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产是怀孕3个月以内张帝简介,通过人为的方法清除胚胎,终止妊娠的方法。
目前人流有三种方式张帝简介:药物流产、负压吸引术、钳刮术。
药物流产的危害性药物流产张帝简介,就是通过口服药物的方法终止妊娠。
药物流产的优点是不需要器械操作进入宫腔张帝简介,损伤相对比较小,缺点是出血量大,出血时间长,一般出血时间2~3周干净,术后感染的风险大。
另外张帝简介,由于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出现不全流产的几率比较高,如果药流不干净,通常还需要进行清宫手术。
负压吸刮术、钳刮术的危害负压吸刮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刮宫术,是指手术器械进入宫腔内,通过强大的吸附力,将胚胎组织在宫内肢解以后,全部吸出体外。
如果怀孕10~14周,胚胎发育已经形成骨骼,很难吸出来,就需要钳刮术。使用特定的手术钳夹出大部分胎体组织以后,还要用负压吸出宫腔残留物。
目前,不管是“无痛”、“可视”、“超导”,哪一种人流手术,和普通的负压吸引术的原理都一样,都会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
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无痛”使用了麻醉药物,使病人在手术时感觉不到疼痛,或者“可视”是通过超声大屏幕看见手术过程而已。其实,手术的操作手法、过程是一模一样的,那么手术带来的危害也是一样的。
手术对子宫内膜的损伤:人工流产时,手术器械在刮走胚胎组织时,一定会同时刮走子宫内膜,这就像我们拔草时,一定会带走根部的土壤。
如果多次人流,势必会造成子宫内膜损伤严重,恢复不好的话,会造成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
术后感染:人工流产手术破坏了人体的正常屏障功能,手术操作不规范、出血等都容易造成生殖道感染,输卵管炎症、盆腔炎、严重者可以导致输卵管不通、盆腔粘连等。
心理负面影响:人流除了对女性身体造成伤害,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有些女性由于人流术的疼痛带来心里阴影,从而抗拒性生活,还有的女性对流产的胎儿心怀内疚,很长时间走不出来,也有因此抑郁。
最后,还是那句话:人工流产不是避孕方法,只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补救措施。
女性朋友们,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不想当爹妈,最好提前做好避孕措施。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张姓名人,人才济济,数不胜数。这里集中展示张姓中开国将军的丰功伟绩,限于篇幅,很多只作简要介绍。
张云逸,海南省文昌市人。早年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军第7军并任军长。后任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等职。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参加过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大第8分校校长等职。
抗战初期,在皖南进行游击战争,取得清水潭、马家园等战斗胜利。
1940年后,与刘少奇等进行反“摩擦”斗争,取得定远、半塔集战斗胜利。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皖东根据地。
1943年1月,协助陈毅指挥盐阜区反“扫荡”和山子头战役,开辟苏浙皖边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组织新四军北撤,参与指挥两淮战役、津浦路阻击战,迟滞国军北上。
1946年11月,组织平安战役,歼敌1.5万余人,粉碎敌军占领胶东企图。
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中,组织百万民工用小推车将粮食和作战物资运往前线,为战役胜利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张宗逊,陕西省渭南市人。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八路军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秋收起义、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战时期,1937年10月运用游击战术,取得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
1938年11月,指挥滑石片伏击战,歼敌700余人。
1939年,曾参与指挥陈庄战斗,多次参加反“扫荡”和反顽作战。
1940年6月,在晋西北的米峪镇组织伏击战,歼灭日军700余人。8月参加百团大战,歼灭康家会日军。
1945年8月,与政委习仲勋指挥爷台山反击战,收复爷台山失地,全歼敌军5个连和1个营部,挫败顽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指挥大同集宁战役,参加延安保卫战。
1947年,发起西华池战斗,歼敌1500余人,协助彭德怀发起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三战三捷;协助彭德怀指挥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岔口战役、黄龙战役、延清战役等战役。
1948年,参与指挥宜川战役、西府战役、陇东战役、荔北战役等战役。
1949年,率部发动春季攻势和陕中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为解放大西北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爱萍,四川达县人。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14军1师大队长,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第7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4人,职务为授衔时所任职务(下同)。张经武,湖南酃县人,国家主席办公厅主任。
张震,湖南平江人,总参谋部作战部原部长。
张南生,福建连城人,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
张令彬,湖南平江人,总后勤部副部长。
张国华,江西永新人,西藏军区司令员。
张藩,湖南浏阳人,军事学院高级兵团教授会主任。
张贤约,河南商城人,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
张达志,陕西葭县人,兰州军区司令员。
张才千,湖北麻城人,南京军区参谋长。
张翼翔,湖南浏阳人,原华东军区副参谋长(任职时在军校学习)。
张祖谅,河南商城人,志愿军第60军原军长。
张仁初,湖北红安人,陆军第26军军长。
张池明,河南新县人,后勤学院副院长。
张天云,湖北红安人,志愿军第47军军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有:张忠,安徽六安人,西藏军区筑路部队司令部副司令员。
张和,湖南浏阳人,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副政委。
张雄,江西瑞金人,海军干部部副部长。
张瑞,浙江浦江人,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
张万春,河南郾城人,志愿军第46军参谋长。
张广才,湖北黄陂人,武汉军区副政委。
张云龙,福建永定人,志愿军第24军副军长。
张元培,福建永定人,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张开荆,江西吉水人,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
张开基,四川万源人,兰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张太生,江西吉安人,第一公安军学校政委。
张日清,福建长汀人,陆军第24军副政委。
张文舟,山西沁阳人,装甲兵学院副院长。
张文碧,江西吉水人,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
张书祥,湖南平江人,军事学院炮兵系原主任。
张平凯,湖南平江人,后勤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张正光,湖南平江人,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张世珍,山西闻喜人,陆军第69军副军长。
张汉丞,湖北麻城人,海军后勤部部长、军事学院学员。
张吉厚,河南新县人,铁道兵副参谋长。
张西三,河南南乐人,广州军区防空军司令员。
张百春,河南新县人,空军第一文化速成学校校长。
张光华,江西宁都人,总高级步兵学校干部部部长。
张廷发,福建沙县人,空军副参谋长。
张廷桢,山西崞县人,中央警卫师政委。
张闯初,湖南平江人,陆军第28军政委。
张汝光,河南渑池人,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张步峰,河南安阳人,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张秀川,湖北深县人,志愿军第46军政委。
张秀龙,湖北沔阳人,陆军第22军军长。
张希才,安徽霍丘人,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希钦,河南东明人,新疆军区副司令员。
张松平,陕西长安人,总后勤部油料部副部长。
张英辉,江西兴国人,陆军第63军副军长。
张明远,甘肃岷县人,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
张国传,湖北礼山人,湖北省军区副参谋长。
张宗胜,河南新县人,陆军第67军副政委。
张学思,辽宁海城人,海军副参谋长。
张驾伍,陕西米脂人,汉口高级学校副政委。
张春森,湖北广济人,陆军第60军副政委。
张树芝,湖南华容人,志愿军第一军副军长。
张贻祥,安徽金寨人,总军械部军械实验靶场场长。
张济民,江西泰和人,沈阳军区财务部副部长。
张逊之,河北蠡县人,后勤学院政治部副主任。
张海棠,江西清江人,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培荣,湖北麻城人,西康军区副司令员。
张梓桢,山西灵石人,志愿军敌工部部长。
张崇文,浙江临海人,总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
张铚秀,江西永新人,陆军第26军代军长。
张新华,福建宁化人,福建省军区炮兵司令员。
张雍耿,福建宁化人,空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
张竭诚,湖北红安人,陆军第39军军长。
张震东,安徽六安,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潮夫,湖北大悟人,南京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政委。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的有:张华,江西永丰人,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政委。
张英,广西灵川人,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
张明,山东日照人,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
张钧,山东寿光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政委。
张衍,安徽灵璧人,军事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
张乃更,河北平泉人,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主任。
张力雄(1913—)福建上杭人,昆明军区副参谋长,至2019年1月,仅存的15位少将之一。
张子明,山西离石人,军事工程学院教育长。
张如三,内蒙古包头人,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张怀忠,山东荣成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二分院副院长。
张宜爱,安徽六安人,上海警备区参谋长。
张树才,湖北黄冈人,湖北省军区副政委。
张显扬,四川通江人,空降兵第十五军副军长。
张缉光,山东桓台人,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
张蕴钰,河北赞皇人,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司令员。
张震寰,北京市人,国防科委副秘书长。
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的有:张挺,北京市人,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
张世盖,四川巴中人,武警学院院长。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的有:张午,陕西长安人,陆军第23军副政委。
张英,辽宁盖县人,炮兵特种兵训练靶场主任。
张政,山西阳曲人,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张峰,安徽太和人,陆军第39军副军长。
张翼,山东诸城,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子珍,山西应县人,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张天恕,湖北红安人,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张少虹,山东掖县人,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
张中如(1919—)山西原平人,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至2019年1月,仅存的15位少将之一。
张水发,福建连城人,高等军事学院战略教研室副主任。
张玉华,山东文登人,沈阳军区炮兵政委。
张加洛,山东掖县人,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张西鼎,陕西扶风人,陕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张行忠,安徽金寨人,四川省军区茂县军分区政委。
张向善,山东鄄城人,陆军第20军副政委。
张志勇,湖北红安人,国防科委第20试验训练基地工程部部长。
张志毅,辽宁台安人,济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张伯祥,山东莱芜人,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张英明,山西灵石人,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
张贤良,湖北公安人,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张宜步,福建永定人,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张实杰,山东邹平人,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
张荣森,四川通江人,陆军第47军第127师师长。
张柱国,山西繁峙人,公安部队政治部副主任。
张晓冰,河北丰润人,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
张清化,河北获鹿人,总参谋部测绘局局长兼测绘学院院长。
张强生,江西安福人,空军第四军副军长。
张献奎,山西忻县人,军事学院训练研究部部长。
张雷平,江苏沛县人,国防科委第20试验训练基地政治部主任。
张德贵,四川巴中人,内蒙古军区呼伦贝尔盟军分区政委。
张耀祠,江西于都人,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