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梅艳芳事件,80年代的香港歌坛上,活跃着谭张梅陈四大超级巨星。为了对应90年代的四大天王,我们往往冠之以“四大天皇”的尊号,足见其地位之高。
其中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皆是一等一的男歌手梅艳芳事件,女歌手中梅艳芳独占鳌头。这里说的独占鳌头也是相对而言,相对于80年代起发迹的女歌手们。
香港排的上号的女歌手梅艳芳事件,从梅艳芳往上推,还有徐小凤、邓丽君(70年代赴港发展,签约宝丽金)、甄妮、熏妮、汪明荃、杜丽莎、肥妈玛利亚、张德兰、叶丽仪、关菊英,这些大致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女歌手里头,能摸到天花板的女歌手,出道都要比梅艳芳早一些。
为什么说梅艳芳能够在女歌手里独树一帜?因为她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梅艳芳事件,遇上了最顶尖的大师。
80年代是香港娱乐业起飞的年代,经过以许冠杰、顾嘉辉为代表的第一代音乐人耕耘,香港乐坛迈入黄金时代梅艳芳事件。1982年,梅艳芳通过华星唱片举办的新秀大赛踏入乐坛,以坐着火箭的速度,最快实现了从新秀到天后的成名之路。
当年坐在评委席上的人物都有香港教父级音乐人顾嘉辉、黄霑、黎小田,日本国宝级歌手谷村新司,以及香港老一代的殿堂级歌手甄妮、泰迪罗宾等人,随便挑出一个来都是泰斗级的人物,所以说当年梅艳芳的起点之高简直耸人听闻。
梅艳芳成功打造的百变女郎形象,既是淑女又是妖女,既温婉动人又前卫叛逆,引得歌迷们竞相追逐,凭此成为八十年代最受瞩目的人气女星。她的首场个人演唱会,一再加码到连开15场,唱片甚至卖出8白金的销量,一度打破香港歌手唱片的销量记录。
八十年代中后期,谭咏麟和张国荣轮番坐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的“最受欢迎男歌星”席位,而在此期间,梅艳芳却豪据“最受欢迎女歌星”,蝉联时间长达5年之久(1985—1989)。
到了八九十年代交替之际,随着叶倩文、林忆莲和陈慧娴等人的崛起,梅艳芳这位乐坛大姐大一枝独秀的局面也开始发生变化。
其中尤以梅艳芳与陈慧娴的“千夕之争”作为标志性事件,经此一役,梅艳芳主动退出歌坛颁奖礼,陈慧娴远走加拿大。香港天后级的女歌手阵营重新洗牌,叶倩文、林忆莲、甚至稍晚一些的王菲、关淑怡、彭羚等人上位。
这些人基本上就凑足了90年代上半叶香港歌坛的天后宫,当然,这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
看待问题大家都要"一分为二"滴,象梅艳芳这样的一代巨星的消香玉殒,当然会引起无数粉丝和好朋友们的共同关注,大家的悲痛之心也不言而喻。
作为梅艳芳的生前最亲密的好友,张柏芝参加她的葬礼,为她送行是理所当然。
都是巨星,一个英年早逝,而另一个张柏芝心里却感到万分悲痛,走在送行的路上,她为了遮掩自己的悲痛的眼泪,只好身穿白服,眼戴墨镜,在路上时不时滴碰到媒体朋友与粉丝们,柏芝无奈微展笑容,为他们打打招呼,却遭到了个别人的误解,误认柏芝对梅不敬,北斗七星也真是醉了,真所谓"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