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匹诺曹》的女主角是一名“匹诺曹”综合征患者,只要一撒谎,就会出现打嗝症状匹诺曹症候群。
匹诺曹是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的主人公,只要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所以,这里的“匹诺曹”综合征是指一旦撒谎就有生理反应的现象。但是,心理学里的“匹诺曹综合征”也称“被笑恐惧症(geloto phobia)”,是在1996年由德国的Michael Titze发现并命名的,是指当感到自己被嘲笑时会恐惧得肌肉紧张匹诺曹症候群、全身木僵,像一个木偶一样。与撒谎无关。现实中可以看到撒谎时摸鼻子、拽衣角、嘴角抽动、搓手的人,这属于心理现象,是人的不自觉的“小动作”,是可以克服的。
撒谎会不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反应匹诺曹症候群?至于说撒谎导致的生理反应,多数人都认为是存在的,不然也就没有测谎仪的应用了。测谎仪的原理是“做贼心虚”,即首先对血压、呼吸频率、皮肤电阻进行测量,然后提问,看一看都哪些问题的回答伴随着这些生理数值的明显变化。真的能够测谎吗?常理上看,应该可以,不过,在心理学上这是存疑的。因为心虚才会有生理反应,假如人不心虚,是不是就测不出来呢?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经常撒谎,随口就能编出一套瞎话,在不测谎的情况下,肯定不会有什么生理变化,而当对其测谎的时候,假如他仍然不感到心慌,没有“负罪感”,应该也是测不出变化的。
当然,测谎的时候人处于特殊的情境当中,测谎的行为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你如果撒谎我是可以知道的!想一想吧,上学的时候,自习课上,我们答应老师好好复习,结果却交头接耳谈论校园八卦,突然,老师出现在教室,哈,那种“一鸟入林百年静”的恐慌感多么真实!测谎的关键是让人因为撒谎而心慌,所以,现实当中,测谎有一套冗长的程序,一般持续3、4个小时,一方面可以让人产生疲惫感而降低心理防御,一方面可以想办法让人相信“你一旦撒谎就会被测出来”匹诺曹症候群。比如,测验这会拿有暗号的扑克牌来做测前检验,一般来说,被测者总是会因“逆反心理”而撒谎,于是,当测验者反复指出被测者的撒谎行为之后,被测者就会感到压力,就不敢撒谎,一旦撒谎,就会有明显的生理反应。
因此,心理学里是不存在电视剧里的那种“匹诺曹综合征”的,但是,那样的现象是存在的,可以归类为社交障碍,即在心理上对一切撒谎行为感到羞耻、罪恶而产生身体上的反应匹诺曹症候群。
这样说可能让人有疑问,难道说因为撒谎而产生愧疚不是合理的现象吗?是的,如果对任何人撒谎都会导致“打嗝”,等于是一种“失败”。人难免会遇到需要掩饰自己真实情况的时候,比如面对别有居心的坏人时。撒谎不是好习惯,习惯性撒谎意味着人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但是,根本没办法撒谎也不是好事,因为这会使人失去在复杂条件下生存的可能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