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隋唐演义》曾有过详细介绍,二贤庄庄主单雄信曾对他人说过,我有个二哥,名唤秦琼,字叔宝,他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威震山东半边天,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人称“神拳太保”,是天下少有的好汉秦琼老婆!
其实“孝母赛专诸秦琼老婆,交友似孟尝”不过是为了合辙押韵罢了。专诸孝母的故事并非很多,其中无非就是专诸很听老娘的话,老娘让干啥就干啥,比如在外跟人打架,老娘一声喊,专诸立马不打了,乖乖回家。后来他要以死报答吴国公子之时,念念不忘老娘的养老问题。综合这几点,专诸被认为是孝子。而秦琼恰恰也是个孝子,专诸是个忠义不二之人,秦琼也一样,因此将秦琼比做专诸,是夸赞其人至仁至孝。
而孟尝君善交友养门客的故事就更不用多提,就算没有听过孟尝君的故事,“鸡鸣狗盗”的故事总该听过吧,正是因为孟尝君不论贫贱贵福,什么人都结交,因此他才逃出生天秦琼老婆。
秦琼这个人非常仗义秦琼老婆,也非常喜欢交友,而且对待朋友毫无二心,真正做到“平生不为己,空为他人忙”。朋友的事就是他的事,朋友的忙就是他的忙。也正是因为秦琼结交了许多绿林中人,在这些好汉口中,秦二哥被越传越深,谁要不认识秦二哥,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够份儿。
这就如《水浒传》中秦琼老婆,江湖人物虽然没有见过宋江,但一听其大名,立马下跪喊哥哥一样。秦琼被好汉们给神话了,因此也就成了大家共同的偶像。就连单雄信临死之时,都念念不忘二哥。
可此时的二哥已经有了私心了,贾家楼结义的好汉,瓦岗寨聚义的兄弟,哪一个没有私心。正如王伯当所感慨的,可叹三十六员将,东奔西逃各一方。什么兄弟义气,都为了自己利益罢了。
至于秦琼“惧内”的事,这个无从查证,如果有,也是评书杜撰。人家家里的私事,那是你外人可知的。正如叶问所说“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或许,秦琼也如叶问一样,是个“尊重”老婆的男人。
关于秦琼抛弃妻子一事,在《新唐书·秦琼传》里面是这样记载的,秦琼投奔李渊,李渊对秦琼说“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意思是你秦琼能够抛家弃子来投奔我,以后我会给你更多。
不过,由于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因此,对于秦琼妻子的记载就这么一句,甚至点姓名也没有。
瓦岗军失败后,秦琼与程咬金曾一起加入王世充的阵营,但是王世充却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出征将领的家人扣押,谁要是叛逃,就杀了谁的家人。
虽然说历朝历代,皇帝都会有相似的举措,但都是以封妻荫子的名义,客客气气地对待他们。像王世充这样明目张胆的做法引起了许多将士的不满,这就包括秦琼及程咬金等人。
于是,秦琼程咬金等商量趁着出征的机会,投奔到了大唐的阵营。根据王世充的做法和李渊的话推测,秦琼的妻子应该确实遇害了。
所以,秦琼或许是个大英雄,但对于他的妻子而言,却是有些对不住了。至于你说的程咬金的妻儿被救出来了,《唐书》中貌似都没有提及。
以下为个人猜想:古代的女子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甚至跟商品差不多,所以对于秦琼等将领而言,可能并没有太看重。况且当时适逢乱世,那些个英雄人物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建功立业,想想战国时的吴起杀妻求将就知道了。
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或许秦琼当时也很难过,但是他知道跟着王世充,迟早全家都是个死,不如逃出去,以后还能报个仇。
至于不带走妻儿的原因,我相信在有可能带走的情况下,他一定会带走。既然没有带走,那只能说明他没有那个能力带走。因为他是在出征的状态,妻儿都被扣押了。而且那个时候王世充对将领非常没有安全感,即便是非战时也会派人紧盯。否则他们也不会趁着出征的机会离开王世充了。
不管是那种猜想,对于天下人而言,秦琼是英雄,他为天下太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对于他的妻子来说,秦琼确实算得上是一个负心汉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