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是上古时候一个神奇的人彭祖活了多少岁,他活了八百岁,孔子和庄子都曾提及过。

彭祖活了多少岁:历史上八百岁的彭祖为什么那么长寿?

为什么他能活八百岁,这个说法为历代人所怀疑彭祖活了多少岁。

彭祖活了多少岁:历史上八百岁的彭祖为什么那么长寿?

第一:彭祖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彭祖活了多少岁,可能是一个氏族的名字。

彭祖活了多少岁:历史上八百岁的彭祖为什么那么长寿?

这个氏族存在了八百年彭祖活了多少岁。后世错把一个氏族当成了一个人,于是就创造了一个八百岁的神话。

第二:是计算方法不一样导致的彭祖活了多少岁。就跟现在一些古代书上动不动说某人身高九尺一样,这是因为计量单位不一致造成的误解。彭祖这个也是如此。

那个时候用的是“小花甲计岁法”,小花甲计岁法“六十甲子日”,六十天为一年。那么也就是说彭祖活了48000天,也就是一百三十多岁,这个也算是高寿了,但是就被错传成了八百岁。

第三呢是就是鬼扯了。民间传说。

据说彭祖活了八百岁,光媳妇就娶了一百多个(难怪他精通房中术,放你身上你也精通),他最后一个老婆说你的秘诀是啥啊,你告诉我吧。彭祖没忍住就说了,我把记录我姓名那一样的生死簿给搓成纸捻子了,阎王爷根本找不到我的名字,于是我就活啊活。他老婆第二天去洗衣服,看见两个家伙在河里边洗黑炭,一面洗一面还念:“洗黑炭洗黑炭,洗白了去卖钱”。彭祖老婆说我老公活了八百岁也没见过黑炭能洗白的。

俩人说你吹牛,彭祖这个缺心眼的老婆就把这事给这俩人说了。

俩人是阎王爷派来的,当时就把彭祖给收走了。

这个故事一听就是瞎编的,阎王爷是佛教传入之后的人物了,纸是东汉蔡伦以后的事了。

不过故事挺好玩,说来听听。

彭祖的事迹和其他半人半仙者不同,有诸多史籍记载,但揆情度理又觉得难以圆其说。题目问他生过病没有?姑且以其能活八百岁来谈其是否生过病。

据记载,彭祖是颛顼帝玄孙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姓篯名铿,尧帝封之于彭城,因其做人做事的行为可以为后世所法,故被后人称为彭祖。篯铿在商代做图书管理工作,在周朝做柱下史。终年计算下来有八百岁之久。篯铿的一生很是曲折,葛洪《神仙传》里,记载彭祖自述说:我是个遗腹子,生而遭遇犬戎之乱,流落西域,百有余年。少失所怙,其后又丧四十九个妻子,四十五个儿子,屡次遭遇忧患,心情反复遭遇冲击,气血多次受到危害,受热受冷皮肤干涩,脸面枯焦不好看,恐怕活不了多久,加之听到的知识少而浅薄,没有必要宣传。从彭祖自述看,彭祖应该是生过病的,而且是多次生病,但他都经受住了疾病的考验,坚强的存活下来,而且越到后来,身体应该比先前还要硬朗。由殷而周,彭祖在周朝任柱下史,柱下史是个什么官呢?就是汉朝以后的御史,在周朝御史经常立在殿柱之下,所以就叫做柱下史。试想,彭祖如果身体不好,就不可能长久站立在殿柱之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我国有历史文字记载的最长寿的人,应该就是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六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7—1933),享年256岁。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极罕见的长寿老人。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他共娶了24个妻子,拥有了180位后人,可谓是子孙满堂。

彭祖活了多少岁:历史上八百岁的彭祖为什么那么长寿?

彭祖活了多少岁:历史上八百岁的彭祖为什么那么长寿?

李庆远,是一位中医药学者,深谙养生之道,传说他在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他自称200岁时,仍然去各地讲学,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采访,主要的著作是《养身自述》,至今仍是养身家必读的文章。

彭祖活了多少岁:历史上八百岁的彭祖为什么那么长寿?

他在书中写道:“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即熄灭。养身之道,也是如此。”

彭祖活了多少岁:历史上八百岁的彭祖为什么那么长寿?

李庆远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荷叶、决明子、罗汉果、枸杞等煮水后泡花枝茶饮用。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在饮食上,他还提到:“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常年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

他根据古代一位善于养生的老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身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所谓慈,即仁慈、慈爱,也就是心地善良,不害人损物,一片慈祥之心。这种慈祥、仁爱的快乐心情,足以抵御各种灾害,自然就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养其天年。所谓俭,即节省或节制之意。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防止产生事非;俭于交游则可选择友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可免除烦恼和困扰。凡事省得一分,则受一分之益。所谓和,即和悦之意。君臣和则国家兴,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妻和则互相维护。此为至详之道也,所谓静,就是清静、冷静、安泰之意。也就是说身不过劳,心不轻动(胡思乱想)。神伤甚于体伤,“神之不宁,体之不康。”

李庆远还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极;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尓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他还道出了养身的准则和关键:饥寒痛痒,父母不能代,衰老病死,妻子不能替,只有自爱自全之心,才是养身长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