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思维来看,就算是徽柔是庶出,叫嫡母为“嬢嬢”“母亲”都可以理解,可叫苗心禾这个亲生母亲即使叫不了“母亲”“母妃”再不济,和《知否》里面一起叫“小娘”也可以,为什么偏要叫“姐姐”岂不是乱了辈分,换个角度想想万一徽柔之前还有个公主,那徽柔叫她的母亲要叫“姐姐”叫真正的姐姐也要叫“姐姐”,会不会乱了辈分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
“姐姐”可以称呼亲生母亲,母亲也可称自己儿子为“哥哥”实际上宋朝对于称呼没太多讲究,从曹丹姝二婚依旧可以成为皇后就可以知晓,宋朝当时民风开放,不会太在意表面上所谓的礼仪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但同样对于称呼来讲,虽比较宽泛,但对于主母和小妾还是有分别的。庶女可以叫主母为母亲也可以称其为嬢嬢,同理她的母亲为小妾,只能称呼为“姐姐”,而这个庶女若有个姐姐,可以直接称之为大姐、二姐以此类推。
若父母再生一个儿子,也可以在称呼上称其为“哥”,就类似于鲁迅母亲称他为迅哥类似,这种称呼一定意义上有所保留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而且剧中宋丹姝和众娘子对于皇帝宋仁宗称之为“官家”也是宋朝独有。另外有意思的是徽柔这里被众人称之为“公主”,说明现在在朝的是他父亲,如果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里称之为“帝姬”,说明徽柔是前朝公主。(宋朝第八位君主宋徽宗改公主为帝姬,此时宋朝已经危在旦夕)
宋朝以后怎么称呼宋朝以后,元朝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清朝逐渐汉化,称呼上来说也逐渐靠近现在意义上的分明。到清朝,皇帝继位以后,封自己的嫡母为母后皇太后,生母则为圣母皇太后。《甄嬛传》里面,甄嬛相当于四阿哥的生母,母凭子贵被封为圣母皇太后,而修宜则是母后皇太后,所以即使甄嬛宫斗再厉害,也得不到皇后的称号。
总结总的来说,宋朝对于称呼来讲,更注重于嫡庶之分,对于姐妹兄弟和孩子父母之间的称呼更趋向于人性化,约定俗成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所以当初宋仁宗和曹丹姝两人讨论为苗心禾晋升的时候,会说“孩子生下来,还是叫曹丹姝为母亲,只会叫苗心禾为姐姐”,故而有的观众觉得徽柔更像是曹丹姝和宋仁宗两人的孩子有了依据。
《清平乐》中,赵祯作为宋朝官家,非常喜欢长女徽柔,这与赵祯幼时的经历、与徽柔的母亲,以及初为人父的喜悦密不可分。
幼时无法认生母,缺乏关爱由于赵祯的父亲宋真宗虽与刘娥真心相爱,在别人家进行地下恋情多年,都没有真正进入宫中,直到宋太祖死了之后,宋真宗才真正把刘娥接入宫中,两人相恋多年,但没有子嗣,于是他们就想到刘娥的侍女李氏,没有想到却真的怀孕,生下了赵祯,当夜,便把赵祯给刘娥抚养,并视为亲生母亲,而赵祯直到刘娥死去,才真正在八大王的告知下,悲痛的得知这一消息。
这一惊人的内幕,震撼了赵祯的内心,他一直畏惧刘娥,但觉得是亲生母亲,无法改变这一切,当他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他才真正的知道原来自己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所以当赵祯与苗娘子产下长女徽柔时,要封其为皇公主,要让她做全天下最快乐最幸福的公主,与其幼时缺少关爱的伤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与苗心禾青梅竹马,宛若亲人赵祯的长女徽柔,是赵祯与苗心禾所生,他们两个从小青梅竹马,苗心禾在谈婚论嫁之时,思考很长时间,决定陪着自己的“六哥哥”,可见苗心禾是真心对待赵祯,而赵祯对这个陪自己长大的女孩子,更多的是视若亲人,毕竟,赵祯从小虽然性格温和,但内心十分孤独,是苗心禾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
《清平乐》中,赵祯当得知苗心禾有了身孕之后,他喜出望外,甚至冷落了曹皇后,因为他一直盼望能与苗心禾有个孩子,他甚至不在意是皇子,还是公主,这对于皇帝来说,实在是难得的喜欢。
初为人父,独宠一人宋仁宗赵祯时期,后宫佳丽实在不多,在曹皇后之前,宫里最为宠幸的就是苗娘子,他过多的忙于政务,而忽视了对子嗣绵延照料,甚至在娶曹皇后之后,五年都没有与曹皇后圆房,更别提子嗣。
结婚多年,宋仁宗当然是比较向往自己有个孩子的,而徽柔作为第一个长女,可以不用背负帝王的压力,他只希望徽柔做一个开心快乐的公主,甚至希望把自己年幼时没有做过的任性事,由着徽柔做,他而立之前,仅有的这一个孩子,真的享有了赵祯无尽的宠爱。
作者:蔡小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