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技法上来说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改变了以往采用侧面半身或截止胸部的肖像入画惯例,以正面胸像构图,凸显了蒙娜丽莎稳重成熟的女性气质。

此外,画家细腻描摹了蒙娜丽莎的柔嫩双手,展示了她的高贵身份和地位蒙娜丽莎的微笑。

而画家对画作背景效果的处理方式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达芬奇之前及同时代的画家都不曾有过的。

最为人着迷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还是她的微笑。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在观者的眼中,她的笑容神秘莫测,因而勾人心魄。

凡此种种蒙娜丽莎的微笑,使得此画成为艺术史上的一大奇迹,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个人感觉蒙娜丽莎的微笑已经快被解读成了一个玄学问题了,各种影视剧作品,书籍等,不断的为蒙娜丽莎蒙上一层神秘而不失传奇的色彩。历经多少年还保存完好之类的,所以,这副画更像是被疯狂追捧后的结果,所以还是先撇掉那些玄之又玄的解读,来看一下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这样一个微笑。这张作品真正意义上是对人性的诠释,在达芬奇时代的美术作品都是面无表情的,思想禁锢十分严重,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应该知道。如下图,而蒙娜丽莎却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很稀奇的东西,会让人们感到一丝人性的温暖。如果搁现在,某大师画了一张《小明的微笑》,那么基本上会收到俩字“有病”,或者只会被人们不断夸赞画技,如果没有以上各种因素,那么达芬奇还是有很多作品可以和蒙娜丽莎一较高下的。其次就是那个时代,达芬奇竟然画出了大光圈人像模糊的效果!我新买的手机也就这个水平了。说白了,就是一幅画,是达芬奇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文化遗产

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么著名?

谢谢你的提问。你提出了一个欣赏与创作统一的问题。

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么著名?

这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总是感觉这样那样。

那么,作者会认同你的欣赏吗?这就是欣赏与创作的统一问题。

比如,我们说《蒙娜丽莎》在微笑。那么,真的是在微笑吗?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也许有人会感觉不到的。

还有,无论你站在什么位置看《蒙娜丽莎》,好像《蒙娜丽莎》的眼睛,也在看着你。

那么,真的是《蒙娜丽莎》在看你吗?

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也是在画一个微笑的《蒙娜丽莎》吗?

欣赏艺术作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直接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品味作品。即使品味“错了”也没有关系。

例如,有一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本来是写冬天的树上落满了雪,非常壮观。

但是,也常常被认为是描写春天到了。你说,我们欣赏对了还是错了?

还有一种欣赏方法,不是欣赏自己的感受,而是欣赏作者为什么这样做,他这样做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这样欣赏艺术作品,难度要大一些,或者非常大。

比如,我们要问,曹雪芹写的贾宝玉,到底能不能与林黛玉结婚?

这事儿,真的只有曹雪芹能回答,但是,他没有给我们留下说明,我们只能按照我们的猜测,去想象各种可能了。

那么,我们会猜对吗?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画,其实命运很不平常。

第一,这幅画,达芬奇画了很多年,一直在他身边,也不是一件私人的定制作品。

第二,达芬奇死后,这幅画一直没有引起收藏家的重视,也没有欣赏家说,这就是一幅画“微笑”的画。

还一度被认为,这是达芬奇为一个妓女做的画像,因此,没有人对这幅画有什么特别好的评价。

一直到几百年以后,才有了《蒙娜丽莎》这个名字。而且,还有“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的赞誉。

其实,这就是对一幅画的欣赏和认识过程。

如果大家觉得这幅画最好的欣赏,感觉这是一个有内心自信和喜悦的肖像,又有什么不好呢?

画家可以给我们美好,我们再还原画家一个美好的欣赏,这有什么不对呢?

当然,欣赏也不是离谱的故作多情,不符合绘画作品基本内涵的欣赏,也是说不过去的。

《蒙娜丽莎》我觉得,赋予她微笑的美,应该没有什么不对。而且一百多年了,人们也认可微笑的蒙娜丽莎。

如果你还从作品中欣赏到了什么,那一定是一种美的感受。

我们欣赏艺术作品,其实有自己的直接感受最好。不要受到别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