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导演敢选,一个演员敢接,自信呀一秒钟票房!
华雄温酒斩关羽一秒钟票房,哦,不好意思,这个关羽我老是感觉,华雄把他给斩了!
大肚子张飞一秒钟票房,弱不禁风的关羽。
这样的关羽,我能打十个,有网友说,这个演员非常不适合演关羽一秒钟票房。因为身材非常不合适。哈哈哈……
这种电影一秒钟票房,古天乐,王凯怎么能救?
一、先说造型关二爷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义气、英勇忠义的象征。
国人大多数的认知里,关羽身材威猛,武功高强,一把青龙偃月刀,横扫千军。
可是呢,这部电影中的关羽,我的天!导演你怎么想的。
张飞呢,历史上早有定论。粗中有细,武艺高强,重情重义。
可是呢,你这找一个孕妇一般的人来演,真的合适吗?
导演,你觉得这样的张飞,能挥洒自如,转个身估计都费劲。
二、选角拍摄的问题选角除了造型以外,人物性格的契合度也很重要。
这里面呢,曹操反而看起来仁慈老实,反而刘备笑的邪性。唉。
古天乐适合吕布吗。真的不适合。古天乐正人君子演多了,卧底演多了,总给人感觉缺少吕布那种武艺倾天下的霸气。
古力娜扎的貂蝉,出来戏份本就不多,全部都在拍脚丫子。
三、电影要有点底线吧这部电影到底有多烂,看到一半我就离场了。实在不忍。电影还是要有一定的底线。
这里多说一句,传统文化去亵渎扭曲,大家可能不觉得什么,就是乐呵乐呵,这是很可怕的。
这部新拍的三国电影,就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亵渎。
传统文化,是不能诋毁的。不是什么题材都能追求天马行空,追求文化创新的。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不朽,自己的文化体系和文化标准非常的博大精深
四、经典的形象文化,还是要尊重。现在的影视剧里面,各种乱七八糟的话,打着改编游戏旗号,实际上呢,还是很不得人心的。
这个,还是要尊重文化。尊重大众审美的。
你说,是吧?
2017年,吴京的《战狼2》以56.9亿创造历史。2021年,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成为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
吴京导演《战狼2》时,转型导演刚4年,贾玲则是首次导演电影,陈思诚做电影导演不过7年……为什么是他们拿下票房冠军,而不是张艺谋、冯小刚?
第一,剧本问题:年轻导演的剧本更符合时代潮流我们发现那些知名大导演的高票房记录或是作品巅峰,也都开创在他们年轻时。
比如张艺谋的《英雄》,国内票房2.5亿,全球票房14.5亿。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票房1.7亿,虽然票房不高,但是综评最好。
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是2008年度中国内地票房冠军……
这说明导演也是有巅峰期的,他选择合作的编剧选择的剧本,代表着他的思想,他想表达的故事。而这个故事,须要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才可能赢得高票房。
相比较下,无论是《战狼2》还是《你好、李焕英》,以及今天春节档票房业绩相当不错的《唐探3》《刺杀小说家》,都是紧跟时代趋势或人们心理需求的。
《战狼2》讲的是特种兵战术问题,用专业话术来说,是将“action porn”嫁接到主旋律战争电影中,迎合了一代人的爱国之情“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你好,李焕英》上映在疫情期+春节档,此时人们更相濡以沫,而合家欢之际一家人去看致敬母亲主题的喜剧,也最合时宜。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导演在年轻时候往往最有干劲儿,不受干扰。比如吴京、陈思诚,一心想干事业,听得进去相左的意见,扛得了打压。
而人成名后就不一样了。著名编剧芦苇曾表示,自己最喜欢霸王别姬时期的陈凯歌,那时,他所有意见都能听进去……
第二,搭档问题:一代明星辅佐一代导演和导演在一定时期有自己的天赋才华巅峰一样,明星一生中往往也有一两次自己的巅峰时刻,二个时机相佐相助。
高票房导演,大多数是在合适的时间,找到了珠联璧合的明星合作者,从而一举成功。
比如贾玲和张小斐,陈思诚和王宝强。
而当年吴宇森的成功根本不能不说是周润发的存在;
而葛优老了,冯小刚也乏力了;
就连《信条》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没了以前的老搭档,也是表现平平。
张艺谋就更加明显,即使每一届谋女郎都是靠他捧红,但谋女郎的天赋参差,也决定了电影表达的力量。当年的巩俐、章子怡一代比一代弱,而到了刘浩存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第三,宣发问题:新晋导演更懂宣传造势、资源整合与联动;宣发和资源联动在打造票房中,至少占有三分之一作用。
大数据时代,新晋导演们各自施展浑身解术,以一敌百。
比如《刺杀小说家》,早早借助明星自媒体来做“影评”;
《你好,李焕英》用的是《我不是药神》的出品公司,并有开心麻花厂牌支持,还与猫眼合作“云包场”。除了购票平台、短视频平台,头条、抖音、知乎等平台也成为了影片宣发的主流战场。
相对比之下,张艺谋的《影》,还在用学术文章、影评、视频宣传片来做主流宣传,效果肯定不一样。
第四,目标问题:大导演除了票房有更高的追求还有最后一点不容忽视,高票房不代表好电影。年轻导演往往都追求功名,所以票房是第一要求。这也正常,刚出道就奔着艺术价值去,不管票房和赢利,可能也就没有以后了。
而对于李安、王家卫、尔冬升、张艺谋这些大导演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有更高的追求。
比如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李安的追求就不再是“大众喜欢”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被国际权威媒体称为“一场技术实验”——“120帧、4K、3D”,李安在尝试如何使电影情感更温和、更细腻。
这样的电影,不可能在票房之争的队列中。
还有张艺谋,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但从《一秒钟》仍能够看出一个老电影人对电影的尊重。
这个曾用命换电影的导演,直到今天还能等待50年拍一部电影,虽然他的理想不能完全实现(被大量删减),但他的坚持,与世界无关。
得庆幸的是,还有张译这样的好演员,愿意与张艺谋共同实现艺术创作,还原一段惨痛的记忆,一曲时代的悲歌。
票房只有1.3亿,评分只有7.8,但这样的老导演的低票房好电影,我们依然十分不可或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