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结出的“双胞胎果”连体双胞胎,这种桃子的形状是从顶部看,似乎是两个桃子,但它们底部是共用一个果柄,紧紧连接在一起的,连就是像连体婴一样。这种果子属于畸形果,有时候不仅会出现双胞胎形状,还会出现三胞胎或四胞胎等形状。
这种“双胞胎果”虽然在口感上和正常果子相差无几连体双胞胎,但是外形上不太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如果当年果园这种果子占比过大,在销售上就会受到影响,多多少少会降低果农的经济收入。
之所以会出现“双胞胎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连体双胞胎:1、是由于花芽分化不良导致的,而导致花芽分化不良的最大的原因就是高温加缺少水分。花芽在分化期间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如果这些条件欠缺,花芽就有可能分化不良甚至停止分化,后期就容易长出“双胞胎果”等畸形果。
2、也有可能是桃树开花期间,两朵花挨得太近,形成果实时就连在了一起,之后就长成了连体的“双胞胎果”连体双胞胎。
3、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和桃树品种有关连体双胞胎,像春美、春雪这些品种产生包括“双胞胎果”在内的畸形果的概率相对来说会大一些。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针对“双胞胎果”在内的畸形果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点:1、事先选择畸形果概率低的品种,诸如一些花粉少、活力低的品种这种情况就会好一些。但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有可能这个品种虽然畸形果问题不明显了,但其他问题又突出了。所以要综合实际情况权衡利弊。
2、除了前期要进行合理修剪,及时追肥之外,花芽分化期间要注意温度和湿度。可以进行遮阳浇水等措施进行降温,并补充水分。
还有可以适当地补硼来提升花芽分化质量。但补硼时间并不是在当年的花期,而是应提前到上一年八月左右的花芽分化初始期,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来年包括“双胞胎果”在内的畸形果的产生率。
3、在盛花期要进行合理疏花,要摘除瘦弱的、发育不完全的、丛生的、过密的这类花。待花谢后,幼果期还要进行合理疏果,疏去有病害、虫害、破损的、畸形的果子。这当中就包含了双胞胎及多胞胎等畸形果。
今年上市的大樱桃,“双胞胎”“三胞胎”等有点多。有人怀疑这样的大樱桃一定是用激素用多了,肯定是不健康的。
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其实,二胞胎、三胞胎乃至多胞胎的大樱桃,确实属于畸形果,但这不是因为花期用药导致的。
这些年,在大樱桃开花期,为了保证坐果,果农会在大樱桃园里往花上喷些东西。不少人见了,想当然地认为是喷激素,激素用多了,就会导致畸形果的发生。其实,在花期,果农大都喷的是花粉,是采取的其他大樱桃树上的自然花粉,因为大樱桃需要异花授粉才能有更好的坐果率。喷花粉当然不会对大樱桃形成危害。
另外,为了提高坐果率,促进授粉时花粉管的延伸,有的果农也会应用硼肥等,这是为了满足大樱桃开花时正常需要。为了提高其花期的抗性,有时果农偶尔会应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芸苔素等,但是这也不是大樱桃产生畸形果的原因。
大樱桃畸形果问题不仅困扰果农,也一直困扰农业技术人员。
不同的大樱桃品种,畸形果发生的程度并不同,其中,以红灯的畸形果率最高,达到40%;其次是美早,拉宾斯的畸形果率低,为10%,萨米脱则没有发现有畸形果。但也并非年年如此,以红灯为例,有的年份畸形果率高,有的年份则低。另外,不同的管理水平,也会对畸形果发生率有影响。
有研究指出,大樱桃在花芽分化期,遭遇异常高温容易引起第二年出现畸形花、畸形果。
大樱桃的花芽生理分化期一般在5月份新梢停止生长后开始,7、8月份进入雌蕊、雄蕊的形态分化期。此时各地正迎来持续高温炎热的天气。花芽自尊片到花瓣分化的过渡时期,对高温最敏感,这一分化过程如遇到高温,最易产生双雌蕊。在田间条件下,花芽形成期若遇到35℃以上的高温,第二年畸形果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而在一些冷凉地区,大樱桃畸形果率就低。比如西藏的大樱桃就极少发现畸形果,因为在海拔基本在3000米以上,所产大樱桃口感极佳。
如何避免顶面樱桃的畸形果?还是从选择品种开始。比如,红灯发生畸形果率最高,在选择品种就要尽量错开这个品种。
同时,夏季果农如果采取了遮阴、果园生草等手段管理的果园,畸形果发生率相对较轻。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在大樱桃花芽分化期创造适宜环境条件。在花芽分化的温度敏感期,若遇高温天气,果农可用遮阳网进行短期遮阳,以降低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
由于畸形果的花在花期就表现为畸形,因此在樱桃开花期、幼果期如果发现畸形花、果,应及时摘除,以节约树体营养。为了保证质量,果农也必须要加强疏果,疏果时把畸形果优先疏除。
大家看明白了吧?今年大樱桃的畸形果,都是因为去年夏天的高温造下的孽。(图片/杜昱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