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得太多了为奴十三年!
说起上官婉儿为奴十三年,就不得不提她的祖父,初唐才子上官仪。大唐麟德元年(664),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共同处理国事四个寒暑,满朝文武业已习惯了“二圣临朝”的局面。非但如此,武则天的权势已经隐然凌驾于高宗,于是,上官仪奉命起草了一纸诏书,内容是废掉“天后”。武则天哪里容许此事发生,虽然她硬实力还不如高宗,但有个“大招”没放。她找到高宗苦苦哀求,一哭二闹,大打苦情牌。高宗的刚硬顿时消解不见,还捎带着出卖了上官仪,说这是他出的主意。“天后”安然度过危机。而此后高宗再也无法撼动武则天的地位。
武则天经次一吓为奴十三年,把怨恨发泄在上官仪和高宗的亲信宦官王伏胜身上,罗织罪名,将他二人处死。上官仪的儿子上官廷芝也死于此难。尚在襁褓中的上官婉儿没了爹,和她的母亲郑氏一起被发落到宫中为奴。
十三年后为奴十三年,上官婉儿出落得亭亭玉立,并且继承了她祖父的基因,诗书满腹,文采隽秀。武则天闻知,召见了她,当场考核。上官婉儿须臾间作了骈文一篇,笔触优美,浑然天成。武则天大喜过望,命她负责起草诏书。当时还没有“知制诰”一职,上官婉儿是历代罕见的皇帝女秘书。她的名分自然也随之转变,脱离奴婢的行列,受命为才人。其后武则天称帝,上官婉儿仍是御用秘书。她接触国政日久,耳濡目染,不自觉代入其中,有一回竟然违背武则天的意愿,惹得武则天大怒,要把她处死。随即武则天免了她死罪,改为“黥面”之刑,上官婉儿脸上被刺了字。
上官婉儿自此极力迎合武则天,获得重用为奴十三年。武则天让她参与决断政务,进入帝国权力核心。
转眼十年,武则天因“神龙政变”被迫下台,唐中宗李显复位。上官婉儿依然执掌诏令,又被李显纳为嫔妃。李显的老婆韦皇后和小女儿安乐公主本就权力欲极强,上官婉儿投其所好,劝说韦皇后不如学则天女皇,逐步接管帝国大权。韦皇后开始插手国政,李显则处处退让。然而上官婉儿并没有意识到,她踏入了不可测的风暴中心。上官婉儿跟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私通已久,对武家寄予厚望,把情夫引荐给韦皇后。武三思很快获取了韦皇后的信任,跻身高位。拥立李显的五功臣张柬之、桓彦范等人被韦皇后和武三思挨个除掉,武三思一家独大,权势熏天。上官婉儿看在眼里,暗自得意。
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的所作所为很快招来了第一场政变。由于她们不把太子李重俊放在眼里,甚至对其屡次凌辱,李重俊不能忍受,决意除掉武三思和上官婉儿。景龙元年(707年)的这次政变,李重俊亲自带领几百羽林军杀掉了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儿逃到韦皇后身边寻求庇护。中宗和韦皇后盛怒之下,调动人马开战,太子当场殒命。
上官婉儿身为嫔妃,周旋于中宗和韦皇后之间,左右逢源,这一点很不简单。中宗也对其愈加信任,宫内政务由上官婉儿决断。当时很多官员都走上官婉儿的门路获得提拔,其中有不少人跟她私通。比如崔湜就因此当上宰相。
中宗对亲妹妹太平公主过于宠溺,太平公主权势日隆。上官婉儿目光敏锐,又取得了太平公主的信任。景龙四年(710),中宗李显被韦皇后下毒害死,韦皇后如愿执掌大权。太平公主为牵制韦皇后势力,与上官婉儿假造了一份中宗遗诏,立中宗的老四儿子李重茂为太子,李旦受命辅政。一场不可调和的矛盾随之爆发。韦皇后的党羽更改了假遗诏,示意韦皇后效仿武则天称帝。李旦的三儿子、日后的唐玄宗李隆基终于看不下去了。太平公主也想除掉韦皇后,联合李隆基发动了数年内的第二场宫廷政变。
同年七月,李隆基带着禁兵杀入宫中,韦皇后、安乐公主血溅当场。李隆基清除了韦皇后的党羽,拥立其父唐睿宗李旦第二次登基。
上官婉儿原本就多方下注,并不算韦皇后一党。她得知消息,急忙带着宫女迎接新皇帝,并拿出她执笔的中宗遗诏给李隆基看,表明自己对李家并无二心,参与兵变的刘幽求等人也为她讲情。李隆基对上官婉儿的底细了然于胸,并没有心软,命人将她当场斩杀。在《唐史演义》等小说中,李隆基当时还说了一句话:“此婢妖淫,渎乱宫闱,不可轻恕。”
客观来说,李隆基对上官婉儿的评价并不为过。这个才女品行不端,一心钻营权力,最终自掘坟墓!
自古红颜多薄命,色艺双全,在至高权力的刀尖上跳舞,古往今来,最成功的莫过于武曌,其次慈禧、吕后,上官婉儿可惜了,一缕香魂,终为唐明皇位登大宝前祭刀!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兰儿的绯闻官司进入十八世纪以后,大清国处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公元1850年带着中英《南京条约》的耻辱,道光帝依依不舍的走了,咸丰帝终于熬出头迎来了自己的时代,可没料到刚上任广西的洪秀全领着一帮农民,将帝国的南方搅得是乌烟瘴气。看着满园春色却提不起精神来,为了国本考虑孝贞皇后(即后来的慈安太后),就密令内务府遣人去江南巡些秀外慧中的八旗女子。于是傍晚时分,大约十来个目光如炬的侍卫,骑着高头大马出正阳门往江南而去。
(慈安太后)
另一边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一场偷窥正在安徽宁池太广的道台府院上演。只见墙外四张八仙桌层层叠叠,上面站着一个书生装扮的人,再顺着他的目光往里面一瞧,一个眉清目秀的丫鬟正双手撑着下把浮想翩翩,在其左侧一个如天女下凡的小姐正在抚琴,周遭是沉香散发出的雾霭。
忽然一声陈诗恰如晴天霹雳,吓得想入非非的书生跌落至地一命呜呼。狡黠的人总是能抓住每个害人的时机,此时一个与惠徵有仇的人将其告到了巡抚衙门。那么惠徵何许人也,据史书记载,他就是抚琴女子的父亲,膝下有一痴傻儿子和抚琴的女儿兰儿,别看他现在只是个四品道台,要是说其祖上无人不竖大拇哥的。在后金的时候,皇太极的一个老婆就是出自他的祖先满洲镶黄旗人,世袭罔替的爵位是承恩公。
(晚清叱咤风云——慈禧太后)
虽然突如其来的官司阵势很大,但惠徵也不是个吃素的人。很快就找到了有名的状师来应对。凭借陈诗的偷窥罪,就将惠徵一家救了。但是厄运在后头,身体素质差的惠徵在两年后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孤儿寡母讨生活,官场讲究的是人走茶凉,其悲惨的程度我都找不到词形容!
一路走向北京城话说有一天城门楼贴上了一个告示,大意是:“咸丰帝登位已有半年,可后宫还有很多空房间,希望达官贵人们推荐自己的女儿进宫,以表达对天子的臣服之意。“也许今天的人,都会认为进宫是好事一桩,但实际情况却是人人都躲之不及!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节选自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熟读宫女熬尽青春,到白发也不见君王的诗词,大多数人都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外地避难。从正阳门出发的内务府侍卫,只得按照名单拿人,整得全城是鸡飞狗跳。而兰儿噙着眼泪,化妆穿新衣,鞭炮响茅棚。辞母上花轿,径直往北去。
(酒色天子——咸丰帝)
所以从兰月进宫的事情来看,清朝的宫女入宫主管部门是内务府,由皇帝或者皇后下令,然后按照八旗的身份、官职四品以上、芳龄在14到20的条件,派遣侍卫去全国各地搜罗,故而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一般只有在新皇登基后实施!
——EN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