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2岁参加革命,16岁入党,今年已经在党77年了田华简介!”7月3日下午,93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田华来到国图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以《永远做党的好女儿》为题,回顾了自己的艺术生涯,表达了对党的赤诚之心。
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亮相
“非常高兴能在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和大家见面!”在全场观众期待的掌声中,满头银发的田华微笑着走上舞台,向大家敬了一个军礼田华简介。她的胸前戴着一枚闪闪发光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枚纪念章,不仅是荣誉,更是份责任;不仅是光荣,更是个鞭策;不仅仅是炫耀我的党龄,更提醒我永远做一个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我今年93岁了,还要继续为党工作,向党报恩,向人民报恩!”
田华12岁就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田华简介。“我是1944年4月4日入党的,那一天是当时的儿童节。”回忆起自己的入党故事,田华还清楚记得每一个细节。“当时还处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是不公开的。如果发现谁是共产党员,特务汉奸就要暗杀。但我知道,工作中谁表现最好、最积极、最能吃苦,谁就是党员。”
田华记得,当时自己看的是一本油印的党章,在一个小屋子里偷偷填了份入党的申请表。“入党那天,屋子里都是我的长辈田华简介、大哥哥大姐姐,我只是个16岁的孩子,现场都有点懵了。那时候没有党旗,宣布我成为共产党员后,大伙儿一起鼓掌,给我提了很多意见和希望。希望我入党后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按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其中有一点,就是一致地要求我加强政治学习。那会儿我工作没得说,能吃苦,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学习,好玩儿,喜欢唱歌跳舞。”前辈们的教导,影响了田华的一生。她说,自己是活到老、学到老。
凭着一身“土气”被选中演喜儿
“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就没人欺负我们了,就有好日子过了。”田华说,自己亲眼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田华简介、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又随着新中国电影的发展一路走来,深感骄傲。
今年是田华从艺81周年。她曾成功塑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经典角色,包括《白毛女》中的喜儿、《白求恩大夫》中的老冯、《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等。这些感动时代、深入人心的角色,不但丰富了田华的艺术人生,更使她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具有辉煌成就的艺术家之一。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田华总结了一句话:“时代造就人。”
从12岁进入剧社,田华就活跃在话剧舞台上,艰苦的环境磨练了她的演技。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筹备把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看到这个“土地还家”的故事。“其实很多人演得比我好,但为什么最后定了我来演喜儿呢?”田华说,这得感谢导演王滨。因为《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河北省平山县,导演就想找个北方人来演,而田华恰好是河北人。“我才上了三年小学就跟着部队到处跑,一身的土气,长得一看就是个土包子。当时很多人说我不上镜,脸比较平,但导演说,什么好看不好看的,像喜儿就行!”
田华幼年丧母,跟着父亲长大,家境十分贫寒。这些童年的经历,都和喜儿颇为相似。再加上陈强、张守维等老演员的帮助,第一次演电影的田华成功地塑造了喜儿这一经典银幕形象,“从此观众就认识我了,出门都得戴口罩。一直到现在,我这么老了,大家还认识我,说明这个剧本写得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功劳应该归集体。”
提前吃止疼药赴天安门观礼盛典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田华和很多老同志一起来到现场观礼。“一大早我们就集合出发了,我就坐在天安门东边观众席的第二排。”田华激动地说,当广场上响起《唱支山歌给党听》《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歌曲时,她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合唱。
“当飞机飞过广场上空,我们都站了起来。我就站在那里,听完了100响礼炮!”最让她自豪的是,“我是站着的观众里面,年纪最大的!”她透露,由于自己腿和腰都不太好了,所以是特意吃了止疼片去天安门参加活动的,“为了党,要我什么,我都给!”
讲座现场,田华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华彩人生 田华画传》一书。她说:“这本书筹备了八年,写了我革命的一生、文艺的一生、受党教育培养的一生。我不是什么大作家,也不是大艺术家,我就是一个老文艺兵,我的小书能放在国家图书馆这座知识宝库里,是我永远的骄傲。”她也寄语现场的年轻读者:“永远把知识宝库作为自己的挚友,不断学习,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活动最后,田华和全场观众起立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台上台下激情飞扬。她和大家约定,等到建军100周年时再相见,“到时候我就99岁了!”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俐 阎彤
编辑 牛春梅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