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从两方面来说。从乾隆这方面来看,可供选择的阿哥不多,历朝历代皇帝四百余位,数乾隆皇帝春秋最盛,他健壮的体格和过剩的精力使其对于立皇储这件事从来没有紧迫感,直到其统治中晚期,尤其是离御宇六十年大限越来越近的时候,才不得不将立储提上日程。可这时,他只能在八乾隆是几阿哥、十一、十五、十七阿哥这么狭小的范围内做选择了。因为其他阿哥不是被他吓死(永璜)就是被他明令不得继统(永璋),其余的也都相继在乾隆三十八年前去世了。

乾隆是几阿哥:乾隆为何不传位五阿哥而是传给嘉庆?

从十五阿哥这方面来看乾隆是几阿哥,他和其他三位皇子比起来绝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是缺点最不明显的。老八永璇颇具文采,但是他有脚疾,仪表欠佳,而且为人轻佻,他有一次竟然在奉旨祈雨的过程中外出游玩,还让乾隆遍寻不见。如此轻浮,pass!

乾隆是几阿哥:乾隆为何不传位五阿哥而是传给嘉庆?

老十一永瑆更加精通诗文字画乾隆是几阿哥,其书法造诣更是登峰造极,其独创的“拔镫法”让其与铁保、刘墉、翁方纲并称“四大家”,但满人弓马得天下,乾隆认为该子沾染汉人陋习,竟给自己起别号“镜泉”,附庸风雅,毫无人君之相,pass!

老十七永璘就更别提了乾隆是几阿哥,完全是一个纨绔子弟,身为皇子尽然出入花街柳巷寻花问柳,比起那几个被乾隆的严苛薄情致死的儿子,老十七能活到乾隆死已是万幸!

那就剩下皇十五子永琰了乾隆是几阿哥。他天赋一般,但以勤学闻名,简朴宽厚又品质端淳,举止有度又克己孝顺,总之,虽比不上乾隆英明神武,但作一个中庸守成之君应该是没有问题。

就这样,永琰靠着自己不太差的实力,再加上很差的兄弟的衬托,接过了帝国的权柄。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永琰)是清朝历史上的第5位皇帝,是乾隆皇帝的继承人,然而对比乾隆皇帝、雍正皇帝、康熙皇帝,嘉庆皇帝显得资质平平,他最大的特点也许就是平庸,那么乾隆皇帝为何要选择这样的继承人呢?

乾隆是几阿哥:乾隆为何不传位五阿哥而是传给嘉庆?

乾隆是几阿哥:乾隆为何不传位五阿哥而是传给嘉庆?

在嘉庆皇帝之前,乾隆皇帝先后选中了2个继承人,不过这两位被选中的皇子都死了。第一位是孝纯贤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永琏,因清朝没有立过嫡长子为太子,乾隆便选了将永琏做自己的继承人,当时虽已不公开立储君,但永琏实际上就是储君,但永琏在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伤心的乾隆按皇太子的规格将永琏下葬。

之后孝纯贤皇后又生了七皇子永琮,永琮也就是嫡长子,乾隆再一次选中了这个新的嫡长子,但是永琮在2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乾隆觉得自己过于着急要立嫡长子为储君,心里十分自责,便推迟了立储君的时间,而且也不再固执于立嫡长子为继承人。

失去了2个儿子之后乾隆本来就很伤心,不久之后孝纯贤皇后也去世了,乾隆与孝纯贤皇后的感情深厚,她的去世无疑雪上加霜。这时候乾隆认为大皇子永琮和三皇子永璋对于孝纯贤皇后的死表现得不够哀伤,对他们十分的不满,斥他们昏庸不可继承大统。

永琮、永璋这两位皇子受到乾隆皇帝斥责之后心中充满恐惧、忧郁,惴惴不安的两人先后离世。乾隆又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不过也是于事无补。

此时皇五子永琪已是最佳的人选,他文武双全,品行端正,乾隆有意地培养他,更立他为荣亲王,可惜的是,永琪也英年早逝。

乾隆皇帝一共有17个皇子 ,英年早逝就有很多个,还有2个过继给了宗室,等到他不得不立储的时候,可供选择的皇子其实只有几个。

皇子十二子永璂为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乾隆与皇后交恶,永璂自然也不在乾隆考虑范围之内。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七子永璘两人都办不成大事,整天惹事生非,品行不端,乾隆心生厌恶也没把他们放在考虑范围之内。

乾隆最后考虑的两个人分别是:皇十一子永瑆与皇十五子永琰。

永瑆聪明多才,做事也颇有主见,但是做人不够大气。而永琰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特点,平庸,他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但是他也没有可以让人指责的过失。平庸老实的永琰比起聪慧的永瑆,自然是前者更听乾隆的话。综合下来,乾隆皇帝将帝位传给了永琰。

所以说乾隆皇帝将皇位传给嘉庆皇帝其实是在无奈之下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