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宋真宗第一个皇后死后包青天狸猫换太子。

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包青天狸猫换太子。很显然,谁生了儿子,谁就有可能立为正宫。刘妃久怀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于是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定计,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乘李妃分娩时由于血晕而人事不知之机,将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林。陈林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宫抚养。再说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乃将其贬入冷宫。不久,刘妃临产,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谁知六年后,刘后之子病夭。当刘后行知李妃生的儿子并未死时,乃将他收来抚养,并让他补了太子之缺。一日,太子在寒宫与生母李妃见了面,母子天性,两人都面带泪痕。刘后得知后,拷问寇珠,寇珠触阶而死。因此,刘后在真宗面前进谗言,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小太监余忠情愿替李妃殉难,放出李妃。另一太监秦凤将李妃接出,送往陈州,秦凤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陈州无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窑、靠乞食为生。幸亏包拯在陈州放粮,得知真情,与李妃假认作母子,将李妃带回开封。此时,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儿子已经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包拯又趁进宫向仁宗狄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带进宫中,李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仁宗见面,并道出了真相。后来,包公又设计让陈林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惊厥而死。由于包拯在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为首相。拓展资料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包青天狸猫换太子:包青天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包青天狸猫换太子:包青天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包青天狸猫换太子:包青天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内地版的《少年包青天》、香港版的《包青天》都塑造了一个断案如神,公正无私的包青天形象,那么历史上的真实的包拯到底是什么样子包青天狸猫换太子?著名的桥段“狸猫换太子”是否真实发生?

包青天狸猫换太子:包青天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1、待业老青年包拯包拯,出生在庐州,即现在的合肥肥东,虽然额头上没有月牙,人长得也不是很黑,但是却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包青天狸猫换太子。

29岁便中了进士,打到了许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包青天狸猫换太子。中了进士之后国家会包工作分配,包拯被分配到江西一个县当县令,但是他一看,这个地方离家太远,不能顾家,于是申请调职,结果在庐州附近的县当了监税官。这就相当于放着县委书记不干,去做一个县的财政局局长。包拯的任性还不止于此。

财政局局长干得没意思,包拯索性辞官回家了,这一次他在家呆了十多年,幸好家境富裕,否则还真养不起他。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外人看来,包拯这十多年并不是啃老,而是抛弃功名只为在父母面前尽孝道,所以包拯的名声就传开了。

后来包拯到端州做官,端州有一个著名的土特产——端砚,在文风盛行的宋朝,人人都以拥有一方端砚为荣,端砚也成了皇家贡品。皇家下达给端州的需求量是固定的,但是以往端州会生产实际数量数倍的端砚,提供给皇室的同时用来贿赂朝中大臣,而这部分多生产出来的端砚的成本就由端州当地老百姓承担。

包拯上任之后,杜绝了此部分多生产的端砚,而且自己在端州执政3年,调任后没有带走一方端砚,这就是“端砚事件”,自此包拯进入了宋仁宗的考察范围。

2、铁面无私包青天历史上并未记载包拯长得黑,为啥后来民间传闻包拯为包黑炭呢?那就是因为包拯铁面无私,铁面不就是黑面么。

从端州离任之后,包拯受到宋仁宗赏识,到中央任监察御史,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和最高法,责任就是监督检举百官。

上任之后的包拯变成了让百官生畏的包青天,无论是当朝宰相,还是皇亲贵胄,只要触犯法律,包拯一律弹劾,毫不偏袒,甚至当朝宰相没有作为都会被包拯弹劾。

所以在包拯任上,开封府的纨绔子弟们都不敢出门,朝堂之上贪污之风也被遏制,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宋仁宗的美名。

不过包拯的特点是公正无私,并不是《少年包青天》中那样的神探。

3、到底有没有狸猫换太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狸猫换太子是戏剧里面的桥段,现实当中并没有发生,但是它是有历史原型的,而且人物还是那些人物。

时间要追溯到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一朝。宋真宗的郭皇后去世,皇后位置空悬,当时宋真宗宠幸刘妃,想立刘妃为皇后,但是刘妃出身低微(二婚,进宫之前已经嫁过人,而且没有身世背景),并且没有生养,如果强立为皇后大臣们肯定不服,而且后宫内还有一个沈妃,是当时宰相的女儿,大臣们都建议立沈妃为皇后。

宋真宗和刘妃一商议,如果刘妃能生下皇子,那么皇后的位置非她莫属,因为宋真宗之前有5个皇子,但是都早死,全部没活过10岁。但是刘妃肚子不争气,虽然宋真宗不断耕耘,就是不结果。

无奈之下,刘妃想出了一招,她把自己的侍女李氏推荐给宋真宗,期望李氏能怀上龙种。李氏争气,果然怀上了,生下了儿子,这个儿子就被抱给刘妃,当作刘妃的儿子向外宣部,刘妃就被立为皇后,而李氏也被封为才人,后来又生下了一个女儿。

十三年后,宋真宗驾崩,这个男孩继位为宋仁宗,尊刘皇后为刘太后,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

因为宋仁宗即位时才12岁,所以刘太后临朝听政。刘太后是一个不亚于吕后、武则天、慈禧的政治女强人,她将宋朝的朝政牢牢攥在手里直到去世,一共12年。

刘太后甚至拥有称帝的机会,但是她拒绝了,她认为这是太祖赵匡胤打下的天下,皇帝只能是赵官人的。不过她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后,便提出要求身穿天子服饰到太庙祭奠!

在刘太后掌权时间,刘太后不说宋仁宗的生母是李氏,其他人都不敢多嘴。刘太后去世后,才有人告诉宋仁宗,他的生母是李氏,而且是被刘太后毒死了。

宋仁宗大怒,迁怒于刘氏后人,在打算将刘氏后人流放时有人建议一定要实际确认,打开李氏的棺椁后,发现李妃并非被毒死,而且身穿皇后服饰!原来在刘太后执政期间,虽然没有让他们母子相认,但是刘太后对李氏不薄,将李氏的地位提升为太妃,去世后以皇后之礼下葬,这等于认同了李妃的身份。

仁宗看到之后,恍然大悟,下令放了刘氏后人,同时追封李妃为皇后。

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原型,并没有小说里面那么血腥复杂,当然也没有包拯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