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死是宇宙物质世界能量世界循环的基本规律之一观察者效应。人演化出混沌的意识思维,因为无知所以迷茫,恐惧…… 没见过迷茫恐惧的一岁一枯荣的花草,没见过迷茫恐惧思考生死问题的细菌病毒。也没见过,恒星永恒,黑洞永恒这也没办法验证了。也许这是意识思维在演化的无知阶段的必然副产品吧?还是因为人有了极强极恶的自私的自我意识之后,才有的观察者效应?
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变化无穷无尽混沌无常观察者效应。个体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短暂竭尽所能明心见性,怒放,近天地之心干就完了。能有一次驾驭践行意识思维的机会,而且能践行明心见性和一丝丝普度众生机会宇宙的大奖。
实际也是贡献给整体演化。感谢天地之心,感谢宇宙的无数次爆炸,感谢元素和微尘观察者效应!!!
“科学也是认识论”观察者效应。
不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玻尔的量子论,都是基于他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猜想,并随着实证而进步而深化观察者效应。从狭义到广义的过程特别能体现这一点,而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冲突使其不得不放弃实在性或者定域性,更迫使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不能再继续简单地以支持唯物主义为根基了。起码,要对量子物理的不确定性予以高度重视。
那么,大系统观怎么看呢?
大系统观,以系统的角度看世界,也比同样的角度看自己,我和宇宙都是系统,是对等的,没有主客体之分。观测者是个系统,被观测的量子也是系统,地位平等。
人就是人,是一种系统,没什么特别,也没什么特权,没有资格自命为主体,而把其他系统都视为客体。这种主客体划分是极其武断的。
系统的联系是普遍的,观测者与量子也是一种联系。那是自然的,那只是一种共振,是两个结构相同的系统必然产生的最简单的物理现象,量子纠缠也是一种共振而已。量子世界没有什么意识,没有什么精神,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唯心主义。没有了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说,没有定义它或者区分它的必要。如果一定要说,那应该这样说:
系统是一种存在,几乎无处不在,因它的存在,使得另一种被称为意识或精神的存在而存在,或者说,唯心主义也是唯物主义的延伸,唯物主义包涵了唯心主义,只剩下唯物主义。系统结构决定了系统行为,量子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行为,哪怕它的行为看起来很唯心。
《大系统观》是本书,电子书,免费开源,网络搜索即可找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