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2》一开始,叶问就带着叶准和怀孕的妻子去香港。虽然生活困苦,但一家人总算团聚在一起。在香港,叶妻还生下了叶问的次子叶正。但这一段,其实跟历史相差甚远。

  叶准说:1950年左右,父亲先去了香港。当时香港和内地还是可以自由通行的,我也曾在暑假去过香港几个月,看望父亲。当时父亲跟母亲说好,他先安顿下来,等母亲拿到身份证,再把我们都接过去。没想到1951年左右,母亲刚去香港看完父亲,办完身份证,回到佛山,两边就被禁止自由通行了。之后,母亲就再没见过父亲。叶正也是1931年在佛山出世的,而非香港,父亲去香港的时候他已经十几岁了。母亲在1960年去世。我们几兄妹定居香港和澳门,也都是后来的事。

  叶准说:父亲跟母亲怎么认识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谜。当时很讲究门当户对,母亲家里是官宦,祖先是满清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改革派,也是当时佛山最有名的大户人家。而父亲,虽然家里有点钱,但毕竟没功名,按理是“配不上”母亲的。我小时候就对他们的相识很好奇,但从没问过,因为我知道,以他们的性格,就算我问了也不会告诉我。母亲小时候跟我讲得最多的也只是她小时候跟着做官的哥哥去四川的故事。父亲跟母亲生了七个孩子,但有几个夭折了,剩下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现在,我最小的妹妹在澳门定居,其他人都在香港。因为母亲后来去不成香港,父亲在香港又娶了一个上海女人,生了一个儿子,叫叶少华。

  叶问是怎样一个师父?他跟其最有名的徒弟李小龙的关系,是否如传闻所说的那般不和?

  叶准说:父亲从来不会强迫别人学武。就像我小时候,经常练一会就没兴趣,然后跑去玩,父亲从来不骂我。他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父亲跟徒弟的关系,就像跟朋友一样,很有趣,他会这阵子跟这个徒弟亲近,过阵子又跟那个徒弟亲近。没有什么原因,人跟人相处久了就是这样,我自己现在也是一样。父亲教徒,一生没有自己的武馆,都是借人家的地方教徒弟。我也是,一来觉得租金贵,二来又会导致学费高,三来也绑死了自己,何苦呢?父亲教徒弟很有一套。他自己曾经读过贵族学校,英文很好,知识也很丰富,但是徒弟不一定如此。比如咏春打直拳,为什么呢?对读过书的徒弟,他会直接告诉他:“两点之间直线最近。”没读过书的徒弟,他又有一套解释,很会因材施教。

  李小龙的父亲是我父亲在佛山时期的好朋友。对老朋友的儿子,父亲很上心。李小龙自己也很努力。有人说,因为李小龙忙于拍戏,叶问就有意见,后来师徒俩关系也不好。这一定不是真的。李小龙在拜师之前就已经拍戏了,而据我所知,他直到最后都对父亲很尊重,父亲也从来没有怨过他。

  叶准说:母亲是大小姐出身,我想她以前是没过过什么苦日子的,但是她性格真的很好,是那种很有教养的中国传统女性。就跟电影里一样,她再苦也没有抱怨过父亲。熊黛林演得很好,已经很像我母亲。但是从身高来说,她比我母亲高一点;从气质来说,我母亲比她还略胜一筹。

  叶准说:父亲为人谦逊有度,因此他一生有很多朋友。任达华扮演的周清泉,生活中也是有原型的,是个有钱人,当年我们生活困苦的时候还曾接济过我们家,送米给我们。但例如他发疯之类的情节,就是戏剧需要了。

  叶准说:黄梁这个角色,原型叫黄淳梁。他是父亲的弟子,但并非像电影中那样是大弟子。他跟父亲的关系不错,也是一个有点调皮的人。

  关于《叶问2》,最近网民发现了一个明显的漏洞———在《叶问》中踩着小单车、看似六七岁的叶准,到了《叶问2》中,竟然完全没有长大。这一点,原来叶准自己早就发现了。他笑着说道:“从《叶问》到《叶问2》,时间已经过了十几年,我却没长大过———这个漏洞太明显了,真是有点好笑!另外,其实在《叶问》里那个时代,我本人都已经读中学了,不是什么踩单车的小孩子了。”但他也宽容地表示,这点小瑕疵并不影响电影的高质量。

  叶问之妾所生的儿子叶少华,在《叶问》大红之后,曾公开向叶准索要“版权费”,被拒后还一度声称要“跳楼”。对这段家丑,叶准并不讳言,并解释了来龙去脉。

  “对叶少华,我一向都很照顾。”叶准叹气道,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并不“生性”,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却从来没有工作过。他认为,叶少华闹着要“版权费”,可能是受人撺掇,“但他搞错了情况”。叶准说,他在《叶问》中担任的是顾问工作,“也帮忙参与了编剧工作,拿的是一点顾问费而已,也是付出了劳动的”。而所谓的“版权费”,只属于电影公司,并不归叶问家人所有。

  叶准透露,事情闹开后,黄百鸣曾公开登报,声明所谓“版权费”事宜。对此,叶准至今有点内疚:“登报纸很贵,十几万元一下子就没了。”他也承认一度为这事不开心。但好在,叶少华后来也醒悟过来。“他现在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最近已经不再闹了。”叶准说。

  叶问(1893-1972年),本名叶继问,出自佛山大户“桑园叶姓”,排行老二。

  叶问7岁拜师入“南海拳王”梁赞得意弟子陈华顺的门下,成为其封门弟子。当时陈华顺年事已高,与叶问年龄相差40岁之多,故叶问也以“华公”相称。16岁,叶问赴港求学外文,就读于圣士提反书院,后随梁赞之子梁壁学武。1950年,叶问赴香港,在港九饭店职工总会内传授咏春拳术,从而一举成名,出色弟子有梁相、叶步青、招允、李小龙、骆耀、徐尚田、黄?梁、何金铭……1972年12月1日,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在叶问之前,咏春传人并不多,是叶问使咏春拳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上世纪60年代,李小龙赴美国发展,创办“振藩国术馆”,逐步成名。叶问之子叶准、叶正继承父业,致力于向海外推广咏春拳术,目前其门徒在世界60多个国家组织了咏春拳会近3000家。而叶问弟子梁挺1973年创办了国际咏春总会,至今已在60多个国家设立机构,支部超过400多家……故叶问被门人推举为一代宗师。关于咏春拳,有曰:“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