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创编华佗五禽戏。华佗是在《庄子》“二禽戏”就是熊经鸟伸,(就是如熊一样攀枝,像鸟一样神脚,的养生法)的基础上创编了我“五禽戏”。名称来源于《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具记载,华佗说: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戏:一是虎,二是鹿,三是熊,四是猿,五是鸟。南北朝时陶弘景在自己编著的《养生延命录》中对五禽戏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描绘,还提出了五禽戏的锻炼原则—“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就是尽力伸展做好,出汗了就可以了。
五禽戏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现在主要是董文焕和刘时荣所传的五禽戏华佗五禽戏。
司马懿长寿的原因应该很多华佗五禽戏,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工作强度,以及隐忍不躁的性格等等。也不排除他练过五禽戏的可能。
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舒展筋骨、活动关节,从而促使气血流通的一种健身操华佗五禽戏。践行的是生命在于运动的准则,自然也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华佗属于非正常死亡,但被杀时也已63岁。华佗的弟子吴普通过练五禽戏活了90多岁,而且耳不聋眼不花,牙口还好,吃东西一点不逊于年轻人。
史籍并无华佗传授司马懿五禽戏,以及司马懿习练五禽戏的记载华佗五禽戏。不过司马懿和华佗的生活年代有交叉——华佗死时司马懿30岁,而且二人也确曾有过交往。《太平御览》转引沈约所著《宋书》中说,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刚出生时眼睛上长了个瘤,司马懿“令华佗治之”。出生于官宦之家的司马懿与名医交往很正常,不排除华佗曾教过司马懿五禽戏,或者司马懿从华佗弟子吴普那里获知五禽戏的可能性。
五禽戏其实也不算华佗首创,在他之前有过一个简化版,也就是《三国志》方技传中提到的古代导引术“熊颈鸱顾”。宋朝的道教图书《云笈七签》中说是“猿经鵄顾”——“鵄”和“鸱”相通,都是指类似猫头鹰的鸟类。如此便有三种动物的三禽戏传世,华佗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虎和鹿,并拓展为动作更加复杂和规范的五禽戏。那么司马懿即便没学过成套的五禽戏,也有可能练过简化版的“三禽”导引术。
除此之外,司马懿性格隐忍不躁,并且应该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裴注三国志引《魏氏春秋》中说,司马懿与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时,曾向蜀国使者询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和工作情况。当他得知诸葛亮吃得少、睡得晚,且事无巨细大包大揽时,断定诸葛亮命不久矣。司马懿既然知道不良习惯能导致过劳死,那他本人一定会尽量避免。他最终以73岁的高龄谢世或许得益于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