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十几岁的迷惘少年来说,古龙笔下人物往往是自身的投射,而爱与温暖则是前行动力马如龙去世。
传统武侠小说里的那些元素,比如大量武功招数、打斗场面,在古龙这里通通欠奉马如龙去世。古龙推崇的是情绪与场面的铺陈,然后寒光一闪,这一点多少与日本的武士电影有些相似。至于掉下悬崖找本秘笈,或者吃个神丹妙药超级果子然后功力大进的练功养成模式,即使金庸都不能免俗,可是古龙早早就抛弃了这套路。传统武侠小说里的“金钱无限”模式,也被古龙所颠覆,大侠身上不再有不知道从哪里来但永远也用不完的钱,《欢乐英雄》里的郭大路和王动得经常去当铺,《三少爷的剑》里谢晓峰隐居打苦工,《大人物》里的大小姐田思思闯江湖,靠赶车换了几钱银子……即使是貌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楚留香,钱也不是白来的,他有不少地,还得打理,每年还有物业的相关财务报告。
但这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比不上古龙的真性情马如龙去世。
说起真性情,这是一个被当下许多人误解的词马如龙去世。许多人都标榜自己真性情,并认为其他人都在装,可他们的“真”却仅仅是粗鄙无礼,然后把礼貌、为他人着想、生活讲究通通视为“装”。古龙则不是这样,他生活讲究,对现代化带来的好处甘之如饴,穿着则十分随性。他不掩饰自己的寂寞,也未曾对这个世界失去爱,所以,他笔下主角往往是孤寂浪子,却热血不息,即使世间再多诡诈阴暗,爱与温暖都可将之解决。能配得上“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这句话的作家,在我心中唯有古龙。
所以,我最爱的古龙笔下人物,应该是最像他的那个——郭大路马如龙去世。
要弄清楚有多少巡抚战死,就要了解下清朝的军权是如何分配的。巡抚又称抚台,是明清时期设立的地方大员,主管一省的民政和军政。清朝的巡抚有很多,有16个省曾设立过巡抚。仅以山东为例,从顺治元年开始,到清朝灭亡,共计有152人出任巡抚。纵观整个清朝,巡抚人数肯定要上千的,统计量确实太大。
不过,题主问的是“战死”,这就好说了。因为,巡抚虽然有军政。但是,一省的军权可分为三部分:总督标(总督手下的),巡抚标(巡抚手下的)和提督标(提督)。巡抚手下的兵,少则三五百多则一两千人,也就能维持治安。总督手下的兵,也不多,最多三五千人。因此,一般打仗的时候,还是本省的提督为主,他手下最少2万兵马。
除此之外,清朝在全国还有八旗驻军,分别驻守14个城市: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这些驻防将军(例如:盛京将军)地位高于当地总督和巡抚。他们手下的兵,在清朝中期之前,是作战主力。
清朝的战乱,主要是清初期入主中原、三藩之乱、清末太平军之乱和洋人入侵。而清朝入主中原的时候,主要是投降的明朝降兵为主。这些人,基本上没有当巡抚的。
三藩之乱时,虽然都是提督和将军们打仗。但是,还是有巡抚死在此时---云南巡抚朱国治。朱国治是被吴三桂杀的,没办法,云南可是吴三桂老巢。
太平军之乱,主要是各地团练兵为主,八旗和绿营成了打辅助的。但是,在这场混乱中,因为涉及省份太多,还真死了不少巡抚。例如:
1,山西巡抚常大淳,死在了武汉,在太平军破城以后,携妻儿自杀的。他本来是要从湖北巡抚改任山西巡抚的,遇到太平军围城,没走成。
2,安徽巡抚蒋文庆,太平军攻陷安庆时自杀未遂,被杀。
3,湖北巡抚陶恩培,太平军第三次攻陷武昌时,投蛇山紫阳塘自杀。
4,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战死于高资烟墩山之役。
5,广西巡抚邹鸣鹤,战败被革职后在守江宁城时,城破被杀。
6,原陕西巡抚陶廷杰,退休后遇到太平军乱,办团练时战死。
7,安徽巡抚,江忠源,在庐州陷入太平军的包围,投水自杀。
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太平军之乱时,清朝共计至少有7位巡抚战死!(湖北巡抚胡林翼据说是在剿灭太平军时看见洋船疾驰而过,生气咳血死的。加上他的话,算8位。)
由此可见,太平军的破坏力真是太强了。
洋人入侵时,我记得没有巡抚战死。如果有人知道,我愿意马上改。
(文|勇战王聊历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