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王文革,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我最讨厌李达康。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李达康这个人很典型,看起来像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干部,但骨子里却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升官王文革。在这个目的的主导下,在一些是非问题上,很难保持公心。未来的路,可能是第二个高育良。

作为一名多年的高级干部王文革,对于其妻子欧阳倩不可能不了解。即使在家里分居八年,在外边他们还是一个整体。处理腐败干部多了,他们如何腐败的,李达康很清楚那些套路。他很爱惜自己的羽翼,为了不给升官留下污点,对于法律上的妻子不会不理不问。在欧阳倩被调查的时候,李达康就已经在权衡,如何脱身。所以才有了走后门办离婚的那恶心的一幕。至于说他开车送欧阳倩去机场,未必不是一个苦局,他始终没有下车。

不喜欢李达康,还因为他太谄媚了王文革。他对沙瑞金的笑,是发自内心的讨好。这比公安厅长祁同伟去为陈岩石种地摆样子还要媚入骨髓。

在汉东省王文革,高育良的职务和资历,注定了不可能倒向沙瑞金,而李达康可以。反而来对于沙瑞金的用人策略,也是如此。才会有沙瑞金向季昌明交底,要保李达康。

电视剧始终是戏,很多人物和情节的设计,是原作者与编辑的加重表达。

如果选个女性最不喜欢的,我选钟小艾。

孙连城怒怼李达康,看似一场滑稽可笑的落幕,但其中官场智慧恐怕不止那么简单,而且可以说孙连城才是剧中最接近人民的官!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01孙连城的去留是李达康的遮羞布,恐怕是两人唱了一出戏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王文革:《人民的名义》剧中你最讨厌哪个角色?

孙连城和李达康的最后对峙,是在京州市的第一届干部回笼班,李达康直接点名孙连城,说孙连城喜欢看星星,可以到市少年宫当校外辅导员。

于是孙连城再也忍不住,当即决定辞职,并说了一句“你让我们怎么作为?”,还等着李达康开除他的党籍。

所以李达康和孙连城都很冲动,但这种冲动的结果呢?孙连城是去市少年宫工作了,但却没有开除党籍。

那么这样的安排就有一定蹊跷,既然李达康对于懒政干部恨铁不成钢,但却没有对孙连城赶尽杀绝,既然在回笼班上李达康被孙连城如此硬气怒怼,加上孙连城的确有懒政不作为嫌疑,的确是可以当即开除公职,而结局却没有。

所以这一切不过算是李达康和孙连城唱的一出戏,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孙连城为李达康擦屁股,李达康当然要替孙连城考虑。孙连城的最大不作为绝不是信访窗口的问题,而是大风厂的问题。

大风厂是被丁义珍坑惨了,而丁义珍却是李达康的改革大将,孙连城作为光明分区区长,对于丁义珍的腐败问题向李达康反应过多次,市纪委书记也反应过,结果李达康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光明峰项目的腐败,主要原因在李达康。

那么丁义珍跑了,谁来顶这个雷呢?是孙连城,我们可以看到光明峰在孙连城接手后至少没有爆发严重事故,116事件是山水庄园强拆,王文革意外点火造成的,属于不可抗的人为灾祸,孙连城是无法控制的。

所以孙连城其实在为丁义珍,间接为李达康抗雷,李达康肯定要为孙连城考虑。

二是光明分区连续几年GDP排全市第一,你觉得是丁义珍的功劳吗?要知道光明峰不是因为光明峰项目而富裕起来,而光明峰项目却是因为光明分区的发展势头才确定在光明分区。

所以光明分区孙连城区长的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或许不是全面的评价,政绩有目共睹。

那么为什么李达康要和孙连城唱这出戏呢?一是孙连城的位置很关键,急流勇退是明哲保身。二是李达康将孙连城调去少年宫,或许是烟雾弹,让汉东一帮贪官卸下防备。

02李达康是政客而不是好官,孙连城才是最接近人民的官,注定还会受到重用

李达康不是好官而是政客,最主要体现在116大风厂事件的处理上,当大风厂员工的一般对抗,上升为大火烧伤员工的群体性恶劣事件后,李达康很明显不是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

当陈岩石举着火把走进人群才安抚了工人们的情绪,让出一条路开走了油罐车,并抓走了拆迁队,原本稳定的局势却被李达康再次毁了。

李达康听信祁同伟的建议,如果不趁此机会拆掉大风厂,以后可能就会难度更大,于是李达康糊涂的让拆迁队再次拆迁,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

所以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达康的心思都在光明峰的GDP上,不在为老百姓谋幸福上,因为李达康不懂民性。

相比李达康,孙连城却很了解老百姓的劣根性。

李达康第二次问责信访窗口时,孙连城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先向市财政申请100万经费,批了就改。二是在信访窗口放一盘糖果,让上访群众口渴了可以含一颗糖解解渴。窗口旁边的盘里最多放十个糖果,别摆多,摆多了容易让一个人都吃了,哎呀,中国人这劣根性啊!三是信访办旁边就是家具店,你刘局长没有钱,我自费60,你去买四把小竹凳,我绝不报销!”

看看这一番话,尤其是那一句放糖果,孙连城对于国民的劣根性简直可以说研究的十分彻底。

这也就是虽然孙连城不担当不作为,却能使光明分区GDP成为全市第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