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大会是我很喜欢的节目,看到木汁这个零零后能月入10万,真是让电视前包括我在内得大多数人汗颜奇葩大会。
而曾经的她被老师骂作废物,她的成功说明什么奇葩大会?人不一定完全通过考学成功,只要你有知识,?️想法,总有你能发光的一行。
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很多人通过网络走红,你像直播,公众号,悟空问答,很多的平台你可以去施展,不过要学习,拼到最后拼皮是文化,知识奇葩大会。
没有知识文化奇葩大会,哪一行都不能长久,粗俗的东西只会一时新鲜,不会长久,很多最近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我就不点名了。
《奇葩大会》已经出道了第二季,以特寻找特别人类的形式已上线了三期奇葩大会。挺出乎意料的,这不算褒义,不夸张的说,《奇葩大会2》渐渐流失了上一季《奇葩大会》专有的“奇葩色彩”和独特价值观的输出。
为什么?因为它把专注点放在了“特别人类”的特别经历和故事之上,每一个选手都在舞台上侃侃而谈自己引以为豪的特别人生,励志、震撼、惊讶、感动……各种各样,听的时候或许察觉不出,但听后你真的很难记住某些选手的名字。回想起来,似乎走进了一个谜团,奇葩大会为什么要出现特别人士??为什么他们的故事大多数我并不觉得特别??
提一提导师,幸运的是依旧是“马晓康”坐镇,加上姑父赵又廷。他和上一季的何炅不同,鲜少参加这类自由说话类的他,对于节目过于认真了,他真的会去评判选手们演讲内容是否符合“特别人类”的标准,所以在整个节目中,他发出得质疑声是最多的。这季的马晓康反而给我一种情感泛滥和包容心极大的感受,什么样的选手上来,他们给予的,更多是掌声和笑声。
相比上一季与奇葩选手们某些针锋相对,怒气叫停,发出质疑但尊重的场面,这一季开始变得和谐,开始平庸。
曾经的《奇葩大会》是一大锅各具风情的大杂烩,酸甜苦辣,不被理解又特立独行。现在的《奇葩大会2》是一锅特别人士熬制的浓浓的鸡汤。
变成了故事会分享座谈会,在特别的故经历听多了,就不稀奇了,再鲜美的鸡汤,也只有腻的那天。
《奇葩大会2》没有了犀利观点价值观的输出,终会消费完曾经的口碑和意义。
(壹条电影编辑部:新垣辑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