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后就是中宫之主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皇子无论嫡庶,都以皇后为嫡母,称呼上无非就是娘、母亲、皇后殿下、娘娘、大娘娘、亲爸爸等,突出一个尊字。妃子生的儿子反而对其生母的称呼有所界定,比如称生母为阿姨、啊姐、小娘等。
皇帝的妃子虽然是拥有一定地位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但毕竟在宗法制度里属于妾,这种身份往往会母凭子贵有所抬高,但无论如何都难以撼动皇后的地位与象征。正是因为妾的地位限制,所以皇妃生下的皇子,往往不能称生母为母,只能尊皇后为嫡母。这一点在《红楼梦》里有所体现,如探春与贾环就是贾政小妾赵姨娘所岀,所以只能称生母赵姨娘为姨,而称嫡母王夫人为母,探春更是直言道,王夫人的兄长王子腾才是她的舅舅,赵姨娘的兄弟算她哪门子舅舅。
“钧字宣礼,年五岁,所生区贵人病,便加惨悴,左右依常以五色绊饴之,不肯食,日:‘须待姨差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南史·齐宗室》在皇室中,这种嫡庶之别更是明显,庶出的皇子也同样只能称生母为姨,这与生母在后宫中的位分高地无关,因为正宫皇后只有一个。例如《南史》中的记载,衡阳王钧,其生母为贵人,在南齐后宫制度中,属于正一品,位列第三位的夫人名分,一样不能称其为母亲,只能称为“姨”。
而我们在影视剧中又能看到“母妃”的称呼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这个也并不是胡乱编造的,《明史·礼志》有载“明制,天子登极,奉母后或母妃为皇太后,则上尊号。”也就是说如果皇子即位大统了,才可以尊生母为皇太后,皇太后是可以与先嫡皇后并立两宫的,而这个“母妃”就是诏册皇太后时的书面用语,在诏册中以母妃表明生母的身份,这个并不是用来作为称呼的,清朝也是继承了这个书面用语。比如雍正帝即位后,在诏书中称康煕徳妃为母妃,所以影视剧中的“母妃”称呼属于误用。
嫡庶之别对于皇妃而言确实有违人伦徽柔为何叫苗娘子姐姐,而且皇妃的地位并不是想象中的母凭子贵,比如南朝宋明帝的贵妃陈妙登,虽然生下了皇帝的唯一龙脉,且立为皇太子,但陈贵妃的地位只是“礼秩同皇太子妃”,也就是说跟儿媳妇一样。
相比较泛滥的清宫剧,这些年的历史剧中尤其重视人物称呼的历史细节,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阿爷”,《清平乐》中的“官家”、“姐姐”。这里徽柔称呼苗娘子为姐姐,就是对生母的一种称呼,在宋朝皇家里,还有母亲管儿子叫哥,管女儿叫姐的,这都是一种溺称,并不越制,反而在称呼曹皇后时,就得以娘称之。
《清平乐》第24集,张妼晗手里拿着一个扎针娃娃,这扎针的娃娃是侍女在池畔一块大石头边捡来的,上面写着诅咒之人的名字——玥儿。张妼晗暴怒地抓着娃娃,并坚信了确实有人在诅咒她的女儿玥儿,于是命令婆婆贾玉兰把这件事查出个水落石出。
当晚,贾婆子就喊来了所有经过池畔的侍女,一一询问,众人都说并未在池畔驻足,只是路过。正当贾婆子说要让她们都赶出宫后,兰苕突然站出来,唯唯诺诺地说,昨天晚上见福康公主在池畔边跪拜。
张妼晗听到福康公主这个称号后,立马咬定说:
最忌恨玥儿的可不就是她?最怕玥儿分走官家宠爱的,除了她,还有谁呢?
张妼晗在怀孕之时便整日神经兮兮说有人害她,但并未找到证据,而今抓住这巫蛊的玩偶,更是不会善罢甘休。但是,她把事情栽赃给徽柔,原因有二:
爱女心切,恃宠而骄张妼晗与贾婆子曾经谈论过,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从生下了就一直有病,天天看病都没见好?是不是有人做了什么手脚?贾教婆子劝她不要想太多,小孩子生病是难免的。却没想到张妼晗说:
那徽柔怎么没见得过病?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能看出张妼晗善妒的心思。其实很多人都能体谅到张妼晗初为人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心思,但是如此狠毒地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她恃宠而骄的心。
争宠过度,不惜挑拨离间张妼晗因为听信兰苕的谎言,便坚信行巫蛊之术的人是徽柔,徽柔不足四岁,便被栽赃陷害,张妼晗竟然用“徽柔怕分了官家对她的爱”为缘由,信誓旦旦找官家讲理,看似是在找到陷害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挑拨官家与女儿徽柔的父女关系。
徽柔作为宋仁宗与苗娘子生的孩子,他一直很喜欢这个如亲人般的苗心禾,更喜欢两个所生的孩子徽柔。反观张妼晗,她虽与官家真心相爱,可他们的女儿从一生下来就百病交加,久病不愈,官家即使想给玥儿宠爱,也无法尽心尽力,毕竟官家不是医生,该如何给玥儿疼爱,才能尽到自己做父亲的责任?
所以,张妼晗如此陷害徽柔,必然是想让官家对徽柔所做之事离心,离间父女之间的感情,才能让自己和女儿稳坐后宫宠爱之位。
《清平乐》小说原著《孤城闭》中,党徽柔陷入栽赃时,是怀吉为她作证,称徽柔那天晚上在池畔是为了给官家祈福,希望官家的身体赶紧好起来。
不知道张妼晗在听见这话之后,会不会觉得羞耻,毕竟他非但没有为官家祈福,还把后宫闹得乌烟瘴气。
但是,张妼晗陷害徽柔,也暴露出了她的缺点:
入宫数年,心眼狠毒,但不会谋事张妼晗当年因为一只死去的兔子遇见官家,隔了几年又因为宫中举办私宴,二次遇见官家,并大胆告白,被官家收入宫中做清河郡君。
入宫之前,她性格大胆泼辣,听不得半点议论,在做舞女时,因为兰苕议论她说谎话,就用滚烫的菜汤泼向兰苕。官家却独爱她自由任性的脾气,对她万般宠爱,舍不得任何惩罚。以至于她入宫之后,总觉得有人害她,整日神经兮兮,不做实事,还爱惹是生非,胡搅蛮缠。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张妼晗虽得到官家“单纯”的评价,但她在入宫后,虽然心眼狠毒,但遇到事情之后只会找官家告状,对官家撒娇,让官家替她做维护,可以见得,张妼晗不但没有在这宫中学会长大,反而更加骄纵放肆。
神经兮兮,不会拉拢与人为友官家后宫的妃嫔本就没有几个,而苗娘子为人和善,所以大多妃嫔与苗娘子交好,但苗娘子在官家纳了张妼晗之后,也渐渐与官家心远了,所以,后宫之人多与皇后交好。
而皇后在宫中为人处世不逾矩,做人做事留有余地,是一个贤德的中宫之主,她在于官家结婚后,先送给各位娘子礼物,又时常教她们养蚕、酿酒,且皇后又不怎么得到官家的宠爱,后宫之中,除了张妼晗,必然是与皇后走得近些。
反观张妼晗,她入宫之后,便时常缠着官家,哪怕官家在朝中忙着国家大事,都不惜去朝中打扰,她觉得一周三五日见官家一次都嫌少,而其他娘娘一月还不见一次,都是正常,因为只有她张妼晗一人是官家喜欢的,其他的都是按规矩不得不纳的,官家自然要三五日见自己一次。
且不管她为人霸道,处事嚣张,只让官家和贾婆子伺候,不让他人靠近,仅靠如此言语,就会在宫中树敌千万。
《清平乐》中的张妼晗,她的愚蠢被官家认为是“单纯”,便事事让着她、护着他。
但也由于她的愚蠢,得到了官家的怜悯,在她的玥儿不足十岁去世时,徽柔为妹妹穿麻衣,而张妼晗还是咬定是徽柔害死了玥儿,徽柔在跟爹爹解释的时候,官家竟然对徽柔动怒,让徽柔出去。
不得不说,张妼晗的“单纯”确实离间了徽柔与爹爹的关系,也得到了官家一生的关爱。
作者:蔡小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