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德导师丁璇老师说的这番话令人瞠目结舌女德讲师丁璇,匪夷所思的。如果把她当作正常人,那么,这样说违背起码常识,不可理喻,只能认为她在撒谎。
问题就在于,丁璇言说时,并不像是在撒谎,她是真诚地说出来并佐证其观点的女德讲师丁璇。换言之,她很认真、严肃地说出这番话的。那么,最可能解释就是,丁璇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结合她近来一系列言说的话语,明显违背现时代主流的婚恋观女德讲师丁璇。按说,一个人鼓吹狭隘陈腐的保守婚恋观不足为奇,蛊惑“女德”也是她言论之权利。但一个人的公开发言明显违背常识且不自知,至少说明她可能存在社会认知方面的缺陷或障碍。
综合起来看,丁璇老师的言行举止很可能反映了癔症型人格障碍或倾向的部分特点。具体而言,在临床上对癔症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诊断指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里,其中第8项就符合丁璇老师公开宣称“武警战士肩扛火车”的症状女德讲师丁璇:“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她这么说明显是夸大其词,违背起码常识;但她又以真诚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不以为自己在撒谎,显然是她不由自主地往里面掺杂了“幻想情节”。除此之外,她公开的言行也大体符合5、6、7之标准。因此,丁璇老师满嘴跑火车,反映了她至少疑似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症状。
(听信Emma Watson女德讲师丁璇,还是听信丁璇?)
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对“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三项即可以为患者。
1.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4.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5.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6.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8.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从商业角度来说,女德班虽然看起来很不招主流社会价值观待见,被媒体报道之后更是遭遇大范围的抨击,被认为既荒诞野蛮又雷人搞笑。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被主流舆论忽视的角落里,女德班的目标客户多着呢。中国13亿多人口,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人信奉“女德”,那也是一门超大的生意。况且,做这个生意的人还不是太多,基本属于蓝海。
别说女德班,算命的,看相的,堪舆的风水先生,巫婆神汉,可以说遍布中国城乡。拥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都不会信这些玩意儿,可是按照权威部门统计,中国有科学素养的人不足1%,因此这些在科学家看来荒诞不经的职业,活得其实比一般工薪族舒服得多。
女德班学员的心理机制倒也不负责,面对宇宙和世界,大多数人都梦想为人生寻找一个坐标,用来锚定自己的价值感和情感,人们需要发现并升华人生价值。在这个征程中,如果过于在意外在的评价体系,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和“奉献型人格”,具体体现就是容易屈从于心理暗示,喜欢自贬,然后通过艰难改造而获得充盈的心理满足。女德班的学员之所以甘心情愿徒手掏马桶,就是因为她们真相信人心比马桶还脏,她们每一秒都想着逃离不完美的自己,必须要用这种仪式感来加持人生。总之,只要你喜欢自轻自贱,就有人会通过驯服你来获益。
女德班之所以被踢爆,是因为触及女权这个敏感议题。与女德班很类似的很多鸡汤和励志类书籍、讲座和音视频产品,又何尝不是如此?事实上,只要我们能客观认识自我的不足,接受不圆满的世界和自己,放自己更加自由,就根本不会信女德班这些鬼话。
谢友邀,丁璇的作品,在下没读过,但从您的描述中,题目是否应为"教人不可苟且"。如果您的描述无错的话,我还是同意她的部分观点。人是万物之灵,披着文明外衣,如果没有道德底线,像畜生一样,做那种苟且之事,那真是连畜生都不如了。不要说现在是什么年代,人活着就要活个人样,不然对不起祖宗把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再说,现在离婚率居高,与性开放性自由有极大关系,大人离婚,伤害最严重的是孩子。不知那些鼓吹性自由的专家学者是由于何种居心,说句难听的话,他们是巴不得天下大乱,真是其心可恶,其心可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