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

2、七擒七纵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

3、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刘关张。

4、舌战群儒: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

5、单刀赴会:关羽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

6、桃园结义:刘关张。

7、望梅止渴:曹操。

8、辕门射戟:吕布。

9、七步成诗:曹植。

10、乐不思蜀:刘禅。

草船借箭:周瑜故意提出限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在大雾天,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了曹军十万支箭。

乐不思蜀: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舌战群儒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小说中,舌战群儒片段中的诸葛军师,我实足地喜欢。武侯之雄才不是普通寻章琢句之才,非一般才俊可比。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谁?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谁?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谁?

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故事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谁?

江东俊杰的目的是攻击诸葛亮,希望以人身攻击达到驳倒对方观点的效果。这样做其实本身已是偏失了方向。诸葛亮并非东吴敌人。诸葛亮反驳的观点让人顿时胸中透亮。且看原著人物语言: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这两段是我最喜欢的,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跃然纸上,把东吴才俊都比成了渣。武侯之才是有思想,有策略的治国者。普通所谓才俊不过是自恃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文章,记忆力有多超群之辈,比如张松,比如杨修等人。

此辈人胸无天下之治,无挽狂澜之力,见识浅薄,自视甚高,只以炫耀才学为事,真正遇到需为家国出力时就只会退缩以求自保。所以黄祖杀祢衡,曹操杀杨修。也许尔有才,但并不因此别人就都欠你的。正因为没有思想,见识浅薄,所以略读书便自恃有才,格外轻狂,反倒更无可取之处。

武侯之雄才不是普通寻章琢句之才,非一般才俊可比。也许作者罗贯中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能写出如此精彩的《三国演义》,跳出重重羁绊,人物个个鲜明,故事引人入胜,毫无疑问是一部的确称得上好的小说。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是周瑜知道曹操那边派他的下手蒋干到他们那里探听军中情况之后,周瑜就和凤雏先生庞统商量了一个计策,等蒋干一来,周瑜假装对他的到来十分生气,将他安置在一个帐中,用两个士兵看守,到了夜里蒋干出来散步,碰到庞统,劝他投降曹操。庞统假装答应,跟蒋干去见曹操,为他出了一个计策,叫′连环计’叫曹操把所有的船绑在一起,用铁链牢牢锁住,战马可以在上面奔跑,让那些不习惯水战曹军可以比较好作战,曹操哪里知道只要一只船烧起来,所有的船都会烧起来,曹操在无形之中上了庞统的当,所以火烧赤壁是周瑜和庞统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