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但心态不正常。两年业余十级都没到,还以《钟》为标准。过于浮躁。专业级钢琴演奏者:敬畏《钟》,不敢说自己会弹,只说自己能背下来十种不适合学钢琴的人;
业余级钢琴演奏者:我能弹十大最难钢琴曲《钟》,牛逼吧十种不适合学钢琴的人;
《钟》属于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在专业级演奏之中都算难度高的,远超出大众心目中的“高段位”十种不适合学钢琴的人:业余十级的难度。对于一个刚刚学习钢琴的人而言,不用去以《钟》作为衡量能力的标准,因为能力还远远不够。
对于钢琴演奏十种不适合学钢琴的人,要有一个意识,钢琴演奏的要求是具有深层次标准的。
有很多人拿着业余十级钢琴水平证书十种不适合学钢琴的人,说自己能弹出《钟》,结果一看演奏录像,一地鸡毛。但是先不谈专业级的音乐性和层次情感处理。单单是光达到曲子的原速和跨八度手法等技术问题时,业余十级的演奏者就处于一个完全稀碎的状态。
并不是把所有音符硬弹下来就叫能弹,降速+技术+情感处理上有一堆问题,相比于真正过关地演奏出尚能一听《钟》来,中间的距离就是一道天堑。具体硬性要求如下:
1: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2:bpm加到168;3:单音颗粒性匀速;4:琶音bpm144;5:手指跨九度以上。
单单是这五个硬性条件,能弹出《钟》的专业级选手,都算少的。
作为李斯特的炫技曲,《钟》的难度,几乎是专业毕业级。所有的一流钢琴演奏,包含但不限于:郎朗、基辛、佩拉西亚、乔治·温斯顿,都会演奏一版属于自己的《钟》。《钟》凭借优美的旋律和超难的技巧,也成为了一个音乐会、演奏会压轴的表演节目。
先要意识到,《钟》是钢琴专业级演奏者的事情,并不是业余水平应该考虑的级别水准。
然后再说,你两年能到业余顶级十级吗?
据我所知,一个孩子从三岁-五岁开始学习钢琴,朝着钢琴专业级走,普通孩子,普通刻苦程度,跟普通老师学习,普通练琴效率,达到十级“通过”,一天1小时(可能前期少点,后期多点)的话,5-7年可以通过。
1*350*6=2100小时,基本上都是在10-15岁之间获得钢琴十级证书。
简单说,去除真正惊为天人的天赋选手,正常具有良好乐感的孩子,达到钢琴十级的时间,从接触钢琴开始算,需要评价五到七年。
而你16岁才开始学习钢琴,如果小时候学习过其他乐器,最好是小提琴的话。那么这个时间的确会缩短。保持以上条件,如果每天练习八小时以上,两年基本上可以达到八级-十级水准。
还是那句话,业余十级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加油!喜欢钢琴就努力去学、努力去练。但是不要过于急躁。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谢邀,孩子不合适学钢琴是否坚持下去?首先要确定什么叫合适,兴趣识谱聪明家庭条件?无论那一条都要看意志力,特别是家长们的引导。很多人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尽心尽力参加各种培训班,以花钱的多少来证明家长的负责任。我身边很多例子,结果效果都很一般。有位家长问我,你小孩如此优秀参加了那些培训班,是那位老师教得好?我无言以对,我知道培训班与本地学校的联系谁都还不清楚,不必多言。但有一条很重要,在校听老师的,在家作予习。自然合不合适就明摆了。又何止是钢琴呢?坚守意志力是学生家长老师共同教育方向所提倡的!与大家共勉。
小学生学习乐器之事看两条。一条学业为主,兼学别样。一条,兴趣和天赋。若影响学业,主张早点放弃,学业负担是学生的主要负担。学业负担不重,兼学别样反到促进学业发展。背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兼学的项目,一般也学不好。学乐器要点艺术天赋和兴趣,否则负担很重。负担是一种感受,不同人不一样。喜欢的再重也不叫负担,不喜欢的不重也是负担。选择与取舍是能否确保主业(小学生在校学业)。能保,可坚持;不能保,别硬撑。这是我观察了两代人的体会。
先是我女儿小学二年级(八十年代)学手风琴,那时没有学生考级,小升初要升学考,考上市重点,还住校读书,没放弃过。但在初二的某一天,她表示教弃不学琴了,理由是厌烦了,没兴趣了。这不行,我们对她讲,你一生坚持了最长的事就是手风琴演奏,现在,说放弃就放弃,那以后,有什么事情能做得成?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拉不拉琴的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因此我们父母要求她,不许放弃,也不许影响学习主业。当然她明白了,想通了,以中考高分考取了原市重点学校高中部,手风琴参加了全国师范大学手风琴专业教师考级,获高级证书并一等奖。在高三下学期,才放下手风琴练习,专攻高考。
第二位,我外孙。因'他从小动作有点不协调,让他学钢琴是为了玩。老师说,他对音乐反应很灵敏,建议正规去学钢琴,于是他从大班开始,每天二小时练琴。二年级考六级时被市少年宫钢琴专职教师发现,收为学生。当年上百名琴童中被挑选十名,参加法国钢琴王子在上海的新年万人演奏音乐会,十名琴童同台演奏《我爱北京天安门》。三年级考出钢琴十级(成绩优秀),该年在学校语数外三课免考,获学校最高奖学金。四年级上考出演奏级,中级乐理考试良好。从二年级起直到初三七八间,参加了约十四次全市钢琴大奖赛,获得十二个金奖(或第一名),二个银奖。五年级起,学吹双簧管,初二九级,初三十级(成绩优秀)。初三时,所在市小伙伴艺术团管乐团在全国比赛中获金奖,并获全国模范示范团称号。现在高三,是市顶尖高中管乐团团长。他的问题相反,高中入学后,他想学作曲,专攻音乐,放弃高中学业,谋求国外学习顶级音乐。这也不行。只学音乐,作为一个普通人自已养活自已之前,音乐不能成为主业,只能是一种修养与副业。只有上大学,获得一门谋生的本领,比如他母亲是高级会计经理,能独立自主养活自已,那时,他爱干啥就干啥,只要不犯法犯事。这是人生起码的认识,不能由着性子来。
观察两代人的体会,告诉我们,放不放弃,是一种有利于人发展的选择,不要情绪化,要综合地,长远地,全面地考虑。东方不亮,西方亮。孩子虽小,但思考的原则是一样的。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纠结无用,积极思考,当机立断,也许更有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