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可预知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昭陵古墓的灵异事件,我国考古学家是不会主动开启秦始皇陵的。
新中国建立之后不久昭陵古墓的灵异事件,郭沫若和吴晗登就曾经向国家申请考古挖掘明朝皇帝的陵墓,在多方考察之后最终选择了定陵,并且造成了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大失误。当时我国的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墓室们被打开之后里面的字画丝绸都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氧化。而且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不足,导致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尸骨无存,楠木棺材也被当做垃圾扔掉了。
1958年昭陵古墓的灵异事件,在工人修复西兰公路之时不小心炸开了武则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1960年,考古学家清理出了乾陵羡道的大门,郭沫若等不及又向国家提出发掘。只是这一次周总理权衡利弊,拒绝了郭沫若的请求,他在郭沫若的计划书上写了:我们不要把好事做完,而应该留给后人完成。
周总理已经非常隐晦了,他的意思很明显,我们没有保护文物的本事,就不要糟蹋文物了,留给后人去吧昭陵古墓的灵异事件。1961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就在其中。1995年开始,陕西代表团曾经向全国人大多次提起挖掘乾陵的提案,他们怀疑乾陵之中陪葬的丝绸和书籍已经因渗水而腐坏。这个提案只要一经提出就会全国大多数文物专家反对。
从万历皇帝的挖掘昭陵古墓的灵异事件,到我国考古学家痛定思痛坚决不主动开挖乾陵,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正在一步一步增强,对于考古,我们更加理性。考古本身就是一件富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事情,在不能保护的时候挖掘就等同于破坏,不能因为想要赚钱而不择手段。
相比于乾陵,秦始皇陵的挖掘难度更大。秦始皇陵之中有大量的水银已经得到了专家的证实,这是挖掘秦始皇陵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其次,秦始皇陵地处35米深的地下,占地56.25平方千米,清理陵墓上覆盖的泥土和挖掘保护需要花费巨大的经费,且需要耗费巨大的劳动力。届时考古工作者们能挖出怎样的国宝、遇到什么样的防盗机关我们暂时无法估计,也许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这就不是保护了而是毁灭。
当年兵马俑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全身绘有彩色的颜料,但是在接触空气的瞬间消失不见。曾有参加兵马俑挖掘工作的考古学家形容过刚刚被挖出来的兵马俑的样子,全身的彩漆十分艳丽,就好像是女子的彩裙一样。为了能恢复兵马俑身上的色彩,我们的考古专家们已经研究了20多年,和德国方面合作了10年,至今依旧找不到方法。兵马俑的问题尚且没有攻克,更何况是秦始皇陵呢?
唐朝末年的一天,一颗流星砸中长安城北部的嵯峨山,一代巨匪温韬就是在那年出生在长安城。这颗流星陨落的时候碰巧没有知名的将相辞世,失去了获得“将星”称谓的机会,几十年过后,考虑到温韬的所作所为,人们把它定义为一颗“匪星”,降落和投胎都是一项技术活,来不得半点差错。温韬在唐末乱世猥琐发育,成为一名远近有名的盗匪,野蛮成长后,混入行伍,投靠李茂贞,跟着李干爹的姓改姓李,温韬未必知道李干爹原来是姓宋,也是因为护卫大唐有功才改为国姓,当然他知道了也无所谓,投机远比祖宗姓氏重要的多。假如温韬就是在乱世中靠左右投机,变换阵营,以节度使身份,安享富贵的度过一生,那么历史就会把他遗忘,温韬绝不甘心这样,他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让后世记得他的存在,他成功了,他在历史上的定位就是“历史上危害最大的盗墓狂人”,他毅然拒绝了安享富贵,宁肯被后唐皇帝砍掉脑袋。
七年,这就是温韬作为节度使在镇关中的时间,这七年中,温韬耐受不住心痒,连续挖掘了唐朝皇帝17座皇陵,唐十八陵除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都给刨了个干干净净,所有陪葬物都进了温韬的口袋。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是最坚固的唐陵之一,史书是这样记载的:“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
文中所说的钟、王是魏晋时期的书法名家钟繇、王羲之,在后世的中国书法界中,普遍认为他俩是开山宗师,李世民也十分喜欢王羲之的作品,并在死前留下遗言,要求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放入昭陵给他陪葬。正常情况下,李治不会忤逆老爹的想法,所以,文中的“钟、王纸墨”,极可能含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惜的是散入民间后,不知所终,未见后人记载它的流传。考虑到温韬似乎不通文墨,也缺乏对书法作品的应有尊重,随意把它当成礼物送人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为什么只有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逃过了温韬的恶趣味?史书上是记载的:“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每到温韬发动起对乾陵挖掘的时候,风云变色,雷雨交加,死活不让他温韬发掘。
头一个惦记乾陵的人是不久之前的起义军领袖黄巢,他当年发动号称四十万大军来开发乾陵,也不过是把山的一边挖出一条四十多米深的大沟,这条冠名“黄巢沟”的遗迹至今还在。
到温韬发掘的时候,比黄巢晚了不过三四十年,他不可能不知道黄巢的苦恼,也很可能道听途说了乾陵的神秘,恰恰是民间关于乾陵的说法太过奇幻,才让温韬具备一定的戒心。
乾陵的风水一直是民间喜闻乐道的好题材,据说武则天当初派出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位大神,两人前后脚选择了同一处地方,一个先埋下一枚铜板,另一个后来者插了一根针,最后挖开一看,这针端端正正就插在铜板的眼儿里。
这乾陵所在的梁山南侧二峰,形状似妇人双乳,北峰(主峰)海拔一千多米,唐陵全部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而乾陵所在山体尤为厚重,乾陵建成之后,“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它的坚硬程度,其墓道总长六十多米,多用大石条堆砌填充,足有39层之多。石条与石条间有铁栓板拴拉、铁棍串联,又有锡铁熔化灌缝,层层石条被铁水紧密浇铸在一起。不怪黄巢、温韬之流拿着铁锹撬不动,后世的孙连仲使用工程兵用炸药炸,同样没啃动分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