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元代杂剧墙头马上。《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 墙头马上》。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朴所作。白朴(1226年一1295年),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山西河曲县人,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墙头马上》是白朴最出色的作品,与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
  故事主要写的是尚书裴行检之子裴少俊,奉唐高宗命由长安去洛阳买花。一曰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李千金倚墙而立,便隔墙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晚在后花园相见,私订婚姻。二人私奔到长安裴少俊的家中,裴少俊将她藏在后花园。
  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育有一子一女。

一天墙头马上,终被其父裴行检发现,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有辱门庭,逼迫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后,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严词诘责,执意不肯。
  这时裴行检才知道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的女儿,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言归于好,重返裴家。这个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卫道者,歌颂李千金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勇气,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妇女形象,对封建婚姻制度进行了 有力的鞭挞。
  

墙头马上。

  剧中最重要和最具有个性的人物就是李千金。她不但一开始就主动约裴少俊幽会,声称“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而且从头到尾都在 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私奔行为辩护,用泼辣的语言回击裴尚书等人对于自己的指 责。在“大团圆”的庆宴上,她还这样唱道墙头马上:“只一个卓王孙气量卷江湖,卓文君美貌无如。
  他一时窃听求凰曲,异日同乘驷马车,也是他前生福。怎将我墙头马 上,偏输却沽酒当垆。”她还一再地大胆表述对于满足情欲的要求,如刚出场的唱 词:“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釭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
  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总之,通过李千金这一人物的行动和语 言,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的爱情、非礼的私奔、男女的情欲的肯定和赞美是直率袒露、毫无畏怯的,较之《西厢记》更富有一种勇敢的气派。这一人物形象与她的剧 中身份实际是不相符的,在她身上,更多地表现的是市井女子的性格和市民社会的 世俗化的趣味。
  为与这样的人物形象及思想情趣相适应,《墙头马上》的语言,以本色通俗、朴素生动为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