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董鄂妃说成董小宛更多的是民间的传说和文学作品的杜撰,实际上,顺治的宠妃董鄂妃和“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压根就是两个人。董鄂妃和董小宛,两个人的名字中都带一个“董”字,又都是同样的美艳倾国彦妃、绝世无双,也而在不少的民间传说中,将董鄂妃和董小宛说成是一个人,是当年清军南下,俘获了董小宛献给了顺治皇帝,成为了顺治皇帝的董鄂妃,这才有了两个人红颜薄命、看破红尘的传说和故事,一些文学作品里面更是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无限放大,因而才造就了顺治宠妃“董鄂妃”和“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是一个人的说法。

彦妃:为什么有人说董鄂妃是董小宛?

彦妃:为什么有人说董鄂妃是董小宛?

彦妃:为什么有人说董鄂妃是董小宛?

历史上,顺治皇帝不可能和董小宛有任何的交集,董鄂妃与董小宛也压根就是两个人彦妃。

首先在年龄上,顺治皇帝和董小宛就有着一定的差距彦妃。

董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卒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而顺治皇帝福临出生于清崇德三年(1638年)彦妃。

也就是说顺治皇帝出生的时候彦妃,董小宛比顺治皇帝大整整16岁,那个时候已经算是隔代的人了,如果真的有恋情也是“母子恋”,况且董鄂妃去世的时候顺治皇帝只有13岁。所以从年龄上来说,这种说法便不太可能了。

其次,就是地域上来说。

董小宛久居江南,而顺治一直为多尔衮限制在京畿之地,两个人在地理位置也没有办法让两个人所结实。

再次,董小宛真正嫁给了复社名士冒辟疆。

早在1639年,15岁的董小宛结识了江南复社名士冒辟疆,之后便嫁给了冒辟疆。在江南的南明福王政权被清军攻陷后,遂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所以,顺治和董小宛几乎不可能有任何的交集,因而董鄂妃并不是董小宛。

关于董鄂妃的身世以及董鄂妃是如何嫁给顺治皇帝的,历史上也是中说纷纭。关于董鄂妃是如何入宫并且成为顺治妃子的,在清朝的官修史书中一直没有记载,但是在传教士汤若望所著的《汤若望传》有这样一段描述: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这其中,对于董鄂氏的身份进行了非常明确暗示。

第一,董鄂妃是唯一一位顺治在世期间被册封的皇贵妃。

第二,董鄂妃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为顺治皇帝生下皇四子,按照嫡长子的礼仪进行了庆祝并且大赦天下,顺治更是有意将董鄂妃的儿子立为皇太子。但是董鄂妃的儿子不满周岁便早殇,使得董鄂妃的伤心过度,身体大不如前,不到四年的时间,董鄂妃就去世了。

第三,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顺治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去世,而博穆博果尔生前就是一名统兵的军官将领。

也正是因为这段史料的记载和佐证,才有了董鄂妃“襄亲王福晋说”的出身说法,董鄂妃本是博穆博果尔的妻子,因为被顺治看上而在博穆博果尔死后被顺治夺了过来。甚至有记载说顺治为了得到董鄂妃,不惜故意制造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战死的结局。

因此,董鄂妃不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已经得到了证实和确定,但是董鄂妃究竟是如何入宫的,是如何嫁给顺治皇帝的,至今依旧无法得到证实,所以“董鄂妃的出身之谜”,也成为了满清后宫之中的一个重要的疑案。

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讲,瑾妃的一生过的实在是太苦了,她作为光绪皇帝仅有的一后二妃之一,她既没有隆裕皇后那样的强大靠山,又没有珍妃那样能获得皇帝的宠爱。从光绪十四年入宫到光绪三十四年皇帝驾崩,这二十年间,在偌大的紫禁城之中,瑾妃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似乎她这个作为隆裕皇后与珍妃之间争宠和斗争的编外人物已经被皇帝和太后忘记了。后来随着珍妃和隆裕皇后的先后死去,低调了多年的瑾妃终于成为了宫中地位最尊贵的人。

彦妃:为什么有人说董鄂妃是董小宛?

慈禧不疼,光绪不爱:公元1888年,光绪十四年,这一年,十九岁的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迎娶了一后二妃,对于这一后二妃的人选,慈禧太后是非常满意的。遥想十多年前自己亲儿子同治帝的大婚,由于慈安太后的缘故,自己无法决定皇后的人选,以至于后来的皇后阿鲁特氏让慈禧厌弃了一辈子。而此时这种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东太后慈安已经去世多年,慈禧早已经成了唯吾独尊的老佛爷,在选皇后的典礼上,一心不希望光绪沉迷美色的慈禧,首先将候选的江西巡抚德馨的那两位相貌出众的女儿排除了,之后她给光绪安排了三个女人。一个是高而驼背,长相木讷,相貌平凡的叶赫那拉氏,她是慈禧太后亲弟弟桂祥的女儿,也就是日后的隆裕皇后,而另外两个就是侍郎长叙的一对女儿他他喇氏,她们即是日后的瑾妃和珍妃。瑾妃和珍妃虽然是亲姐妹,但是两人无论性格还是长相都迥然不同,珍妃皮肤白皙,相貌美丽,身材丰满,又思想开通,善解人意,入宫不久就讨得了光绪皇帝的欢心,成为了专房之宠,而相貌平平,性格沉稳的瑾妃却和隆裕皇后一样,常年独守空房,相比于隆裕皇后的怨怼,瑾妃就淡定多了,对于皇帝对她的冷遇,瑾妃始终不以为意,她在自己居住的永和宫每天以书法丹青自娱,过着有品位的生活。后来珍妃几次被罚获罪,瑾妃虽然受到牵连,但是慈禧深知瑾妃无过,所以,对于瑾妃的惩罚,也多半是象征性的。

彦妃:为什么有人说董鄂妃是董小宛?

瑾妃有一个优点,她很能看清现实,又特别听话。所以即便是挨了打受了罚,她还是老实呆着,只管吃好喝好。慈禧让做的她做,慈禧不让做的她坚决不做。也正是因为瑾妃本份听话,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珍妃被慈禧逼着投井而死,她却没再受牵连,跟着慈禧和光绪西逃,一路上没有受什么委屈。《辛丑条约》签订后,瑾妃跟随两宫回銮,此时珍妃已死,隆裕皇后失宠,作为光绪皇帝唯一的妃子,瑾妃依然不受待见,直到光绪皇帝去世。

彦妃:为什么有人说董鄂妃是董小宛?

两宫归天,熬死隆裕:

彦妃:为什么有人说董鄂妃是董小宛?

慈禧和光绪去世后,隆裕被尊为太后。宣统帝退位后的第二年,隆裕皇太后病逝,瑾妃与同治皇帝三位遗妃一起被晋封为皇太妃。此时清帝已经退位,瑾妃得到袁世凯的支持,得到了抚养溥仪的资格。因此,溥仪又尊她为皇贵太妃,瑾妃因此成为了四太妃之首。长期郁郁不得志的瑾妃此时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慈禧活着时,她终日战战兢兢,唯恐一不小心,受到慈禧责罚。后来隆裕在位,虽然不用胆战心惊,但基本也没有她啥事,所以她一直活得默默无闻,持守唯谨。现在虽说清廷已经没有了,但在紫禁城里的小朝廷中,抑郁多年的瑾妃终于是熬出头了。瑾妃掌握权力后,便处处钳制溥仪,还派太监盯着他的一举一动。除此外,她还对另三位皇太妃责难不断,对宫女太监更是非打即骂,动辄就把犯了错的宫女太监,撵出宫去。此时的瑾妃俨然成了当年的慈禧。

一时上上下下的人,都对瑾妃心怀不满,就连溥仪对她意见也很大。有一次,溥仪穿了一件新式西装,瑾妃看到后,发了很大的脾气,要他脱下来。结果溥仪在宫女太监的怂恿下,和她争吵起来。瑾妃大为光火,立刻把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和祖母刘佳氏专门叫进宫来,二人跪在瑾妃面前被劈头盖脸的训了一顿。直把瓜尔佳氏和刘佳氏吓得跪下磕头不断,又一再哀求,好歹才让瑾妃解了气。溥仪的生母从未受过这样的羞辱,一时气不过,回到醇亲王府后就吞鸦片自杀了。事后,瑾妃在知道溥仪生母因为被自己训斥自尽,非常害怕溥仪追究,于是从此以后,瑾妃对溥仪的所作所为,也就不再过多干涉,两人一度非常紧张的关系因此得到了缓和。

1924年秋天,瑾妃在过完寿辰之后受了风寒,不久便病逝了。卒年51岁。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