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是明朝大奸臣严嵩书法。留传至今不多的严嵩书法作品中,大体上可分为榜书、碑文、印文、卷轴四大类:

严嵩书法:严嵩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一是榜书,即“署书”、“擘窠书”,这类作品主要标题宫阙门额上,在北京最多,如原在西城区东大高殿外牌坊上的榜书“孔绥皇祚”、“太极先林”、“弘佑天民”、“先天民境”,西城区原景山大门上的“北上门”榜书,原在司法部地方法院楼上的“万邦总宪”榜书,宣武门菜市口的“西鹤年堂” 榜书和门联“用收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前门外铁柱宫许真人庙里的“忠孝”、“净明”榜书,以及前门外粮食店的“六必居”、崇文门的“至公堂”,原翰林院署大堂上的“翰林院署”等榜书,此外,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曲阜的“圣府”等也俱出自严嵩之手严嵩书法。

严嵩书法:严嵩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严嵩书法:严嵩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二是碑文,如现存于湖南永州柳宗元纪念馆的“寻愚溪谒柳子庙”一文,杭州西子湖畔岳飞墓旁的“满江红”词一首,便分别是严嵩在任国史编修和礼部左侍郎时的作品严嵩书法。 [9]

三是印文严嵩书法,一为木印正书“严嵩”,一为篆文阴刻汉白玉“严嵩私印”。

四是卷轴,严嵩生前此类作品最多,然而能保存下来的也最少,现今保存下来的“千字文”,尤属珍品,严嵩自己对此作也颇为满意,曾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七十七上“题手书千文后”,叙述自己的书法创作经历,略曰严嵩书法:“予昔养疴钤山,得古法书,山林日永,饱时无事,时有临池之兴,虽风雨寒暑不辍,欧阳公谓学书为静中至乐,信然。既入政途,故步都忘,偶于笥底得旧所临千文帖,率皆断简残楮无足观者,儿辈稍联属以成斯卷,因识而存之,嘉靖丙辰七月望日题。”

在严嵩的“榜书”作品中,“六必居”最具代表性,这块匾的书体,方严浑阔,笔力雄奇博大;字体丰伟而不板滞,笔势强健而不笨拙,其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极高,是榜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毛笔是古代最主要的书写工具,是隋唐以来历代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之一。因为科举考试要求,逐渐发展成为馆阁体,因为字体方正、光洁、乌黑而大小齐平,好看又好用,官场考场都用它。现在馆阁体又有了一个野生儿子——衡中体。

严嵩书法:严嵩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作为科举考试的受益者,三位宰相的字体必然会很好。由此可知,字如其人,完全是扯淡。徽宗赵佶皇帝当得家都没了,可一手瘦金,写得确实美观,人人喜爱的。蔡京的书法天下皆知,无数人追随,《水浒传》中圣手书生萧让,连他的私章模仿起来毫不费力,这就说明了他字体的普及性。

严嵩书法:严嵩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古代并不像现代,打印复印方便,节省大量时间。纯手动的年代,各种公文往来,这三个宰相的字,想不写好也不能。再加上皇帝的兴趣取向,画儿画的好也一点不意外。

严嵩书法:严嵩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其实不止是三位奸相,凭借本事考取的进士,无一例外,字都写的漂亮。因为这是必须的。因为这仨在政治上实在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建树,拍马逢迎的只能夸这个了。司马光不靠这个,他有《资治通鉴》;王安石不靠这个,他有变法;张居正不需要靠这个,他什么都不需要,能想到的他都有了。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严嵩书法:严嵩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书法是小道,在古代只是基础,本来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但在今天看来,他们写的实在是好,流传也很广。由于现在的流行,这些又被翻出来了。尤其是高考。因为语文考作文,外语也考作文,所以馆阁体这种字体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变种:衡中体。

严嵩书法:严嵩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尽管他有毛病,但是整齐呀,看着顺眼,易辨认,不易丢分。所以考生也很喜欢用它。

衡中体——英语试卷

尤其是相比没有基础、写字难看的考生,这种字体简直太好了,毕竟,大家的目标是少丢分。但是,要把练字当修心的话,还是另选字帖吧。

所以,三个奸相的书画水平很高,但并不值得夸赞,这不过说明他们在宰相的位置上没有作为。只是耍奸害人,为祸百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