化运动的大将胡适博士听说皇帝要见他,也巴巴地跑到故宫来谒见呢)。

大清亡国,就溥仪一个捡到便宜,他还不幸运?

溥仪被从紫禁城赶走,在天津住了段时间,又被日本人偷偷请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溥仪虽然不能如他的本意,在东北“龙兴之地”再做大清皇帝,起码也做了一个“康德皇帝”。这是他再次创造历史:成为史上唯一一个三次称帝的皇帝——虽然后两次在“皇帝”二字上要加个引号,一个是复辟不成,一个是伪的。

溥仪在日本人手下又做了12年“皇帝”,这是国家民族之大不幸,然而对于一心恢复“祖业”的溥仪来说,何尝不是大幸运?他一再创造历史,并影响着历史。

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逃亡日本不成,被苏军俘虏。苏联人对这位皇帝还是较为优待的,没有枪毙他,也没有把他送到集中营折磨他,最后还把他好生生送回中国。

溥仪回到国内接受改造,虽然皇帝派头是从此不能再有了,但他的人格得到尊重,生命得到保障,免了漂泊和担惊受怕,身上还长肉了!我记得,溥仪直到这时,才学会自己系鞋带。可以想见,他此前享的是什么样的福!

溥仪从身份到心理,都完成了从皇帝到公民的改造。结束监狱生活后,政府不仅给他安排工作,还给他介绍了女朋友,安然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几年,还经常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参观访问。

当昔日皇帝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离开人世时,他又一次创造了历史。

大家看看上面这些图片,恍若隔世,很难相信发生在一个时代和一个人身上,可是大清皇帝、退位君主、天津寓公、日本人的傀儡、伪国的皇帝、二战战犯、苏联战俘、政协委员、共和国的公民……这些完全不同的身份竟然奇迹一般的在溥仪身上重合了。我相信,溥仪临时之时,一定很满意地对自己说:我这一生,精彩、幸运!

溥仪一生是时代大潮中的一叶扁舟,他经历了无数风浪,而舟船始终无恙,最后平静地驶入人生归宿的港湾。你能说他不幸运吗?难道不能说,溥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幸运的十个人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