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战国的一些诸侯国的历史都挺有意思的,每个国家的发迹史都相当传奇我赵日天不服。东周末期周天子实力衰微,名存实亡。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减。韩赵魏灭掉智氏三家分晋后,整个周朝境内成为七大诸侯国的天下。
战国时期除了七大国之外我赵日天不服,还有一些其他国家,比如中山国,宋国,鲁国,郑国,卫国,不过这些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都很低微,只能在七大强国的夹缝中生存,没有任何地位可言。
楚国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前中期最强大的国家我赵日天不服,单轮面积而言,楚国几乎占据了整个东周的半壁江山,单一个楚国的面积,都快跟其他六国总面积差不多了。由于楚国地大物博,国家人口也高达五六百万,非常强大。
然而楚国在西周时期仅仅是一个非常弱小的诸侯国我赵日天不服。有一个很好玩的典故叫做【鄀国盗牛】(也叫楚人偷牛),讲的是当时熊绎(芈姓熊氏名绎)被周成王封在楚地成为诸侯王时,因为贫穷,去邻国鄀国偷了一头牛来祭祖。
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楚国的弱小和贫瘠,连王都要去邻国偷牛来祭奠祖先,也是很凄惨了我赵日天不服。
楚国早期非常贫瘠,为了扩大疆土,熊绎乘坐柴车开辟杂草丛生的荆山,衣食住行也和最底层农民一样。给周天子进贡时,穷到只能用桃木弓,枣木箭作为贡品。据说每次朝贡,连像样的马都凑不齐,楚国百姓看到熊绎坐着破车颠沛流离的去上贡,都开始自责勉励,发奋让国家富强。
经过数代,楚成王时期楚国开始逐渐强盛,并不断兼并周围小诸侯国。周天子也慢慢重视楚国,开始赐胙(周天子给诸侯王赏赐的肉,象征了地位荣誉),并告诉他镇守南方,平定蛮夷!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於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於是楚地千里。】
这个时期开始,楚国大力扩展疆土。楚庄王时任用孙叔敖等名臣,打败晋国问鼎中原,成为春秋霸主。楚悼王时,楚国吴起变法,成为当时诸侯国最强大的存在。楚国在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前中期都是非常强大的存在。
一直到楚怀王时期,被秦相张仪算计,毁坏了齐楚联盟,又误用子兰,靳尚,子椒,不听屈原、昭睢等贤臣的劝告,前往武关,被秦国扣押。最终楚怀王抑郁成疾,命陨秦都咸阳。
燕国燕国是最正统的皇室诸侯国,祖上曾是周朝宗室的召公姬奭(读四音),这个人很厉害,是周武王死后的托孤大臣之一,周成王时期重要性和周公差不多。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一个姬姓国,它血统最正宗,历史最久远的国家,可惜一直非常弱小,一直到燕昭王时期。
燕昭王是燕国地39任君主,在一系列争辩夺权后,庶出的燕昭王最终艰难上位,成为燕国君主,这个时期燕国几乎是在各大国的夹缝中生存。
燕昭王励精图治,广邀天下人才,其爱贤敬贤的名声也在各大国流传,吸引了当时很多能人贤才。《寻秦记》中著名人物邹衍就曾是燕昭王的老师。(招贤纳士这个成语就是说燕昭王姬职的)
这个时期,燕国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于是燕昭王开始改革兴燕。乐毅是众多贤才中最杰出也是最有名的一位。
燕国依靠乐毅的辅佐,开始举兵伐齐,乐毅连战连捷,打下齐国七十三座城池,最终强大的齐国仅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也正是这个时期开始,燕国正式成为列强大国。(乐毅在中国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三国志14中乐毅是历史名将中排名第一的将领,五位指数高达449)
可惜燕昭王死后,其子燕惠王早已不在信任乐毅,最终乐毅被逼走,燕惠王最终没能灭掉齐国,反而被齐国开始逐渐收复失地。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齐田单以即墨击败燕军,骑劫死,燕兵引归,齐悉复得其故城。
最逗的是燕惠王看到没乐毅不行,又派人去请乐毅出山,可惜还揣着架子,抹不开面子,居然开始把锅丢给乐毅,意思是你看你不忠不义,弃燕而逃!现在我们大燕又不行了,你赶紧来接受烂摊子,不然对不起我爸爸!
结果乐毅估计也气个半死,写了一封回信《报燕惠王书》,阴阳怪气的吹了一遍先王,讽刺了一边惠王,又把自己一顿夸,但就是不愿意再度出山,好歹最后双方各让一步,乐毅的儿子开始来往于燕赵两国,成为燕赵亲密关系的粘合剂。
《史记》:於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
从这时起,燕国开始衰败,最后一任燕王甚至为了苟活,不惜献上自己儿子的人头,只为平息秦王怒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