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国明清时代还没有《著作权法》三国演义作者朝代,要不就不会害得今人还提出这样的问题来。
根据《三国演义》版本嬗变的历史过程,我认为作者署名应该是:罗贯中原著 、毛宗岗等改编三国演义作者朝代。
先说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戏曲家。今存署名由他 编著的小说有数部三国演义作者朝代,其中最能代表他创作成就的作品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版本众多三国演义作者朝代,究竟哪个版本是最早版本呢?
关于这个问题,学界多有争论,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三国演义》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刊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回本)三国演义作者朝代。
由此看来,《三国演义》的原著作者是罗贯中无疑。
再说毛宗岗。他是清初小说评点家,也有称做文学批评家的。他与其父毛纶仿效金圣叹评改《水浒》的做法,假托得《三国志演义》古本,对罗贯中原著大加删改,并作评点,成为至今流行的《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本。有人说毛氏父子是对罗贯中原著的修订,我认为说“修订”分量不够,应为“改编”。
如上所述,把《三国演义》的作者署名为“罗贯中原著、毛宗岗等改编”是否较为公正?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首先说施耐庵,施耐庵写的这部《水浒传》成书于明初,而施耐庵本人生活的年代是元末明朝。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元末这一带有一支起义军,首领是张士诚。私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后来在苏州称王,施耐庵成为张士诚的军师。张士诚降元之后,施耐庵辞官隐退,在江阴东林庵做起了坐馆老师,成为一名私塾先生。施耐庵的《水浒传》虽然写的是宋江,但实际写的却是张士诚等人的起义,其中张士诚起义的小东山即是梁山,而张士诚的起义处,即是后来宋江葬身的楚州蓼儿洼。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罗贯中不仅修改了老师的著作《水浒传》,还创作了很多小说著作,而这些小说著作在很大程度上都为元末那场农民起义中的众多人物在历史中找寻原型。例如《三国演义》中关羽义释曹孟德,实际上的原型是康茂才义释陈友谅。罗贯中早年也是张士诚的幕僚,后来张士诚失败,罗贯中辗转江南多地著书,再也没有出仕。
《西游记》的作者目前关于到底是不是吴承恩还存在争议,我们只能暂且以吴承恩为蓝本。吴承恩本人是江苏淮安人,嘉靖时期做过县丞、通判一类的小官,后遭人诬告去职后,又入荆王府做了幕僚。并且在明朝官场倾轧,以及嘉靖皇帝迷信道教等事件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借唐僧取经的典故,创作了《西游记》,提醒当时的国人需要向西方进行学习。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清朝江宁织造,其祖父曹寅是康熙的伴读,其父亲曹頫当过一任江宁织造,曹家曾是江宁的豪门,却因雍正皇帝追缴国库欠银而将其抄家没籍。曹雪芹无奈北上,在北京西山生活居住,贫困常常让这位曾经的贵族公子食不果腹。因此,在痛苦之中,曹雪芹写下了这部以家族史为蓝本的《红楼梦》,以期找到一种自我的救赎。
严格的讲,现今版本的《三国演义》,作者不只是罗贯中。
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鄂,《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但都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因为他们起主要作用。
同理,罗贯中对《三国演义》是起主要作用的。但是还要强调一下,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版本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有一些区别的,章回目录上有区别,很多细节上也有区别。
我个人觉得《三国演义》的内容是不断优化或者说进化的。之所以说“进化”,是三国故事不断适应社会环境而改变,三国故事不断随文化的倾向性而改变。
宋代苏轼,《浪淘沙 赤壁怀古》中是景仰周瑜的,《赤壁赋》提到曹孟德的诗句。而到了《三国演义》,周瑜和曹操就趋于反面人物了。
在《三国演义》成书前的《水浒传》中,也多次提到三国故事:史进与陈达打斗,比喻成张飞战吕布;吕方的绰号小温侯;杨雄绰号病关索;写美髯公朱仝,说他像关公;大刀关胜,赤裸裸说是关羽后代。写水浒故事借助三国故事,有朝代先后关系,更有三国故事知晓程度高的原因。
三国故事在宋元搬上剧台是较多的,南宋和元朝时尊刘抑曹文化心理也基本成型。罗贯中在这个背景下,写《三国演义》把三国故事连起来,就像秦始皇把战国长城连起来一样。说到长城人们总会提起秦始皇,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明长城,但只有少数人把长城和徐达联系起来。同样原因,虽然大家看的《三国演义》多是毛宗岗版的,但把毛宗岗与《三国演义》联系起来的也不是很多。
罗贯中死后百多年,杨慎写了《临江仙》,而《临江仙》写成百多年,才成为《三国演义》开篇词。这是毛宗岗的功劳。现版《三国演义》还有一些BUG,还有一些与情节走向无关的独立小故事,这些都是《三国演义》进化的痕迹。这些也隐约地告诉我们,《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一个人在努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