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纷争,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刘备铭记于心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一定要请到“卧龙,凤雏”,功夫不负有心人,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刘备已经在葭萌关屯驻一年,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可以一举而定,此为上计计也;杨怀、高沛是蜀中名将,手下有精锐部队,而且据守关头,我们可以装作要回荆州,引他们轻骑来见,可就此将其擒杀,而后进兵成都,此为中计;退还白帝,连引荆州,慢慢进图益州,此为下计。”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刘备用其中计,擒杀了杨怀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高沛两位蜀中名将,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公元214年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刘备的大军被阻雒城,前进受阻。

原因有三点:

1.贪功冒进,急于求成

进军雒城时,庞统令刘备庞统领军行大路取东门,自己行小路。

三国演义中描写道:

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

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

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

2,意外之死

庞统在出征前因为被自己的马翻下来,刘备把自己的宝马“的卢”借给他骑。

张任手下只认识刘备的宝马,以为是刘备都向他射箭而来,他代刘备而死。

3.以死明志

庞宠新来,急于建功立业,以抱刘备的知遇之恩

刘备取川地,因与刘璋同为宗室,不忍相残,苦于师出无名,凤雏算到刘璋会杀刘备,才骑了“的卢”马在落凤坡慷慨赴死,已死换取刘备取西川师出有名。

史载,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攻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时年三十六岁。

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他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庞统之死,偶然之中也有必然,才36岁,正直壮年,可惜天妒英才,刘备又少一谋士,天不佑汉。

三国中卧龙凤雏中的凤雏指的是庞统。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慧眼识人,南州翘楚庞统,字士元,襄阳县人,他年轻时朴实鲁钝,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颍川人司马徽清高脱俗,善于见识人才,庞统二十岁时去拜访他,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摘桑叶,便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个人从白天一直交谈到夜里。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司马懿非常惊异庞统的才能,称他应该是南州市人中的翘楚了,经过司马微的宣传,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起来。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品评士人,过誉为善 庞统生性喜好品评人物,乐于扶持培养人才。每当他称赞某个人时,下的赞语大多超过那个人的实际才能,当时有人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这是为什么,庞统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正道衰微,善人少而恶人多,要想振兴社会风气,弘扬儒家道义,褒扬他们不稍微过一些,他们的名声就不足以让人仰慕,不足以让人仰慕,那么一心向善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我这样做即使褒扬的十个人中有五个名不符实,还能得到其中的一半,而且可以尊尚和促进社会的教化,使有志之士自勉奋发,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三国演义中凤雏是什么原因死的?

吴国将领周瑜,帮助刘备攻取荆州后,便来兼任南郡太守。周瑜去世后,庞统护送周瑜灵柩回到吴县,吴县人大多早就知道他的名声,等到庞统西还荆州时,吴地士人汇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都来参加。庞统说:“陆先生可以说是驽马,有飞奔的才力,顾先生可以说是驽牛,能承负重物长途跋涉。”他又对全琮说:“您好善乐施,爱慕名声,就像汝南人樊子昭,虽然智力不很突出,也是一时人杰了。”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将与您一起品评天下的士人。”他们与庞统深相交结后离去。

鲁肃举荐,得逢明主刘备兼任荆州牧的时候,庞统以从事史的身份代理县令,在县上没有什么政绩,被免去了官职。这时吴国的将领鲁肃给刘备写信说:“庞士元不是治理百里之县的小人才,让他担任州府的治中、别驾那样的要职,才能充分显示出的才华。”

诸葛亮也劝刘备重用庞统,于是刘备与庞统见面畅谈,对他大为赞赏,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史。刘备对庞统的亲近仅次于诸葛亮,于是庞统和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下镇守荆州,而庞统跟随刘备进军蜀地。

攻取益州,三策决胜 益州牧刘璋与刘备在涪县相会,庞统趁机向刘备献计说:“现在可以趁这次会面的机会,把刘璋抓起来,将军没有兴兵征伐的劳苦,就可以轻易平定整个益州。”刘备说:“我们刚刚进入别人的地盘,恩德信义还没有被人们了解,这样做不行。”

刘璋返回成都后,刘备应当按照约定率军北上,为刘璋征讨汉中的张鲁。庞统又对刘备说:“我们暗中挑选精兵,昼夜兼程,径直袭击成都,刘璋本来就缺乏勇武之气,对我们一直没有防备,大军突然杀到,可以一举平定益州,这是上策;杨怀、高沛是刘璋手下的名将,各自率领强兵扼守白水关口,听说他们数次上书劝谏刘璋,让刘璋打发将军回荆州。将军还没抵达他们的驻地,先派遣使者去通报杨、高二人,就说荆州出现紧急情况,准备回师救援,同时要军队整理行装,做出返回荆州的样子。这两个人既钦佩将军的英名,又对将军的离去感到高兴,估计他们一定会带少数骑兵来见将军,可趁此机会拘捕他们,进军吃掉他们的人马,再回军攻取成都,这是中策;退军返回白帝城,与荆州我军连为一体,才慢慢回头谋取益州,这是下策。假若犹豫不决,无所作为,就会陷入极大的困境,那就难以持久。”

仁者之兵,君臣之错 刘备采纳了中策,很快依计斩杀杨怀,高沛,回军杀向成都,所过之处都顺利攻克,先主在涪县大会众将,设置酒宴,演奏音乐,对庞统说:“今天的大聚会,可真是令人高兴。”

庞统说:“讨伐别人的领土而引以为乐,这不是仁者之兵。”这个时候,刘备已经有些醉意,便发怒说:“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将士们前面唱歌,后面跳舞,难道不是仁者之师吗?你说的不恰当,赶快起来出去吧!”庞统立即起身退出。

刘备随后就后悔了,又把庞统请了回来,庞统回到原位,全然不向刘备招呼致歉,自顾自坐在一边饮酒吃饭,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于是刘备对庞统说:“刚才我们在争论到底谁错了?”庞统回答:“我们君臣都有错。”刘备听后大笑,饮宴作乐像当初一样。

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刘备进军围攻雒县,庞统率领将士攻城,被流箭射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刘备痛惜不已,提起庞统就流下眼泪,刘备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迁他为谏议大夫,诸葛亮见到庞统的父亲就亲身下拜为礼,刘备追赐庞统关内侯的爵位,谥号叫靖候。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