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的公安系统就是这样:公安局长是副处级县人大主任什么级别,副局长是正科级,而副局长管辖下的派出所所长、办公室主任、政工室、指挥中心、交警大队、刑侦大队等领导,也是正科级。所以,就经常出现级别一样的领导和被领导者。

不仅在公安系统就,在政务系统也有县人大主任什么级别。比如,县委书记是正处级,副书记、县长也是正处级,还有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也是正处级,级别一样,但也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分。

有一个县,甚至出现:书记是副厅,兼任市政协副主席县人大主任什么级别;而县长也是副厅级,兼任市政府副市长。这种情况,在县里平时工作怎么办?怎么排名?书记还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的,他曾经强调,县内,他是老大,出行、座位排位,他在县长之前;但是到了市里,他就得排在县长之后。

至于说,级别相同的人,在单位里担任正职和副职,如何开展工作县人大主任什么级别?

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县人大主任什么级别。中国是等级权力型社会。这里所说的级别,指的是工资领的级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级”是一样的。但是,职务不一样,虽然都是正处,或者都是正科,但是所处的职务不一样,就有了不一样的权力。

在单位里,同是正科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一把手是绝对的权力,二把手要明白中国职场的这种现象,遵从一把手的工作安排:

01 “到位不越位”, 在“度”上把握分寸要树立自觉维护正职权威意识,防止“越位”。“越位”是由副职在角色扮演中超越职权范围造成的误区。

一是超越正职。这点,有些单位里有业务专长的副职,经常瞧不起正职。一般正职都是从其他地方空降过来的,对业务不熟悉。这很正常。这时,副职要做的,就是担当起业务处理的重任,而不是撂担子把业务丢给正职去做。

二是超越其他副职。职场中有一句话:同行是冤家。在一个单位里,同是副职,有时候就变成了冤家。但是,事业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很多时候需要团队,所以,要和其他副职搞好关系,不要超越其他副职,更不能越俎代庖。

三是超越下属。这里所谓的超越下属,指的是下属中的业务骨干,得给他们有出头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面子,这样他们才会卖命做事。

02 “服从不盲从”,在“和”上下功夫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是: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

在“服从不盲从”上有作为,必须发挥3个方面的作用。

发挥助手作用。发挥参谋作用。发挥独挡一面作用。03 “补台不拆台”,在“补”上做表率正职掌管全局,所以,事一多,就经常出现错漏的地方。副职偏安一隅,有更多的时间熟悉业务。所以,副职一定要“补台”。

当正职出现失误或困难的时候,要真心补台。当其他副职出现失误或遇到困难时,要诚心补台。当下级在执行决策出现失误或困难时要热心补台。总的原则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有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的宽广胸怀。要有以事业为重、淡泊名利的平和心态。要有取长补短、甘当人梯的健康心理。在品德上要日日修炼。在能力上要天天积累。与正职同心同德,与同级通力辅佐,与部下全力以赴,携手共进。

在县城,正科级已经算到了最高的天花板了,要想成为正科级,那是难上加难。

第一,一个中等水平的县按照50万人算,一般正县级为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县政府县长,县政协主席4个人,正县级占约12万分之一;副县级约40人,占约万分之一;正科级约150人,占3000分之一。这还不算空降的和交流的干部,所以,你至少是3000人里面的第一,才有可能成为正科级。

第二,干部选拔条例规定,科员两年可以提拔副科级,副科级两年可以提拔为正科级。但这只是规定,从科员到副科至少有两个隐形台阶,从副科到正科可能有3个以上的隐形台阶,这样算来,从科员到正科,至少得12年才行,而且每一步都要踏上,这就更加难了。

第三,部门的强弱我直接关系到提拔使用,比如,你若在两办,组织部,纪委,财政局等强势部门,那就快一些。如果在残联,工会,供销社等部门,那也许领导十几年都不会知道有你这么个人,还谈什么提拔使用。

综上所述,若在县上,提拔为正科级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