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恐怖袭击3,这个如果是扔向普通人的话,那问题不大算不上恐怖袭击,那如果扔向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话,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像出题老师说的那样,严格的来说还是算的,当时的背景比较复杂,但是大家整体局势也是清楚的,所以不多讲恐怖袭击3。这个问题也能体现出法律的公平性,就比如现在为什么有律师的问题,为什么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律师手中能演化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就是这个道理的,扔鞋的这个人其实没有打到布什,而且布什也没有受伤。
但是他的举动是违规的恐怖袭击3,毕竟是发生在那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而且当时的伊拉克也是处于亲美状态,所以给判处了3年牢狱。后来由于伊拉克民众的强烈反对减刑减到了9个月,而且今年还参加的伊拉克国民议会代表,可惜失败了,但是伊拉克人民都视他为英雄。
总结以上恐怖袭击3,不站在任何角度的情况下讲,这个行为已经属于恐怖袭击范围了,这个行为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肯定不是恐怖袭击,但是放在国家领导人这种高层次的人身上的话,就是可以定义为恐怖袭击,定一个“攻击外国领导人”的罪名也不为过,所以说这是成立的。
最后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来当年烧某国的靖(托塔天王李靖的靖)神社的刘强先生,确实比较敬佩,而当下的他在国内在其实国家的大使驻地天天闹腾,虽然天天被警察给带走,但是听说他跟警察都已经是哥们了,不得不佩服恐怖袭击3。
遥想当年的乌克兰基辅。一帮街头混混,在美国政客和各种基金会的操纵下(给出主意和给钱),比如,你们闹,成功后我美国给你绿卡,移居美国,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你们闹,事情越大越好,我们基金会有的是钱,给你们美金,硬通货,每天一百美元或者五百一千美元,所以这帮流氓混混变成了讨要各种权利的政治积极分子或者反政府积极分子,美国中情局、特工混在期间给予指导和策划,基辅越发混乱,即使如此,美国并不满意,因为政府没有倒台,美国的目的没能达到,于是某一天,在混乱的人群中突然响起了枪声,当场死几个伤了几个,美国的宣传机器立即说,乌政府军队开枪镇压,造成流血事件,总统必须给世界说个道道,否则,后果很严重。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差一点被政治混混逮住(或者是美国中情局),开枪的是美国特工,用的是“苦肉计”,反正死伤的不是美国人,政治混混上台,最后也是昙花一现,但整个乌克兰自此彻底转向,也越来越烂!
阿富汗机场莫名响起了枪声,它和前几天喀布尔机场美国大兵直接开枪截然不同。这次开枪,据说很突兀,没人知道原因,也没人知道是谁,也没有人宣称对此负责。今天,又出现了浓烟,具体位置在哪里,没有人报道出来,它的操作手法和当年的基辅“闹剧”手法一样,目的大致差不多!本人认为——
第一,美国反对撤军的人。它包括政客,军工复合体,军队高官、中情局。这帮人对美国政府做出的撤军决定极为不满,他们要阻止,在机场制造流血事件和混乱,迫使美政府拖延或者放弃撤军。比如军工复合体,他们就是卖武器,卖装备赚钱,比如政客,他们和承包商联手赚钱,比如中情局,据说在阿富汗根深叶茂,光是贩毒就让他们几代人都吃不完...一旦完全撤军,他们的财路就断了(20年,美支出2.26万亿美元),他们就是“战争寄生虫”,依附于战争上发大财!
第二,痛恨塔利班的人。这样的人很多,制造混乱,让美国人焦躁,愤怒,让美国和塔利班翻脸,用的是“借刀杀人”之计,利用美国之手搞掉或者搞残塔利班,它们在暗处偷着笑。
第三,估计是基地组织或者极端分子。他们认为,喀布尔机场的混乱,正好是他们浑水摸鱼的时候,制造一些动静,让美国和塔利班互相残杀,正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本人想,不可能是守卫机场的大兵,也不可能是塔利班,他们不必要“自找麻烦”,而且媒体监督着他们,他们想开枪就堂而皇之开枪,遮遮掩掩有什么意义?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合作”,让想走的人赶紧离开。媒体报道说,美国中情局头子在喀布尔机场和塔利班会晤,虽然内容不详,“合作”一定是内容之一。8月31日马上到了,下一步棋怎么走?
我们只管看,只管猜。
2021年8月24日 23.2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