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靠教育江智民。国民素质提高,民智则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要通过教育逐步实现。具体说,就是国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国民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江智民,有创造力。一个民族的民智水平很大程度是表现在他的发明创造能力上。有了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就会产生有创意的成果,民智也随之提高。
身体健康也是自身素质的重要方面江智民。没有健康的体魄,民智不可能提高。要提高民智就要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
要有良好的道德教育江智民,培养国民忠于祖国,忠于爱民族,热爱社会主义。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要培养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要培养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强精神,提高国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这些都是要依靠教育来实现的江智民。没有良好的国民教育,就没有民智的提高。民智实际上就是国民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就包括了民智的提升。
其实我本无意收徒,咱的水平也够不上能收徒的标准,不管是比我父亲还是比我师哥王凤山、侯宝林都差的太远,收黄族民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找不到合适的捧哏搭档,跟他又脾气相投,大黄敬仰我们家老爷子的艺术,但肯定不能拜我父亲,所以我就收了他,虽说没有正式摆知没有引保代三师在场,可他却是我承认的徒弟。收黄族民那时也遭到了行内一些同行反对,所以从那以后我决定不再收徒,因为一旦再收,很多成了名的演员就得管他叫师叔,这样只会给他在同行间树敌,不利于个人发展。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黄族民外我的徒弟还有我们老爷子让我收的卢福来、于克志,这两位于1989年在天津正式摆过知,引师金文声,保师张玉堂,代师连笑昆。这是少马爷亲口陈述的自己弟子名单,黄族民、卢福来、于克志。
但是黄族民没有正式摆知,但却是少马爷亲口承认的徒弟。而卢福来于克志是马三立让少马爷收的,有正式摆知仪式和引保代三师见证。
这就是黄族民师承有争议的关键所在,没有摆知和引保代,所以外人会质疑。当年杨少华跟郭荣启也是因为没有正式摆知,所以有一部分行内人说他是海青,如果不是马三立把杨少华作为郭荣启徒弟列入相声谱系,估计这种反对的声音还会给更多。
但即便如此,没有正经摆知的徒弟,依然很难以师徒相称,而是使用新时代的师生关系相处。就像马季也有徒弟跟学生之分,姜昆也一样,如果正式收徒弟的话,也会使用传统的摆知仪式。
虽然大部分人口头上反对传统摆知仪式,但身体却很诚实,有条件摆知还是尽量摆了好些。
所以黄族民跟少马爷属于合作久了感情深厚,而且黄族民也没有师承,少马爷给了一个口盟徒弟,黄族民也以师礼对少马爷。
相比其他捧哏来说,黄族民没有童子功垫底,属于半路出家,但他确实跟少马爷合作最长的,比杨少华谢天顺都要久。说白了,黄族民的风格恰恰是最适合马派相声的,马派相声最忌讳捧哏太抢,比如杨少华这种焉哏风格,少马爷就很不喜欢,而谢天顺是路子太正,跟谁都四平八稳。黄族民的风格全是马志明一点点调教出来的,行里说少马爷愣喂大的,所以台风各方面,黄族民跟马志明最为契合,两人一直合作至今。
师徒也好,师生也好,都是搭档之外的附加,两人合作说好相声才是正道,少马爷跟黄族民即使没有师徒关系,他们也是一对不可多得的黄金搭档。
先说结论,黄族民的确是少马爷亲口承认的徒弟,但是即便如此,相声界大多数人还是不认可黄族民的辈分师承,这对于一直和少马爷搭档的黄族民来说多少有点遗憾,好在两人并不在乎,那么为什么师父亲口承认,别人也不认可呢?其实这个和郭德纲不认杨志刚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拜师得摆知。
少马爷,孤独的宝字辈艺人
要说少马爷和黄族民,还得从少马爷的师承来说,少马爷出身在天津马家,其家是相声世家,祖父是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而父亲更是寿字辈相声艺人、相声泰斗级的马三立,所以少马爷一出生,虽然没有拜师,但是因为父亲辈分大,所以少马爷就成了宝字辈,可以和宝字辈艺人称兄道弟,而且马三立大师言传身教,少马爷深得马派相声功底,但是即便如此,马志明还是没有相声师承。
年轻时候的少马爷和黄族民
在相声界没有师承是很严重的事情,也就是所谓的海清,在旧社会,没有师承关系,连饭碗都保不了,你是海清正在表演,来一人,问你谁徒弟,你就得下台,收摊。所以说相声的得有师父,但是拜师不能拜自己的父亲,哪怕自己父亲能耐再大,哪怕自己的水平都是父亲教的也不行,所以马志明一直没有解决拜师的问题。
马志明生于1945年,这个辈分的文字辈都已经成长起来了,所以马志明属于典型的人小辈分大,而由于马三立的原因,其并没有解决师承问题,后来还是侯宝林大师提议,将马志明带拉拜入了朱阔泉门下,成为侯宝林大师的亲师弟,而且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算是解决了少马爷的拜师问题。
说少马爷孤独,不仅仅是辈分问题,更重要的是搭档问题,马志明早期与杨少华搭档,杨少华典型的撒狗血,两人搭档并不愉快,后来少马爷又与同是相声世家、宝字辈的谢天顺搭档,也闹得不愉快,裂穴,没有好搭档,在相声界就属于孤独存在,所以在遇到黄族民之前,少马爷算是孤独的宝字辈小老艺人。
黄族民,半路出家的搭档徒弟
黄族民生于1950年,仅比少马爷小5岁,其早年是工人,对相声纯属于爱好,没有基本功,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马三立和马志明,而此时马志明正找不到合适的捧哏,所以就和黄族民合作,但是黄族民并不怎么会,于是马志明开始一点一点地教,而且马志明最看重黄族民的就是人品,通过这么多年的合作来看,少马爷的确没有看错,黄族民人品绝对是没的说。
少马爷和黄族民
黄族民虽然很仰慕马三立,但是不是相声世家、半路出家的黄族民是不可能拜师马三立的,参考北京相声演员李文华,其比黄族民大23岁,而且是在中央广播说唱团工作的,都不能拜师马三立,更不要说黄族民了,既然不能拜师马三立,那能不能拜师其它宝字辈艺人呢?
其实黄族民最可以拜师的便是少马爷,毕竟两人搭档,而且也确实是少马爷亲自教的,但是少马爷只是口盟,并没有摆知,原因就在于:少马爷之前摆知过,收过徒弟,也就是卢福来、于克志,当时引师金文声,保师张玉堂,代师连笑昆,但是摆知过的徒弟并不怎么来往,而少马爷也并不主张传统的拜师,于是干脆,就只是口盟,并表示不再收徒,所以黄族民也就没办法正式拜师,只能算是口头承认徒弟,不过好在两人都不在乎。
相声界不承认的原因就在于摆知
相声界为何连师父亲自承认的徒弟都不认可呢?原因就在于没有摆知。当年杨少华拜师郭荣启,就属于没有摆知,所以相声界大部分并不认可,就连马三爷认可这事也不行,比如马三爷承认杨少华是宝字辈,但是少马爷就不承认这事,可见相声界对于师承的要求之严格。
黄族民并没有摆知,只能算是口盟,既然是口盟,也就并不能当做是真正的师父徒弟,只能在小范围内得到认可。再比如郭德纲和侯耀文的拜师,就有摆知,对于郭德纲曾经的师父杨志刚,侯耀文更是明确表示:郭德纲正式摆知拜师的只有我,言外之意,那就是没有摆知仪式的不能算徒弟,还算海清,这也是相声界的普遍认可。
黄族民
当然也有不同的,比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马季,并没有摆知仪式,但是在1983年春晚上,侯宝林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说马季是他徒弟,姜昆是马季的徒弟,算是给了这个师承最好一个交代,而且马季拜师的时候已经废除了摆知,而马季去天津,也是打的侯宝林的招牌,侯宝林也认可,所以这个师承就得到相声界的认可;而姜昆、赵炎、冯巩和马季也没有摆知,但是其举办过公众的谢师会,也算是摆知吧,得到媒体报道认可。
马季弟子谢师会
可见,如果没有摆知,就要高调宣传,师父也宣传,徒弟也打招牌,这样才能认可,当然现在是能摆知尽量还要摆知,而对于黄族民和少马爷,则低调很多,既不摆拜师仪式,也不高调宣传,黄族民也没有打过少马爷的招牌,所以相声界也就不认可黄族民的辈分了,只是称呼老师,而并称呼师叔、师爷什么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