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朝时期和罗马帝国没有发生战争者来寨,因为中国汉朝和古罗马之间间隔了一个安息帝国(又称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不过古罗马帝国的流散部队曾经帮助匈奴作战,被汉朝的大军击败,俘虏到中国。(帕提亚帝国图,西为罗马帝国,东为西域)

者来寨:大汉与罗马是否曾有一战?甘肃的罗马村是真的吗?

消失的罗马第一军团之谜。公元前53年者来寨,古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其余两个为凯撒和庞贝)率领七个罗马军团和高卢的一部分轻骑兵,约四万人,进攻帕提亚帝国。双方在亚美尼亚卡莱(又译卡雷)附近发生激战,古罗马克拉苏率领的军团大部被歼灭,克拉苏在谈判时被杀,不过克拉苏的儿子率领第一军团6000余人成功向西逃脱,从此杳无音信,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这是古罗马帝国最耻辱的一战。(克拉苏像)

者来寨:大汉与罗马是否曾有一战?甘肃的罗马村是真的吗?

公元前36年,汉朝西域都护府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领四万多汉军进攻北匈奴单于所在地郅支城(现哈萨克斯坦境内),其中有一支防守部队非常特殊,根据历史记载,他们手持大圆形盾牌,持长枪和短刀,部署成方阵的战阵,只有古罗马帝国的军队才有这样的阵型者来寨。郅支单于所部被汉朝的远征军全部歼灭,这支看似是罗马军团的小股部队也被俘虏了,然后押送回到汉朝传统统治区域。

者来寨:大汉与罗马是否曾有一战?甘肃的罗马村是真的吗?

这些战俘和家属被安置在骊靬城,现在甘肃永昌县焦家庄乡楼庄子村六队的者来寨,然后世代定居于此,直到现在者来寨。

有专家认为这是残存的罗马第一军团的士兵,不过距离罗马第一军团消失已经过去17年了者来寨。

现代DNA技术验证和考古验证。甘肃罗马村还是要经过考古和现代DNA技术的验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际知名汉学家等对现代甘肃罗马村人进行DNA采样验证,结果证明他们的祖先最有可能有维吾尔血统,和古罗马人没有关系。

汉初设置的骊靬县,设置于公元前60年,早于卡莱战役的的公元前53年,更早于陈汤远征郅支单于的公元前36年,这是汉朝设置为西域俘获其他国家俘虏专门设置的,称这些人为骊靬人。(骊靬亭)

不过史书记载的罗马军队阵型迎战汉朝远征军的军队最有可能是罗马军团溃散后,培训当时中亚本地人的军队。

河西走廊是西北的地理枢纽,也是民族迁徙的十字路口。

者来寨:大汉与罗马是否曾有一战?甘肃的罗马村是真的吗?

河西走廊最早居住的是月氏和乌孙,匈奴崛起之后,进攻河西走廊,月氏和乌孙被迫西迁。其中,乌孙基本全部迁徙到了中亚和今天新疆伊犁一带,月氏则迁走了大部分,后来被称为大月氏,而小部分留在河西走廊的,则被称为小月氏。

者来寨:大汉与罗马是否曾有一战?甘肃的罗马村是真的吗?

此后,河西走廊就被匈奴占领,并成为匈奴的牧地。汉武帝初期,为了击败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就是想到西域去寻找乌孙和大月氏,联合起来夹击匈奴。但当时大月氏已经在大夏,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建国,无意东归,于是作罢。但张骞出使,让中原知道了西域地区的大体情况,也了解了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者来寨:大汉与罗马是否曾有一战?甘肃的罗马村是真的吗?

汉武帝后期,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背叛匈奴,投降汉朝,汉朝派霍去病出兵接应。此后,汉朝就占领了河西走廊,并逐步向河西走廊移民。同时,汉朝在四郡之外,不断用屯垦的方式向西渗透,在今天的哈密、吐鲁番一带都建立了汉族聚居区。所以,到隋唐之前,河西走廊实际上也包括这一带。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说法,西汉后期时,河西四郡总计约7万多户人,人口约28万,实际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者来寨:大汉与罗马是否曾有一战?甘肃的罗马村是真的吗?

汉朝向河西走廊移民过程中,也迁徙了大量关中地区边缘地带的氐族、羌族人口进入这一地区。西汉末期王莽之乱过程中,天下大乱,人口大量向南迁徙,河西走廊地区的汉族人口有所减少。而氐族、羌族在这一地区的适应能力更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东汉后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与这一地区的羌族作战。董卓就是在与羌族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

东汉末期中原地区军阀割据,河西走廊一度失去控制。曹魏曹丕时期,镇守雍凉地区的曹真派遣军队收复河西走廊,再次打通西域,并设置了西域长史,以对这一地区进行管辖。

两晋之际,中原地区战乱时序的时间比较长,河西走廊在初期因为凉州张氏政权相对比较稳定,从而吸引了大量内地汉族人口迁移进入,使这一地区成为当时难得的一片乐土,人口规模有所增加,从而在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五凉政权,即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个割据政权。

五凉政权中,除了前凉和西凉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之外,北凉是匈奴建立的政权,南凉是鲜卑政权,后凉是氐族。这就是说,当时的河西走廊已经呈现出多民族杂居的状态。今天,在嘉峪关附近发掘的魏晋古墓中,出土了大量墓砖,上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生活习俗。隋唐之际的高昌,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邦型国家,一直到唐太宗时期,才被唐朝所灭。

安史之乱后,唐朝抽调陇右军和安西军回援关中,导致河西走廊和南疆被正在崛起的吐蕃所占领。唐朝中后期,吐蕃帝国崩溃,陷入分裂格局之后,河西走廊一度发生七州起义,重新归附唐廷,但唐朝当时自顾不暇,也没有能力进行有效控制。

唐朝晚期,回鹘汗国被黠嘎斯突然击溃,回鹘族人四散逃亡,其中主要的分为三部,一部西迁进入今天的新疆北部,成为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不过当时的回鹘的信仰还是摩尼教,进入新疆后,受当时吐蕃在新疆传播佛教的影响,又改信佛教。一直到九世纪中期,当地回鹘才改信伊斯兰教,并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其余回鹘分两路迁徙,相当一部分南下,进入长城沿线地带,归附唐朝,逐步与当地汉族融合,到宋朝时可能相当一部分成为新崛起的党项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则在向西和向南这两个方向的中间,进入了河西走廊地区,也就是今天张掖到吐鲁番一带,是为甘州回鹘和西州回鹘。今天的张掖、酒泉一带都有裕固族,即是西州回鹘的后裔。

吐蕃占领河西走廊的时期,大量藏族人口也迁徙进入这一地区。吐蕃崩溃之后,河西走廊和青海是势力比较强大的两支,一直到北宋时期,这里还有作为吐蕃帝国后裔的角厮罗政权。西夏崛起之后,越过贺兰山,占领了河西走廊,吐蕃遗民才逐步被当地其他民族所同化和融合。但今天仍然有武威附近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即是吐蕃时期的遗留。

蒙古消灭西夏之后,河西走廊成为蒙古进攻西北地区的前进基地,窝阔台之子阔端即驻扎在凉州,并派军队进入西藏,目标直指拉萨。当时的西藏四分五裂,并不统一,所以后来由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先后以帝师的身份,实际上统治西藏,从此也开始了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治传统。而元朝在西藏设置的万户府,实际上只是驻军镇抚,民政事务由西藏佛教体系管理。

明朝将元朝逐出中原地区之后,河西走廊一度被残元势力占据过一段时间,后来朱元璋派大将冯胜率兵西征,重新驱逐了当地的蒙古势力,占领了河西走廊,并将前沿一直延伸到哈密一带。到明朝中晚期,军事实力下降,才逐步后退到了嘉峪关一带。

元明时期,回族在西北地区逐步形成,并在河西走廊延伸开来,影响也比较大,成为河西走廊上诸多民族中的一个。到今天,回族在河西走廊的人口规模也是比较大的一个。但毫无疑问的是,从明朝开始,河西走廊一直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汉族人口也成为人口主体。在此基础上,明朝建立了甘肃行省,将河东和河西两个部分组成了一个省。直到今天,甘肃也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