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八卦图,现代人能看明白的没有几个,因为它太深奥了,而且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比较远,按现代的话来讲是不接地气。给我们留下有用印象的,比较接近的就是韩国的阴阳旗。然而,当我们郑重审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文明时,不禁对远古时期我们先人的伟大智慧而叹服。现在许多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将伏羲氏称为中华民族文明之根。其实这种说法,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说过神奇八卦井:汉晋时代史书把伏羲氏列为“三皇”之首,“五帝”之先。《史记·皇本纪》,也将伏羲氏摆在中国文明史上的首席地位。有这么些尊称,那可不是白给的。
那么伏羲氏是怎么样画出八卦图的呢?这要从人最根本的生存需要“吃”说起神奇八卦井。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伏羲也是位吃神,因为他发明了厨艺。伏羲生活的那个世代,人们的饮食习惯还处于半生半熟状态。可伏羲就是聪明,他与别人不一样,得到食物后,都非得精心烹制一番才肯入口,如有记载的“庖牺”“炮牺”,慢慢的后来就有了厨师。有一次,伏羲偶然看到了蜘蛛网,他突发奇想,发明了结网捕鱼,大大提高了人们捕鱼的数量,他在动手结绳网的时候,为了和蜘蛛网的结构保持一致,便一道绳两道绳三道绳地对照着数,结果数来数去就发明了数学:“一”、“二”、“三”。老人家发明了数学之后,意犹未尽,边结鱼网边胡思乱想一些天地人、祸与福、有和无、存在与发展、静止与变化、生长和衰落、生存与死亡等哲学问题,想明白了一个,便随手用长短不一的绳子摆放成各种不同的符号,作为标记:“天——乾三连,地——坤六断……”。这就发明了“符号记事”。他又继续琢磨,继续摆放,一直摆了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一整圈,结果这张鱼网没结成,却发明了八卦。
说了这么一通神奇八卦井,其实只能算是戏说。正史上说得就比较拉风了。《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这段话包含的意思就是:君子非能也,善假于物也。我们还是言归正转,伏羲根据燧人氏造设的两幅星图历法《河图》《洛书》创设八卦。地点在洪洞卦地村,因为此村四面环山,又有八个村庄分布于四周,而且均相隔八华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画卦,故创八卦图。其目的就是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
最后神奇八卦井,让我们温习一下宋代朱熹写的一首帮助儿童记住八卦歌诀吧,加深一下对中华文化隗宝的认识: 先天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后天八卦:“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数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在汉文化圈中神奇八卦井,一直存在着龙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龙有好有坏,正因为有“坏”龙的存在,也就产生了大量的与龙斗争的故事,提到玉龙斗争,自然免不了要提到锁龙井。前瞻奇闻搜集到的有关于锁龙井的传说发生在全国各地,而最有名的自然是北京的北新桥锁龙井。
北京北新桥锁龙井
北京民间一直有北新桥锁龙井的传说,各种传说版本颇多,略有出入,但故事大致如下:据说刘伯文和姚广孝俩人建了北京城,发现北京城有几口海眼,通到大海。最大的俩一个在京西玉泉山镇在一个大庙地下,一个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在东直门的北新桥。为防水患,还把一条龙锁在了海眼里,并承诺,等桥旧了,修起桥翅了,路灯朝下不朝上了,就放老龙出来。可人们并没有修桥,而是在上面盖了一座岳王庙,还把这个地方叫做北新桥,因此老龙永远的被镇在了井里。
听老人讲在日伪时期,日本人不信邪,强迫老百姓拉过锁龙的铁链,拉的满大街都是,还没到头,可恶的小日本还让继续往上拉,这时井里突然往上反黑水,而且井里还传来了怪声,吓得小日本也不敢再往上拉了,把拉上来的链子又顺了回去。
第二次是红卫兵破四旧。也把大铁链子往上拉,结果根日本人一样也全吓傻了,赶紧恢复了原貌。
南京仓巷锁龙井
相传仓巷原本不叫仓巷,而是叫八爪金龙巷。据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后,有一天来到朝天宫散步,偶一抬头发现墙上有一个阴影在左右晃动。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两条八爪金龙在打架,上下腾飞,互不相让。朱元璋吃了一惊,莫非又要出一个真龙天子夺大明江山。从此,他终日闷闷不乐,落下了一块心病。
善于察言观色的刘伯温很快知道皇帝的心思,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向朱元璋提出用72地煞之法镇住这条金龙。在他建议下,在这八爪金龙巷和附近的八条小巷子里,很快便打成了72口水井,寓意给龙钉上了72枚地钉。据说还在安品街挖了一口百丈深井,内有长长的铁链直通井底,说是将龙身拦腰缚住。
这样还不行,当时官方还下令将原先的八爪金龙巷改名为仓巷,意为“龙在仓底,不得出”。据说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后,不久宫墙上的龙影果然消失了,朱元璋的心病也好了。
禹州锁龙井
相传大禹治水时,禹州城北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他们收留了一个被水冲来的小孩做义子。这孩子聪明可爱,可他对啥也不感兴趣,不管春夏秋冬,就爱整日泡在河里戏嬉玩耍。老两口生怕孩子有啥闪失,百般劝阻仍无济于事,也只好由着他的性子来。
一日大禹察看颍河水情,路过北关石桥时,发现一个顽童正在水中玩耍。定眼一看,立即认出此儿是蛟龙所变。为了不惊动蛟龙,大禹就悄悄离去,暗观蛟龙行踪。当他得知蛟龙化做人形,被一老夫妇收养后,来到老夫妇家中同两位老人攀谈。时到中午,老人留他吃饭,他也没有推辞,老汉让老伴做了面条来招待客人。正吃饭时,那孩子从河里回来,他看见大禹扭头就跑,大禹从碗中挑起面条一根,说声“变”,面条就变成一条又粗又长的铁索,套在小孩的脖子上。只听得大禹大叫一声:“畜牲,还不快现出原形!”这小孩霎时就变成一条几丈长、水桶般粗细的蛟龙来。两位老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大禹向两位老人说明了真相。而后,就将蛟龙用铁索拴住,禁锢在一口八角井中。
蛟龙问大禹什么时候才能放他出来?大禹不愿他出来危害百姓,就对他说:“除非等到石头开花!”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州官上任,他想看看蛟龙到底是啥样儿,又怕乌纱帽掉入井内,就把帽子摘下,放在井口的石柱上。蛟龙看到石柱上的帽花红红绿绿,以为石头开了花,就在井底拼命地挣扎着要出来,井中的水呼呼呼一个劲地往上涨,吓得州官摘下纱帽掉头就跑。蛟龙看到石头上的花没有了,就老实下来,只好安安生生地呆在井中。
南昌万寿宫锁龙井
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皆因水中的一种怪兽——蛟龙作祟。这种蛟龙能在水中兴风作浪,鼓动水势,冲垮人们所筑的堤防,淹没土地村庄,致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许逊早晨起来,发现妖气甚浓,认出江中的冬瓜葫芦尽是蛟精,于是拔剑带领弟子,赶往江中斩除。许逊认为南昌是蛟精巢穴,如不设法镇压,必再出来为患。于是在城南的井中,铸一根铁柱,高出井外几尺,下面还安置了八条铁索、钩锁地脉,并祝祷说:“铁柱若歪,其妖再兴,吾当复出。铁柱若正,其妖永除,吾可不出。”从此水妖绝迹,水患不再有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