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飞友侃航空,小飞作为一名飞友,对民航客机与航空公司颇有研究,很乐意为大家解答,发表个人看法华南空难录音。
1.小飞看过许许多多的有关于空难的记录片,这里最真实客观的当然是空中浩劫,也是小飞推荐的不二人选华南空难录音。
2.空中浩劫记录片里几乎包含了国内外所有的空难,其中就包括了法国447号航班华南空难录音。空中浩劫里面有最最最真实的讲解,开始为情景再现,详细的引起空难的原因,黑匣子录下的机组对话的录音,之后就有对专业人士对空难的讲解。如果对民航客机感兴趣的话,不妨可以试着一看,相信你会越看越对民航客机感兴趣的。
34.小飞的解答到此结束华南空难录音。喜欢小飞吗?如果喜欢请点点关注多多支持一下小飞。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感谢您对小飞的支持与厚爱
所谓“黑匣子”华南空难录音,就是安装在飞机上的飞行记录器。类似我们汽车上面的行车记录仪。“黑匣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飞行数据记录器,一种是语音记录器。飞行数据记录器一般安装在飞机后客舱顶板上方。飞机飞行中只要有一台发动机在工作,它就能保持自动记录,可连续工作20至50个飞行小时。它能记录飞机的飞行高度、速度、航向、垂直过载、俯仰、倾侧、操纵面的偏转角、升力、阻力和发动机功率等飞行状态信息。一般中小型客机上的“黑匣子”可记录10多种飞行数据,大型客机一般可记录100多种,有的甚至可达2000多种。记录下来的各种数据必须经专门的机构作译码处理,人们才能看明白。
语音记录器安装在飞机底货舱后门处。它用来记录飞机停机前半小时内驾驶舱里驾驶人员的对话和飞行员与地面的联络,就连飞行员不带话机的讲话也能记录下来。
一旦飞机失事,航空部门总是要千方百计寻找到“黑匣子”,以便依据“黑匣子”记录的数据和飞行中的录音分析空难原因,以期达到“亡羊补牢”的目的,防止同类事故再发生,并分清责任,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所谓“黑匣子”并非外表为黑色,而一般为醒目的橙色,以便人们寻找。为了保证能安全回收“黑匣子”,人们把它设计制造成具有耐撞击、耐火烧、耐腐蚀的特殊结构。即使它被火烧30分钟,温度升至1100℃,其内部磁带也不会被烧毁;在水中浸泡36小时,它内部的磁带也不会受潮。它一旦落入大海,能在30天内靠自身的蓄电池,使水下定位信号标志发出超声波信号,这样就便于人们确定它在水下的位置,并将其打捞出来。
滴滴整改,是利是弊?
近日,随着数起围绕网约车的恶性事件发生,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5月16日,滴滴公布阶段整改措施,称滴滴顺风车业务已于5月12日凌晨下线整改,并声明将在顺风车业务重新上线前全部完成整改措施。措施包括:下线所有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个人信息仅自己可见;车主接单前须人脸识别,以及暂停22点-6点期间的订单。
虽然滴滴顺风车业务目前还未重启,但整改措施已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这些改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利是弊?
今天,经纬君带你听听司机和乘客们怎么说。
对个人信息完全屏蔽,好吗?
前不久,一篇描述顺风车泄露个人信息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原来在顺风车司机接单之前,就可以知道乘客们的个人信息,如年龄、行业、工作单位等。而且在评价栏中,还可看到其他司机的大量备注,如“颜值爆表”“声音甜美”等。试想自己的信息和描述被完全暴露在APP中,你会感到不安吗?
来源:知乎用户@helanmouse
而滴滴的这次整改中,明确表示未来个人信息将不再透明,不仅评论功能关闭,就连头像都将是虚拟的。这意味着司机在与乘客见面之前,几乎一切信息都会被隔绝。
对此,一些人认为有些“矫枉过正”。80后的付鹏在上海开了三年的顺风车,几乎每天上下班都会接一两单。他表示顺风车司机并不是专职司机,在接单时也希望有双向选择。“例如一些乘客有不良习惯,曾频繁在车上制造垃圾,或因个人原因与司机发生口角,如果看到了提示,我就不会优先考虑他们。以后只有一个评分的话,我无法看到评分背后的缘由,这样会阻碍我的判断。”
部分网友也认为,虽然自定义标签带有强烈个人色彩,但也不必全部取消,可以有选择性地保留,变得更加人性化。
车内全程录音?司机乘客都有话说
滴滴在声明中还提出了一项建议,即考虑在车内对每个行程全程录音(将明确告知用户,并经过用户授权方可使用软件)。如果未来要增加车内视频监控功能,可能还会需要向用户要求更多的隐私授权。滴滴称,这是提升安全、服务以及取证判责最有效的办法。
虽然已明确说明“录音资料将直接加密上传服务器,保留72小时后自动删除”,但仍有部分司机和乘客对此表示介意。
“我只是使用了平台的顺风车服务,与其并不存在雇佣关系,所以我会觉得录音侵犯到了自己的隐私。如果要求专车提供录音功能,我认为是合理的。”付鹏表示,如果这项规定落实,他会与乘客提前沟通,要求不授权录音,如对方不同意则取消接单。“顺风车收入本来就可有可无,我没必要为此牺牲太多。”
但录音功能也得到了一批乘客的支持。“工作已经很累了,我不想坐车的时候还跟陌生司机聊天,有了录音大概会安静一些。”有网友留言道。
居住在北京的吴梦认为,录音或视频监控可以接受,但需依情况而定。“通常一人乘车的时候还是需要监控的,但如果和朋友一起乘车,录音会泄露聊天内容,所以每次乘坐前双方授权是非常有必要的。”
还有这些“漏网之鱼”不可忽视
在采访中,中新经纬了解到,不少网约车微信群里会出现大量倒卖或出租车辆的情况。“通常是针对没有本地车,又想开专车或快车的人,卖的车通常有营运资质,如果不是本地人,对方会用他人姓名帮你注册,同时提供相应的银行卡。”滴滴车主宋先生告诉中新经纬,“另一种广告是帮外地车辆从内部注册账号,具体怎么操作不知道。”
网约车主群及朋友圈出现的广告
一些网友表示,针对实际车牌号、司机与注册信息不统一的情况,滴滴此次推出的人脸识别认证,及有奖举报人车不符等措施确实会起到积极作用。“不觉得刷脸有什么麻烦,怎么要求怎么来吧,对我们这种规规矩矩的车主来说无所谓。”一位网约车司机对中新经纬说。
除了人车不符问题,顺风车主与乘客的“线下交易”也值得关注。在火车站、机场等客流量大的场所,常有司机用顺风车功能查看乘客信息,然后再打电话要求加价。“有一次我在火车站叫顺风车,还没等到人接单,就来了好几个电话,问xx元走不走。原来他们只是用APP获取乘客联系方式,跟以前的‘黑车’没两样。现在多个平台已取消提前看到电话号码功能,但他们也可以先接单再加价。”吴梦告诉中新经纬,许多车主使用多个网约车平台同时接单,乘客往往叫到车后才发现“被拼车”。
资料图 来源:中新网
在网友讨论中,有人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新的建议,包括对行驶过程中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案,以及用指纹识别等措施加强司机与账号的绑定等等:
沉默着失聪:我感觉应该再加一个指纹识别。
Dar1s:乘客在预约顺风车的时候,滴滴应该特意提醒乘客,这是顺风车,车主是有权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如果乘客不接受这种乘车环境,滴滴软件可以弹出窗口建议乘客预约快车和专车,这样子每次刻意提醒免得引起乘客误会。
晚春初夏的你:不仅需要保证乘客的安全,也需要保证司机的安全,只有平台做到位了,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碎一叫:给个建议:在一键报警流程后,涉及人身安全的,可否由平台马上发布预警互助信息给遇险求助人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滴滴用户,让周边用户参与到遇险用户的救助?新事物产生新的问题,也可以尝试新的解决办法。
长得像吹风机的猪:录音可以识别喊出“救命”“放开我”这类话自动联系滴滴总部,或者报警,然后马上采取定位。
随着网约车的类别不断细分,服务范围持续扩张,平台的责任和义务也在加大。而对于部分使用者用投机取巧的方式试图规避管制,平台也有责任及时改善管理方法,推出新的应对措施。
中新经纬记者 赵佳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