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去看我不是潘金莲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值得去电影院看吗?

作为百度百科专业影评人我不是潘金莲电影,我之前答复过类似问题,不过那次是针对冯导圆形银幕有感而发。这次是深入剖析一下《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和小说所隐藏的含义,其实这是一部打着为民请命的“反体制”电影。原因为何?且让我分析一下,看看说的对不对。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值得去电影院看吗?

【《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值得去电影院看吗?

这是一部隐藏很深的反体制电影,甚至说是一部宣扬恶意上访、支持流氓撒泼、谁闹谁有奶吃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电影。为何这么说?我想问一下,大家对影片中的李雪莲是什么印象?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如果你认为李雪莲的形象代表了正义,代表了与不合理体制的抗争,恭喜你,你彻底被这部电影蒙蔽了,成了不会独立思考、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乌合之众,也就是俗话说的“公知脑残粉”。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值得去电影院看吗?

如果你觉得李雪莲这个形象很不正常,感觉很不舒服,很想上去揍她一顿,恭喜你,你和我的感觉一样,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这部电影的反常之处我不是潘金莲电影。实际上,李雪莲这个形象完全是负面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正义可言,更没有一丝一毫的道理在里面,她自始至终的闹腾,完全是泼妇行为,而各级官员一昧的纵容,最终小事整成了大事,甚至市长、县长和省长都受到了牵连。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值得去电影院看吗?

为何这么说,理由如下:

(李雪莲,你冤个P啊!——本言论不针对范爷,范爷演技还可以。)

李雪莲闹腾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她丈夫和他假离婚,结果她老公真的把她踹了。就这点破事,她就能一路闹腾到中央。不是泼妇是什么?有人或许会问:地方官难道不该管李雪莲的诉求吗?那我再问一句:你和你老公离婚,关当地官员P事啊?居委会大妈想管,就调节一下,调解不了上法院。法院依法判决,一点错没有,你李雪莲假离婚本身就是违法,法官以离婚协议为凭证,合理合法,你李雪莲闹腾什么?你找谁要说法?你和你老公那点破事,还让省长市长替你出头?你算老几啊?!

李雪莲被他老公踹了,这是她不断上访的最初原因,那么后来的原因呢?是因为她老公说她是潘金莲,她不乐意了。你老公说你是潘金莲,和当地官员有关系吗?你闹腾啥?不,她继续闹,这不是无理取闹吗?这不是恶意上访吗?

(李雪莲,你难道比窦娥冤吗?你是欠揍!)

所以我说,电影就是建立在一个很不靠谱的故事上面,不管是作家本人还是导演本人都将一个偏执狂甚至自私自利、浪费公共资源的泼妇打扮成一个反体制的英雄、一个为底层人员呐喊的正义之士。这不是有问题是什么?电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让人看着恶心?

如果人人都像李雪莲,人人都学李雪莲,整个社会还不乱了套?

像李雪莲这类恶意上访的人,应该严厉打击!电影还将她塑造成正面形象,其心可诛!最让人恶心的是,电影还升华到了官员要体恤民情、关注百姓呼声这种高度,这都哪对哪啊。立意都错了,后面的楼都歪了。

说实话,李雪莲这个人物让我差点吐在电影院里……

其实任何一部电影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槽点,没有哪部电影是完美的。我并不认为冯小刚的营销策略有错,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他的地位不同。对于电影,就事论事是最好的尊重。

《我不是潘金莲》从最后的观感和初期的期待其实有一定的落差,主要在于电影对于节奏的把控并不好,虽然圆画幅的确很吸引人,但是电影的整体剧情还是薄弱了一些,并没有给观众很好的观感。基本上就是范冰冰,告村长,不成,告乡长,不成,告县长,不成告市长,最终告到了北京。这是经典的升级打怪模式,这样的剧情设置虽然很现实,但难以抓住观众的兴趣点。如果从李雪莲直接告北京开始叙事,这样剧情可以保持很好的悬疑度,也能让整体的节奏更加紧凑,这样是不是对电影更好呢?

另外,六大男配角在其中的角色成分太弱了,没想到的是这是一部“大女主”戏,完全由女性来主导。这不是歧视,只是六大男配角还是拥有不错的演技,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捧哏的微弱存在。

最后是在主题思想上,电影的表达其实可以看出来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最后收的时候没收住。如果电影本身就从李雪莲本身的自私和信仰依托,以及对于现实的不满,理想主义的支撑来进行叙事整合,那么对于电影可能是另一个高度的整合。

但总体而言,这样一部大尺度电影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