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常常被人误解人工降雨的原理,认为只要向天空发射增雨火箭弹,就能带来降雨,其实人工降雨的原理只是诱导,更准确的说法应该称之为“人工增雨”或者“人工诱雨”
每当干旱地区遇到降雨量少的时候人工降雨的原理,经常会有人埋怨说为什么不进行人工降雨,而人工降雨这个时候表示非常大的冤屈:大气中没有水分子,发射再多的增雨火箭弹也只是“光打雷不下雨”。就像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灶具没有大米,任你再贤惠也不可能凭空做出美味佳肴。
言归正传人工降雨的原理,一次人工降雨所需的条件并不复杂,甚至只需要一个条件即可,那就是大气中降雨云层增多。自然降雨是水分子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而冷凝成珠降落地面,而人工降雨是向降雨云层中发射干冰、碘化银、盐粉等材料,促进水分子的凝结,可以将这一过程理解为“人工冷空气”。
干冰人工降雨原理比较简单人工降雨的原理,干冰其实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当其升华为气态时需要吸收周边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云层温度,促进水分子冷凝。而碘化银的原理要更进一步,碘化银见光后会分解成大量微粒子,类似于冰雹形成之前的小冰晶,水分子围绕冰晶可以结合为雪花或者水滴,从而增加降水。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人工降雨的原理。
雨雪的形成关键在于液化或凝华温度条件的出现和凝结核的存在,人工增雨就是认为地提供这些条件,促进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以及水滴的兼并。
人工增雨要根据云的性质,如果是暖云(在0℃以上区域由小水滴组成),成雨关键在于大小水滴的兼并,可以用飞机在云层中投入直径约0.05~0.1mm的水滴或饱和食盐水等吸湿性凝结核;
如果是冷云(0℃以下区域的云可能由小冰晶组成)或混合云(由小水滴和小冰晶共同组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云层中投入冷冻剂如干冰,形成过冷区,加速水蒸气的凝华,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成雨;另一种方法是在云中撒如碘化银粉末等作为凝结核,以加速凝华和兼并,形成降雨。
为什么可以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过去,人们将人工增雨叫作人工降雨,是人们在深入了解降水成因之后,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等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分为暧云增雨与冷云增雨。要使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或增雨,要在云中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大云滴生成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若要冷云(温度低于0℃的云)降水,就要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从而产生大量冰晶,使冷云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人工增雨是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只要及时对积雨云、浓积云、雨层云、层积云进行催化作业,就能增加降水量,达到预期效果。人工增雨是巧取天上水,妙用空中水资源的科学举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