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看的《猛虫过江》猛虫过江票房,随即脑中就浮现出几个关键点:
一、小沈阳,你欠观众一个交代!明明能够喜剧,可为什么一直在和我们“搞笑”猛虫过江票房?
二猛虫过江票房、看完《猛虫过江》,满分10分,别问原因,先扣10分再说~
三、这部豆瓣3.2分的作品到底有多烂猛虫过江票房?
猛虫过江票房。。。
并且打算以此做为三篇文章的标题,思索间已经过去了3天,目前影片的累积票房约6400万,位居第二,而同期上映的冠军《侏罗纪世界》票房已经超7亿,这与排片的时间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猛虫过江》是小沈阳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我们单从片名来看这应该是一部关于屌丝逆袭的影片无疑,再配上影片的正式海报,这肯定是一部关于屌丝逆袭的烂片无疑,另外,这些年的烂片生涯让相信很多观众寒了心,因此在观看本片前并没抱有太大希望。
姜文导演也表明过:做为导演应该把当时最好的状态放在当时的作品中,首先自己问心无愧,其次才有资格为观众着想。
对此小沈阳做到了,从各版本预告片并不难看出小沈阳对于喜剧电影独特的观点和坚定的态度,这也让我对小沈阳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电影市场需要这样有态度、有诚意的电影人,然而观众对电影的态度都是见仁见智。
喜剧片的重点在于让观众开心、放松、哈哈大笑,在此基础上若是能增加一些深度,自然也就能称为观众心中的经典佳作~
我之前说过《猛虫过江》是小沈阳导演的处女座,也有可能成为最后一部作品,作为一名曾经的电影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我是没有资格评价一部作品的好与坏,只能是主观性的希望本片能有一个不错的收成,也是让一名有态度的导演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到目前为止,《猛虫过江》的豆瓣评分是3.5,而猫眼电影的用户评分高达8.1。
该片的slogan是“笑出黑龙江”,99分钟之后,终究还是没能笑出“东三省”。
《猛虫过江》主要讲述了小沈阳饰演的东北农村青年沈福,与潘斌龙饰演的大雷,被宋芸桦饰演的南湾姑娘静香带去南湾寻亲。随后由于沈福爷爷留下的巨额遗产,引发了两人在南湾发生了种种危机,展开了众人一连串爆笑喜剧故事。
比起《大闹天竺》这种充满“屎尿屁”,完全没有情节,一堆人傻乎乎的从头闹到尾,毫无精神内涵的电影,《猛虫过江》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小人物的英雄梦,但起码还有些正能量。
这是小沈阳首次执导的电影,猫眼的评分也可以看出,观众对于小沈阳这次努力的肯定。他想要试图打破外界对于东北的偏见,努力在创作中与时俱进,想要在搞笑与拒绝低俗之间,找到最合适的临界点。
也是这个原因,观众可以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接地气”,接地气并不等同于“低俗”。
该片的笑点密集,且张弛有度,与他的以往的风格不同,虽然依旧是在不经意之间给观众一个惊喜,但《猛虫》也脱离了“贱贱”的风格,表现与成绩更是超出了预期。对于大多数只想去影院“图个乐”的观众来说,可以从头笑到尾,《猛虫》已经及格了。
小沈阳拍电影,最显著的特色,肯定还存在那些标志性的东北喜剧符号,小沈阳也依然在坚守东北喜剧的大旗,《猛虫过江》更是开创了一种,东北喜剧的全新创作思路。
其实,该片的基调并不符合全民的审美,这一定是个不争的事实,但《猛虫过江》的确发扬了一些独特乐趣的东北文化。都说每个东北人心里都住着个笑星,如果小沈阳拍出了这种天然的快乐精神,电影也就成功了一半,也就没有辜负观众在猫眼评价8.1分的期待。
人传如今国产喜剧烂片有三大势力:快乐家族、赵本山的赵家班以及郭德纲的郭家班。
这三大势力每年都会无限试探观众对国产喜剧烂片的底线,以此孜孜不倦开创新烂片。
18年已过去一半,赵家班先出一狠刀,于各大影院发行了由小沈阳自导自演争年度最烂片的电影《猛虫过江》
首先在这要简单的介绍一下故事剧情:
因为人讲义气而始终不得志的小厨师小沈阳,一直在自己东北农村过着相对比较憋屈的生活。
直至一日,一位南方美女突然来到他家,并说他的亲爷爷实乃台湾富豪,如今危在旦夕请他继承遗产。
天降巨款的小沈阳成为董事长后,对内无人信服,对外债款难收,以此演艺了一场啼笑皆非的东北人去台湾当董事长的故事。
本作的剧情有些过于牵强
从故事大概可以看出,这是一处标准以天降巨款,以此表现生活剧烈反差的喜剧套路。在这基础上,作为导演的小沈阳还特意加入台湾文化,并邀请了大量台湾知名艺人参演,以此提高观众对本片的亲切感。
可以看得出,小沈阳本次参导野心很大,早已不将目光只瞄准于赵家班粉丝的那群人。
可惜的是在此基础上,整体的剧情编排并不通顺。
按理说作为喜剧片,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非常重要,其核心卖点是主角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以此让人看着乐呵。
但本片的剧情虽然不复杂,但是牵强附会的地方非常多。
对于关键人物的处理十分草率,对于反派的伏笔也稍显不足。并且因为所有剧情巧合性事件太多,导致观众对于内容跳戏感严重,显得令人昏昏欲睡。
搞笑戏份并不搞笑
其实可以很明显看出,本片在规划初期,想以东北与台湾的文化冲突作为核心笑点,以此来让观众感觉新奇。
但是本片对于文化冲突的方面不知为何描写的非常粗浅短促,变成了换了一个场景的东北二人转。
而若是好笑,大家也便不会太过在意。
可惜的是,本片的笑点始终集中在那些屎屁尿台词以及俗套的网络段子中,且笑点还有大量低俗信息,令人不觉好笑反感恶心。
本片价值观上令人感觉很不是滋味
由潘斌龙主演的男二号其人设是有些小偷小摸但讲义气的东北人,但在片中却将东北人一些极度糟粕且人性丑陋的地方着重描写。但对于义气、豪爽等正能量品质上却描绘极少且牵强附会,似有一种逼着观众说东北人讲义的感觉。
举例,本片出现了大量例如碰ci、舔干爹、装土豪以及占小便宜等情节,这些情节还被作为故事里的笑点无限放大,在这并不是说这样的笑点一定不能说,但其操作足以令观众感到反感并实感低俗,很难令人认可其有趣。
态度不错,但是硬指标仍然问题极大
整部电影一开始的长镜头调度非常不错,将东北过大寿的人土风情快速表现。
但当故事场景转移到台湾后不知何原因,整个作品质量就发生了滑铁卢。
先是场景极少,来回几个地方跳,毫无台湾富商的大气格局。
后是剪辑非常随意,动作戏堪称儿戏。
这部分在结尾时特别显眼,小沈阳挥舞着菜刀摆几个POSE,敌人就纷纷倒地,敷衍气息极其浓烈。
小沈阳作为演员,演技也是硬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小沈阳总感觉和整部戏不在一个频道。
小沈阳本部的人设是一位有良知有底线的东北人,但小沈阳硬生生的演出一位永远伴随着便溺表情的面瘫,而且最可怕的是他连台词都念不顺。
或许他想跳出所谓“东北娘炮”的称呼,又或许他想拓展戏路往高逼格的方向走。但目的如何,光看结果确实非常尴尬。
电影节奏也很有问题
整个作品中堆砌感十分严重,内容上节奏非常诡异,突急突缓,剧情说反正就反转,主要角色死的异常随便。
简单来说,就是搞笑的地方异常无趣,严肃的剧情极度儿戏。
可以看得出,在制造屎作这个问题上,小沈阳已经打败了小岳岳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