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嫁规矩众多,男女双方有来有往,女方陪嫁的财产和随从被称为嫁妆历史上的卫子夫。但在皇帝迎娶皇后时,老北京话叫“盖了盖了”,就是说女方嫁给了坐拥天下的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财产的陪嫁对于皇帝来说意义不大。甚至在明清时期,皇后的嫁妆根本不需从娘家出资,全权由皇家办理,皇后最多就是带上几个用顺手的陪侍丫鬟。真正能够对皇帝带来作用的,或许只是皇后带来的政治资源,尤其是门阀政治兴盛的年代。
皇后嫁妆的操办流程每个朝代都会成立一个皇室的婚仪机构,帮助皇家筹备婚礼,比如唐朝的尚舍宫历史上的卫子夫、清朝的大婚礼仪处。这些机构都比较注重古代流传下来的礼仪制度,皇帝大婚也逃不过“六礼”这些繁琐流程,而且流程更多。但礼归礼,花钱的时候皇家可不会含糊,皇后家里几乎不需置办嫁妆,婚仪机构都会列出清单,报给皇帝、太后和宗室大臣过目,经商议、增删后拟定,该哪个衙门负责的,就由哪个衙门采办。
“至于钟表、穿衣镜等件,内地仿做者均不得法,必由外洋购办,方可合式历史上的卫子夫。”——《清同治大婚典礼红档》
以清朝为例历史上的卫子夫,皇后的嫁妆称“妆奁”,采购的时候又分“内办”、“外办”两种。内办主要是宗人府牵头,涉及一些规制上的东西,比如朝珠、凤冠凤袍、首饰珠宝等,这些物品的制作与进贡都有在京的专门机构负责,宗人府可统一调度筹办。外办主要由海关、江南的织造机构负责筹办,这里包括纺织品、木料、皮裘、钟表等特殊物品。
采办完成后,这些嫁妆都要送往皇后家,大婚前由钦天监测得良辰吉日,定为过礼日,嫁妆在这一天才被抬送进皇宫历史上的卫子夫。比如光绪帝大婚的时候,拟定“正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宜用卯时进皇后妆奁”。在紫禁城与皇后家的这段路,会事先设定路线,由宗人府安排迎接队伍,比如《清光绪大婚典礼红档》记载的“著派领侍卫内大臣一员、总管内务府大目一员,遴派乾清门侍卫、大门侍卫、内务府司员沿途敬谨前引照料。其恭进妆奁,著銮仪卫校尉及内务府备差各项人役舁请进东华门,由协和门、昭德门、中左门、后左门,进乾清门,安设钟粹宫,本宫首领太监接收。”
由上可见,皇帝大婚时,几乎是全权包办了一切嫁妆事务,颇有“霸气总裁”的锋范!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就是皇帝可以废后,但无论另立几个皇后,大婚都只有一次,其余晋升妃嫔为后、或者新娶立皇后的,皆不以大婚礼仪。比如顺治皇帝,将博尔济吉特氏废除后,册立第二位皇后的时候是先纳妃,再立后,避开了大婚礼仪。后来遇到真爱董鄂妃时,顺治帝想再度废后,然后册立董鄂妃为后,但被孝庄太后阻拦了下来。所以有一段时间顺治帝废了第二任皇后,却无另立,中宫出现空缺。董鄂妃进宫时也只是迎接,不是迎娶,走的是偏门,而且册封妃嫔时“不设卤簿,不奏乐,王、贝勒、贝子、公等,不次朝贺礼”。
皇后带来的资源皇帝娶妻并不注重女方的财力,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郭圣通。刘秀起兵时并不阔绰,又是在河北一片混迹,当然需要财力支撑,所以真定王刘扬就成了刘秀的争取目标。这个刘扬在河北集团里并不以军事实力著称,而是以钱多粮广为资本,所以刘秀娶了他的外甥女郭圣通,说白了也就是为了经济上的资助。后来刘秀事业有成,废了郭圣通的后位,改立出自豪门的阴丽华为后,加固了政治资源,成为东汉前期外戚壮大,打压刘氏宗亲的重要工具。
这种政治目的的联姻几乎伴随着整个封建王朝的帝王婚姻,尤其是门阀政治鼎盛的时候,只是到了明朝才开始由民间选后,淡化了门阀婚姻的概念。那么明朝以前,要说政治婚姻带给皇帝资源最丰厚的又有哪些呢?
汉武帝的两次婚姻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就是“金屋藏娇”的主人公陈阿娇,关于他与汉武帝的故事被传唱了两千年。本来馆陶公主看中了汉景帝的庶长子刘荣,她就有意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结果刘荣之母栗姬不买账,馆陶公主转而投资了王夫人的儿子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馆陶公主是窦太后的亲闺女、汉景帝的亲姐姐,这种政治资源顺利将刘彻推向帝位,可算是娶了一个媳妇儿,陪嫁了一个国!
汉武帝后来废了陈皇后,又将卫子夫扶正,卫皇后的二姐叫卫少儿,卫少儿的儿子就是霍去病,卫子夫还有个同母弟叫卫青,霍去病还有个弟弟叫霍光。汉武帝的功业离不开霍去病和卫青两人,霍光又是汉武帝后期的重要大臣,这些政治资源都属于意外发现,因为卫子夫的家族并不显赫,可以说是小成本带来了翻倍的价值。所以汉武帝的两个皇后,陪嫁的资源是其“千古一帝”的基础,这个嫁妆算是极为丰厚的了!
独孤信的女儿们我们都知道隋朝立国的基础就是西魏时,宇文泰主导的八柱国集团,也就是后来演化的关陇集团的核心框架,这个集团左右了西魏至隋唐的政治走向。该集团首创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其中包含着很多联姻关系,尤其是独孤信,被誉为天下第一老丈人,他是宇文毓和杨坚的岳父,又李渊的外祖父,可以说北周至隋唐的皇帝,都沾了老丈人的光。
独孤信一共有7个女儿,其中4人为皇后,《北史》称独孤信“美容仪,善骑射”,素有“独孤郎”的美誉,他的女儿肯定也都是美人。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第二任天王宇文毓,生前为王后,去世后被谥为明敬皇后,这是强强联合成就了宇文家族。
独孤信的四女儿,嫁给了北周将军李昞,李昞的父亲就是李虎。李昞在政治联姻后势力得到强化,先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昞与独孤信的四女儿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名字叫李渊,后来继承了李昞的唐国公,起兵反了大隋朝,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然后追封母亲独孤氏为元贞皇后,这是强强联合创造了大唐帝国。
独孤信的五女儿,嫁给了宇文述,在隋朝被封为许国公。宇文述的大儿子名叫宇文化及,就是在扬州缢杀隋炀帝、毒杀杨浩,称许国皇帝的那位。宇文化及称帝后也尊母为皇太后,但许国数月而亡,且被认为是叛乱,所以这个后位并不被认可,但不管怎么说,没有独孤氏的加持,宇文家族不一定敢称帝,这也算是造就了一个国家。
独孤信的七女儿叫独孤伽罗,嫁给了北周大臣杨坚,杨坚算是八柱国体制外的人,他娶了独孤伽罗算是步入上层圈子。后来杨坚成了隋朝的开国皇帝,独孤伽罗带来的政治资源算是杨坚笑到最后的基础。
这段历史虽然挺乱,但代表了门阀政治的鲜明特点,强强联合成为政治的风向标。所以也有史学家称北朝至隋唐的历史,可以看做独孤信的家事。宇文化及杀了自己的表哥杨广,李渊又是杨广的表哥,李世民还得管杨广叫一声二叔。
而在唐朝建立后的二代国君交替上,另一位皇后的资源发挥了作用,这个人就是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长孙氏不仅拥有鲜卑族的外部资源优势,而且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贤妻,他对李世民的帮助不仅有家族上的,还有自身的,在玄武门之变中“及帝授甲宫中,后亲慰勉,士皆感奋”。他的哥哥长孙无忌也成为李世民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可以说长孙皇后的“嫁妆”是李世民夺权成功的基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